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李慶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這一成果的背后,廣大扶貧干部傾情投入奉獻,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等各界力量深度參與攻堅脫貧,共同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成為新時代中國式脫貧攻堅的一大亮點,并最終促進國家扶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而社會組織、慈善力量的有效參與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民政部數據顯示,自脫貧攻堅以來,全國社會組織共實施扶貧項目超9萬個,投入各類資金1245億元。 社會組織領域 先進代表受表彰 在表彰大會上,黨中央決定,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表彰一批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根據評選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充分醞釀、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綜合評審、統籌考慮,確定康柏利等1981人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對象(含追授61人),確定北京首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等1501個集體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對象。 據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初步統計,全國社會組織領域共有1名楷模、23名個人、20個集體上榜。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會主任,科爾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專項推進組組長、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白晶瑩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潘江雪、浙江新湖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葉正猛、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曉林、天津開發區慈善協會秘書長陳繼紅、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社會組織執法監督局)社會組織管理四處處長柯曉山等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廣西北流市扶貧基金會、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天津市光彩事業促進會、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等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社會組織扶貧顯成效 作為全國社會組織領域的先進人物和機構代表,他們在以往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究竟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做出了哪些推動? 以潘江雪為例,她能夠獲得這一榮譽無疑與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是分不開的,作為該基金會的發起人之一,12年來她不斷在兒童素養教育公益實踐中取得突破,自2008年基金會在阿壩羌藏族自治州首府馬爾康建起第一間夢想中心,截至目前,夢想中心項目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近700個區縣,覆蓋超過4298所學校,受益學生約470萬人。截至2020年底,真愛夢想在云、貴、川、渝、甘、內蒙古及“三州三區”的262個貧困縣,建成并協助運營1798間夢想中心,這些項目折合投入善款2.72億元,約200萬當地兒童受益,為貧困區縣的精神脫貧、文化脫貧、長期脫貧做出了的貢獻。 她帶領團隊設計出的“三位一體”公益服務體系,通過聯結政府、企業、社會力量賦能學校教育的“四方聯動”模式,將資源配置到國家扶貧戰略最需要的地方,幫助孩子們探討自我意識的覺醒。 她發起的“夢想領路人”師資培訓計劃,通過面授,不斷壯大“夢想教師”隊伍;探索建立在地的“教師夢想沙龍”,讓鄰近學校的老師們跨學科、跨學校開展的教研交流,相互學習;并開發網絡交流平臺“夢想盒子”,幫助鄉村10萬名一線教師改善職業倦怠、獲得專業成長。在她和團隊的努力下,420萬青少年從夢想課程中受益,孩子們的成長也更加自信、從容、有尊嚴。 “作為一名社會組織代表,能親自見證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個人倍感光榮,也為真愛夢想能參與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戰斗中深感榮幸。”談及獲獎的感受潘江雪說道。 在潘江雪看來,自2008年以來,真愛夢想從貴州遵義到甘肅會寧、從四川涼山到內蒙古赤峰,在全國650個區縣,建起4000多所夢想中心,讓數百萬的孩子們受益,這背后離不開5000多名志愿者以及近10萬名一線教育工作者。“真愛夢想始終堅信,將愛和夢想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心中,在精神、文化、想象、勇氣上脫貧,孩子才能擺脫大山的桎梏,遙遠而大美的遠方才能真正切斷貧困的代際傳播,鄉村振興才能走在堅實的土地上。” 中國青基會自2013年以來,通過實施“希望工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累計籌款39.11億元,資助貧困家庭學生37萬余名。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援建871所希望小學。集中打造“10萬+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項目”,幫助他們在脫貧攻堅關鍵階段順利完成學業。堅持扶貧扶智、扶貧扶志相結合,幫助貧困大學生圓夢大學,2018年7月至2020年底,中國青基會及各省級青基會共籌資超過6.3億元,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24萬余名,超額完成團十八大提出的“10萬+”任務要求。 2019年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希望工程”,強調指出:“希望工程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脫貧攻堅階段,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則聚焦貧困人口出行難、住房飲水難等問題,打造“幸福小鎮”、“幸福新村”、“幸福鄉村衛生室”等項目,為貧困鄉村補足物質資本,不斷改善生活生產條件;聚焦看病難、上學難,與社會組織合力,開展鄉村素質教育推廣、村醫實用技能培訓和基層干部綜合能力建設等,使貧困鄉村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躍上了新臺階;聚焦農產品出山難,推動社區互信互聯,鏈接多元社會資本,創立“27°農”公益品牌,以“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理念,開發銷售特色農產品,培育鄉村致富帶頭人。此外,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還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以基層治理帶動精準脫貧,在23個省、市、自治區先后實施“幸福家園”、“未來+鄉”支持計劃等,累計資助160多個社區治理項目成功落地。 截至2020年底,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累計管理扶貧資金超過10億元、項目200多個,帶動125萬人口脫貧。 鄉村振興新要求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要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2月21日,中央發布一號文件,“三農”的重心從脫貧攻堅全面推進到鄉村振興。 2021年2月25日下午4時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國家鄉村振興局牌子正式掛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此前已經摘下。在這種背景下,城鄉受助群體的需求將從原來的物質貧困,日益轉變為專業的社會服務需求。這對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提出了新的要求,將不再是簡單的捐款捐物。為此,公眾提供志愿服務要比捐款更加依賴社會組織,因為涉及專業培訓和項目開發,尤其在農村地區專業人才匱乏,就需要大量的社會組織深入到農村,滿足各種社會服務需求。 社會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既是社會組織的重要責任,又是社會組織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重要體現,更是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的重要舞臺和現實途徑。 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各級民政部門共登記社會組織超過90萬個。社會組織已經被納入“國家鄉村振興局”的視野,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工作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