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年檢
   第15版:社會創新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筑牢保障網 脫貧不返貧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社會創新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筑牢保障網 脫貧不返貧

    河北省康保縣土城子鎮朝陽互助幸福院里,一出地方戲正在上演。65歲的李德大爺坐在小廣場的戲臺前,看得津津有味,‘自從住進幸福院,不愁吃、不愁穿,還有醫生給咱定期體檢,每天心情好,身體也越來越硬朗了!’李大爺的幸福生活,是我國兜底保障網愈加牢靠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民政部門以完善制度機制、聚焦特殊群體、助力重點地區攻堅等政策‘組合拳’,兜住最困難群體,保住最基本生活。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占全部脫貧人口的19.6%,脫貧地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建起牢靠的兜底保障網

    “多虧了低保政策,幫我們家渡過難關。”2018年,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當鋪地滿族鄉南平房村村民王貴軍因病致貧,鄉民政辦獲得信息后,第一時間入戶核實情況,并按規定將王貴軍一家三口納入農村低保范圍,每人每年享受4400元低保。穩定的保障措施幫助王貴軍一家緩過勁兒來。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也是最后一道防線。”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說,民政部門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綜合運用社會救助等保障措施,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努力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完善政策,兜住民生底線。

    53歲的李冬梅是吉林省通榆縣烏蘭花鎮太平村的低保脫貧戶。從納入低保,到收入增加實行“脫貧退出”,再到突發重病納入低保兜底“支出核減”,救助政策讓這個處于貧困邊緣的家庭實現穩定脫貧。

    通榆縣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主任張海英說,2016年以來,縣民政局在落實落細低保政策、做到應保盡保的同時,堅持返貧致貧風險預警與動態幫扶一體推進。

    從全國看,民政部連續多年出臺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確保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

    健全機制,精準施策。

    如今在內蒙古,來自財政廳、人社廳等21個部門的46類352項數據,匯聚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數據共享平臺上。通過數據共享,已累計核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5.54萬人次,反饋核查數據243.55萬條,精準識別出因病、因災等造成較大支出的對象,及時提供救助。

    “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既可以做到早發現、早幫扶,也有助于有效防止返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民政部持續將政策、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傾斜,筑牢兜底保障的堅固防線。”唐承沛介紹,中央財政安排的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連續多年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從2017年底開始,全國所有的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全部超過了國家扶貧標準,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的貧困人口,穩定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

    讓各類特殊困難群體

    生活有保障

    “感謝扶貧好政策,讓我可以繼續讀書。”去年5月,山東省梁山縣付廟村的孤兒小輝將一面“疾病無情 民政有愛”的錦旗送到縣民政局。

    小輝患有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去年4月病情加重,急需手術治療。“父母去世,出嫁的姐姐家庭困難,手術費用從哪來?”縣民政局及時施以援手,需要個人承擔的4萬元手術費用全部由“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救助。身體恢復健康后的小輝,考上了臨沂職業學院繼續學習。

    像小輝一樣的特殊困難群體,是民政部門有效履行兜底責任的重點關注對象。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一整套社會救助制度,通過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分別惠及困難殘疾人1213萬人、重度殘疾人1474萬人。

    強化臨時救助,確保急有所紓。

    2019年,貴州省納雍縣百興鎮老街村村民鄧書蘭接到孫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又喜又愁。“孩子考上大學是好事,可他爸媽已經去世,這學費從哪來?”憂愁之際,傳來好消息——民政部“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每年可資助1萬元助學金。孩子上大學的問題解決了,鄧書蘭別提有多高興了。

    “對于貧困群眾遭遇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強化臨時救助急難救助功能,開展先行救助,可高效快捷解決‘燃眉之急’。”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介紹,近年來,臨時救助制度成效進一步凸顯,2020年全國共實施臨時救助1341萬人次,同比增長46.1%。

    動員社會力量,確保困有所扶。

    聽說區里招募志愿者,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下埠鎮大陂村的柳定芳第一時間報了名。“我家2017年脫了貧。生活好了,我也想為有需要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經過考察和綜合評價,柳定芳如愿成為一名志愿者,負責探視巡訪本村6名困難老人。

    民政部門引導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專業社工、志愿者參與脫貧攻堅,使兜底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溫度。脫貧攻堅以來,全國社會組織共實施扶貧項目超過9萬個,投入各類資金1245億元,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

    確保搬遷群眾

    穩得住、能致富

    “十三五”期間,全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喬遷新居。易地搬遷之后,如何實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民政部出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專項政策,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合力寫好易地搬遷“下半篇”文章。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讓搬遷群眾住得下。

    “當初,聽說要搬下山,心里沒底。現在娃兒有地方讀書,我也可以放心外出務工了。”說起搬遷后的新生活,四川省昭覺縣沐恩邸社區居民莫色爾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為打消搬遷群眾的顧慮,昭覺縣組織未入住群眾到新建的中小學校、幼兒園參觀,實地感受專職社工提供的“四點半”課堂和“日間照料中心”。眼見為實,沒了后顧之憂,莫色爾布一家欣然搬進了新社區。

    營造社區家庭氛圍,讓搬遷群眾住得好。

    “不僅免費理了發,還學習了插花,社區這些服務真是太貼心了。”在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響塘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參加完“愛心集市”便民利民體驗日活動的安蓮英開心地說。

    和安蓮英一樣,響塘龍社區里住著不少易地搬遷過來的脫貧戶。如今在這個安置點,孩子有人陪著閱讀繪本,老人有人領著做健康操,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社區越來越熱鬧,也讓搬遷群眾越來越喜愛這個新家。

    建好安置社區服務體系,讓搬遷群眾能致富。

    廣西隆安縣城廂鎮震東社區,43棟樓共安置了約2.4萬名搬遷群眾。為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社區打造“樓棟管家”團隊,推動社區服務下沉到戶。

    如今,居民家里有啥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樓棟管家”。搬遷戶梁冠鋒說,“就連找工作,社區干部都幫咱操心。”據介紹,為解決社區居民就業,“管家”采取“企業派單、居民點單、社區送單”服務模式,去年以來,累計送工325批23500人,幫助居民增收300多萬元。(據《人民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不卡综合 |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欲|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 五月天激激婷婷大综合丁香|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国产AV综合影院| 丁香五月综合缴情综合|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久久综合色老色|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草原| 激情综合五月天| 欧美偷窥清纯综合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