|
||||
|
||||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重慶,因山勢直立而雄偉挺拔,因水流蜿蜒而秀美柔韌。夜幕降臨,在重慶標志性的江北嘴9棟大樓外屏等地,一個個人名被上屏致謝,這是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中‘你的名字’環節,這讓重慶的夜空顯得分外耀眼,全因‘你’是互聯網公益的一員。 5月20日,主題為‘數字共建,公益流深’的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召開,企業負責人、學者、基金會負責人、媒體記者等近2000位公益同行齊聚一堂,圍繞‘公益數字化’等一系列話題進行分享、對話,探討行業共建之路。 峰會召開前夕,騰訊宣布戰略升級,首期投入500億元宣布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事業部’(以下簡稱‘SSV’),負責人陳菊紅也首次與媒體見面。 目前,SSV通過與企業內部各業務線聯合成立‘向善實驗室’,打破互聯網單一籌款功能,利用科技與商業探尋解決社會問題之道,讓互聯網公益全民參與提速。 SSV成立滿月 可持續社會價值是針對新發展格局下的重大議題,以科技向善為使命,通過科技、產品、模式的創新,探索高質量、可持續的實現路徑,共享社會價值、增進社會福祉,并以此為組織發展的首要目標。 4月19日,騰訊發布《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致員工信,宣布“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大戰略,將騰訊公益平臺與企業社會責任部進行升級,在企業發展事業群(英文簡稱CDG)下設立SSV。 騰訊宣布首期投入500億元用于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對包括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公眾應急、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探索。 該部門負責人陳菊紅表示,SSV將成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將騰訊各條業務線聯動,共同在可持續社會價值領域探索。 陳菊紅介紹,SSV的價值在騰訊各個業務條線中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試水”,還將擁有兩大實力。其一,對騰訊各條業務線可持續基因和能力最大限度激發,通過與全公司近30個行業峰會結合,讓每個行業在可持續價值事業中發揮積極作用;其二,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將與騰訊各條業務線聯合成立向善實驗室進行項目孵化,時機成熟將獨立運作。 目前,SSV已成立“銀發科技實驗室”“未成年人保護實驗室”“鄉村數字支教實驗室”等。從社會價值出發,重新梳理項目起始目標,將各條業務線能力運用到社會價值創新目標上,成為SSV存在的意義。 陳菊紅說,SSV成立以來,是自己在騰訊15年工作經歷中被各業務線召喚最多的時候。 “這種積極性是顯而易見的。不用動員,各個部門都充滿著使命和創新,通過新部門的驅動和發動,積極貢獻力量,期待做得更好。”陳菊紅表示。 向善實驗室探源社會問題 SSV規劃,企業內部設立向善實驗室群。這是一種靈活的內部創業模式,社會價值所包括的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公眾應急、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都將在向善實驗室群孵化。項目成熟后,再從實驗室中分離,細分為工作室。 這是一種使命驅動型的工作模式,由SSV與各業務線協同跨部門成立向善實驗室,激發各方所長進而共創,形成向善實驗室群,應對未來挑戰。而這500億元的首期投入也為新戰略留出了足夠的試錯和成長空間。 教育、醫療、老齡化、基礎研究、能源、水、糧食安全等,這些領域除了商業外,均具有社會公共屬性,SSV正在探索利用互聯網優勢,應對人類未來面臨的困難。 其實,騰訊在“能源”“互聯網公益”“教育科學”等領域早已發力。 2017年,新投入的深圳濱海大廈,通過人工智能與云計算降低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社會價值發展?;ヂ摼W募捐信息平臺“騰訊公益”,已有2萬家公益機構、9萬多項目入駐其中,超過4.4億人次共捐贈逾118億元。“公益數字化”,幫助公益機構實現更好的項目管理,促進公益機構透明。騰訊“為村”幫助鄉村進行互聯網改造,為鄉村治理、減貧發展做出貢獻。騰訊基金會捐資10億元設立科學探索獎,獎勵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器人等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慈善因子的逐步迭代 企業在與社會的共同發展中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同時在方法上也代表著公益和商業不再是截然分開的兩回事,公益的原則和理念與商業原則和理念不再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方向,而是并駕齊驅,共同驅動未來數字化企業、平臺型企業的發展。 騰訊首期500億元投入集團戰略升級并非是隨意為之,而是各條業務線多年來科技向善的結果。 2007年,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成立,十多年間慈善因子早已長大。2018年,騰訊從扎根消費互聯網向擁抱產業互聯網轉型,在公益認知逐步清晰過程中提出科技向善理念,與各業務線共同行善,將慈善能量連接行業伙伴,讓社會共生的使命有效彰顯。 “這是歷史沿革,是一個能力積累、認知提升、不斷升華的過程?!标惥占t說。 SSV成立后,在企業內部做過調查,希望SSV關注哪些議題?