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政部2020年10月在“加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上,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基層社會工作站為基礎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基層社會工作平臺建設也自此成為了社會工作領域的熱門話題。客觀地說,這一動向十分符合中央層面提出的“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戰略要求,也給新時期專業社會工作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并將對未來五年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是,這更是一種重大考驗,需要我們冷靜下來理性思考如何將社工事業做得更扎實、更深入、更有效,以專業之力助力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一是循序漸進,不可冒進。民政部已基本明確將基層社會工作平臺建設作為“十四五”工作期間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重點工作,并以此推動社會工作服務力量的重心向基層下移,在拓展社會工作服務范圍和觸及面的同時,力促專業社會工作在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中彰顯力量。當前各地民政部門積極出臺針對性的專門政策,顯示了對于基層社工平臺建設的重視程度。但是,絕大部分地區的政策設計都缺少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重要部門的實質參與和具體支持,這就很可能導致基層社工平臺建設經費保障不足和重視程度不夠等現實問題。更有部分地區超越現實條件的超快速運動式建站以及各地彼此間非理性的競爭性賽跑也是一個很大的隱患,這很容易帶來專業發展中的形式主義、冒進主義和為建站而建站等突出問題,不僅不利于專業社會工作的良好發展,更有可能在未來帶來巨大的反彈和負面殺傷力。因此,在社工平臺建設過程中,各級相關政府部門應清晰地認識到,這不是短期工作,而是系統工程,需要基于可持續性原則、現實條件和自身狀況進行整體規劃,從長計議地確定推進策略,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并在體制機制上切實推進相關黨政部門、專業社會組織、基層政府、城鄉社區的彼此擁抱、力量聚合,一步步地破解未來發展的主要屏障。 二是行政支持,專業自主。根據我國近些年來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來看,行政與專業的基本關系及其可能共識一直是一個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同樣這也是基層社工平臺建設及其作用能否充分發揮的重要影響因素,更關切到社會工作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未來。恰當而充分的行政支持(包括領導重視、政策支持、作為空間、資源保障等)常常讓社會工作者(機構)感到舒適、獲得信心和力量,并能夠全身心且無怨無悔地投入到社會工作發展事業中,這也是當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流失的解決辦法之一,即營造積極性、支持性和鼓勵性的發展環境,用職業發展環境留住專業人才才是長遠之策。反之,過度或不恰當的行政干預往往容易阻滯站點建設和專業發展,比如將社會工作者當作簡單勞動力而大量派發毫無關聯的行政工作,這往往使得社會工作者(機構)無法將時間和精力頭投放到其本職工作中,進而影響基層社工平臺建設的進程、成效和質量。與此同時,社會工作者(機構)也應與政府、社區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和工作關系,并學會有策略地積極爭取更多的行政資源和自主空間,更為重要的是恪守職業規范、秉承價值理念并運用好社工知識和方法,切切實實地參與和助力在地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用較好的工作成效來證明專業價值。 三是考慮自身條件,選好實施策略。通過已有地區的先行實踐觀察來看,筆者留意到當前基層社工平臺的基本運營方式有三種:一是由委托專業機構運營,二是由街鎮向社會招聘或抽調社區持證社工運營,三是由專業機構與街鎮聘用或抽調的持證社工合作運營。