結果70%都是關心父母養老和自己老齡化問題。 陳菊紅認為,調查反映的事實就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用可持續社會價值的思考去應對。 為此,SSV已成立的“銀發向善實驗室”就專門關注這一議題,向善實驗室工作人員與老人聊天,聽老人講述,在這些傾聽和觀察中,找到應對方法。 “SSV更像是一縱幾橫的發展模式,現在已經建立的向善實驗室堅持特色并向外延展,未來創立新的向善實驗室在新領域創新。”陳菊紅說,“向善實驗室將大量調研為SSV指明方向。例如,通過對騰訊公益平臺9萬多個上線項目進行大數據分析調研,可以找到社會痛點,執行階段依靠公益組織相互協同、相互依存。” 據了解,騰訊公益是騰訊集團里唯一沒有KPI的部門,而SSV又是騰訊集團中唯一沒有KPI的事業部,這讓SSV在社會價值領域的探索更加大膽。 公益數字化不等于籌款 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中,除了SSV的首次亮相表現搶眼外,“公益數字化”一詞在會場內外被頻頻觸及,而鄉村振興、科技公益、可持續發展,被視為“公益數字化”重要發力領域和抓手。 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在峰會上披露了這樣一組數據,“近年來,通過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慈善組織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額更是達到82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52%。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有超過100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了互聯網慈善?!?/p> 2008年,處于PC時代的互聯網迎來發展。汶川地震發生后,騰訊QQ發起一輪較大規模的互聯網公益捐贈活動,一天捐款額超2000萬元。從2008年到2013年,騰訊公益用五年時間通過PC平臺募集資金為1億元。2013到2014年,騰訊公益一年募資額就為5億元,這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進步,這是騰訊最早公益數字化的實踐。 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益的起步階段曾被稱為“人人可公益”“指尖上的公益”,但即便有著以上的募款成績,數字化公益、互聯網公益還存在基礎障礙。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認為:“公益并非做好人好事這么簡單。幾年間,中國公益高速發展,教育、貧困問題逐步被政府解決,如何在新的發展階段思考公益的未來是個重要課題。數字化是推動公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技術和社會基礎也都非常重要?!?/p> “從基礎來講,沒有數字化的深度發展,公益依然將停留在淺層面思考中,但只利用互聯網籌款,不利用數字技術解決公益更前端的社會問題,行業也無法發展。脫離了基礎層面和實際運轉,籌款活動、公益機構也不可持續,公益可持續問題仍將存在。”郭凱天說。 互聯網公益公眾參與提速 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披露的一組組數據昭示著互聯網公益的公眾參與熱情愈發高漲。 在全民一心的“戰疫”行動和復工復產的數字大潮中,移動支付的普及、數字新基建的完善速度不斷加快,互聯網公益的透明體系也持續優化,讓更多人有意識地通過互聯網參與到公益行動中來。 騰訊公益平臺顯示,2020年用戶捐贈38.49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37%,參與人次也突破了1.18億人次。截至2021年4月,騰訊公益平臺上共累計籌得愛心網友的善款總額超過117億元,共計為9萬多個公益項目提供了助力,再次創造新紀錄。 通過互聯網公益平臺,捐助人可以直接找到項目進行對接、獲得反饋,捐贈者與受助者線上線下互動,這種流程上的變化,正在深刻改變著大眾參與公益的習慣,幫助善意得到最大效率的收集和運用。 2020年99公益日前夕,騰訊基金會宣布將在騰訊戰疫基金中專設2億元專項基金,支持公益組織渡過疫情難關、獲得長足發展。 5月20日峰會當天,騰訊基金會又宣布2億元專項基金將用于發起“千百計劃”,在未來兩年里,通過補貼1000名公益數字化專職人員、資助100個公益數字化行業支持計劃、共建1所公益數字化虛擬學院,為公益組織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助力。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騰訊公益發起“‘益’起夜讀,晚安寶貝”線上新媒體互動活動,呼吁用戶通過錄制兒童讀物音頻的方式,關注留守兒。該活動全網曝光量超過6000萬,吸引了超過1027萬用戶參與夜讀互動,總計為留守兒童夜讀時長達4.25億秒。5月30日,該活動成功創造了一項在一場讀書活動中收到最多承諾的新吉尼斯世界紀錄。 郭凱天表示:“企業應該超出CSR和公益方面作出更深層次思考,騰訊要將過去在商業方面積累的經驗更有效地與科技及商業能力有效轉化,在解決社會問題中創造價值。未來,我們更多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和用數字化解決廣大農村問題、提供農村數字化商業機會進行結合?!?/p>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表示,騰訊的企業布局指向挖掘長期社會價值,而不是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其創新社會價值將惠及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