客觀地說,不同運營方式各有利弊:機構運營的專業性是相對有保障的,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街鎮對站點人員管理的壓力,能夠引入外部專業資源支持站點建設,但是機制保障往往是不足的,工作開局階段需要相對長一些的時間熟悉在地情況和實際需求、工作切入點等,再就是項目的波動性有時也比較大;街鎮抽調持證社工運營的優勢是對所在社區及其實際問題比較了解,與在地利益相關方相對比較熟悉,其不足在于專業性較不足,外部專業資源相對匱乏,工作思路也較容易陷入行政化路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利弊分析是相對普遍的情況,也有較為特殊的情況,比如專業機構與要合作的街鎮已有較好的合作基礎,那么其對所在區域的熟悉程度就比較高,也有街鎮聘用或抽調持證社工的專業性較好的情況,但是實事求是地說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基于以上情況,筆者建議由專業機構和街鎮聘用或抽調的持證社工合作運營,一方面可以相對保障站點建設的專業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機構社工與街鎮聘用或抽調的持證社工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碰撞交融和互學互鑒,也以此帶動街鎮聘用或抽調的持證社工貼身進行專業培養,提升其專業理念和職業能力。這三種方式可以同時存在同一區域,也可以是不斷遞進,關鍵在于在地專業社會工作發展及其專業人才的基礎和現狀。 四是講求持續性,確保專業性。當前社會工作行業面臨著兩個重要拷問,即由于各方面原因社工專業服務持續性不足,以及服務專業性和主要優勢顯現不充分。這些年來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給了社工機構等主體展示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但是由于購買方和承接方各自不同程度上的不足,這也給社工服務的持續性和扎根性帶來了挑戰和影響。因此,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街鎮、社區與專業機構合作過程中給予其更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并明確其主體性地位。反過來說,專業機構更應好好把握參與基層社工平臺建設的契機,在扎實持續地參與過程中,確保自身專業性,在新的征程中讓社工事業和組織本身成長成熟起來。這既需要體現在具體的服務全過程中,也需要體現在可視化的成果呈現形式上,讓服務對象感受得到,也讓利益相關方看得到。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專業性既包括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團結協作的價值理念,還包括能夠凸顯專業優勢的相對系統和靈活的方法技巧。 五是陪伴支持,立體評估。基層社工平臺建設應注重將賦能培力、人才培養、專業服務等充分結合在一起,這其中的無論哪一項內容都需要建立起相對應的陪伴支持體系,這就需要引入和建設一支理論基礎好、實務經驗豐富、真正接地氣的專家隊伍和協同督導隊伍,并以陪伴式方式參與和支持專業人才培養、實務難題破解和行動研究,這是確保社工平臺建設專業性和未來成效的重要策略。這也是社會工作先發地區和社工站建設先行區域的寶貴經驗。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評估在社工平臺建設及其各項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切實以立體化的評估方式及時復盤過程、總結經驗和反思不足,真正秉持以評促建的理念,以建設性評估的視角推動基層社工平臺建設,也不斷檢視過程性的問題,及時調整和修正,確保專業發展的正確方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前文所說有力、恰當、合理的行政支持在基層社工平臺建設中至關重要,但是能否真正落實到位也應成為評估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除了要評估考核社工平臺建設外,還應將相關行政部門、基層政府、城鄉社區組織納入評估范圍,以督促和確保其歸其位、履其職、負其責,同時依托支持性評估為其提供有效、必要的智力支持。 六是互訪共學,抱團前行。近十余年我國大陸社會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絕大部分地區的發展質量整體上還處于較低水平甚至專業發展也才剛剛起步。這一發展過程中更是涌現出了不少值得深刻反思的發展性問題,社會工作的實質性發展不足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其中行業發展觀不足是眾多原因中十分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基層社工平臺建設應積極嘗試解決這一問題,既要打破行政區劃的隱形壁壘,更要摒棄各自為政、不相往來的行業現狀,彼此擁抱、相互學習并以此形成合力破解發展難題和行業困境,呈現社會工作職業群體(機構)的良好整體影像。在基層社工平臺建設的不同階段,都應建立起不同層次、不同區域、同一區域不同站點之間的互訪互學機制,搭建不同形式、不同議題的研討交流平臺,在此過程中形成各自的側重方向和發展特色,并共同破解具體服務中的難題,形成專業發展的共識性經驗,并進而為本土社會工作發展貢獻經驗和智慧。 總之,我們應客觀、理性且具前瞻性地推進基層社工平臺建設,這既需要仰望天空、從長計議的理性規劃,也需要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的切實行動,以使得社會工作在基層治理現代化和專業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彰顯更大力量。 民政部培訓中心雙師型講師 盧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