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對中國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然而,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從國家層面到各地都發出了就地過年的倡議,也發布了很多相關政策。 就地過年,成為很多人不得已的選擇。然而,對很多外出務工人員來說,這不僅意味著失去了回家團圓的機會,更錯過了一年之中唯一與孩子團聚的機會。另一方面,對很多留守兒童來說,這個沒有父母陪伴的春節注定會變得更加難忘。 如何讓那些父母不能回家的孩子過個好年?日前,民政部下發了《關于加強寒假春節期間父母就地過年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加強寒假春節期間父母就地過年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作出具體部署。《通知》提出,要統籌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多方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等服務,幫助其過好春節、過好寒假。 給孩子們一份陪伴與溫暖 高錦萍是湖北仙桃人,今年35歲的她和丈夫到蘇州打工已有近十年時間。高錦萍從事飲料銷售工作,丈夫在一家工廠上班。去年因為疫情原因,他們沒能回家過年,而今年他們再次因為疫情失去了一年之中唯一能和家人團圓的機會。 “我們有一個孩子,今年上初一。因為疫情我們去年就沒能回家,今年也是因為疫情,政府提倡就地過年,我們又不能回家了。”高錦萍告訴記者,孩子在家跟著奶奶生活,去年暑假他們也沒見到孩子,一年之中他們見面的次數本就非常少,“孩子肯定會特別失望”。 和高錦萍夫婦一樣,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多地提倡就地過年,加上老家嚴格的隔離要求,很多外出打工者不得不放棄返鄉過年的念頭,留在工作地,或加班倒休,或異地過年。“家里的孩子誰來陪伴”,成為很多人心里最犯愁的事情。 考慮到今年春節將有更多兒童不能與父母團圓,壹基金兒童服務站項目組發起了“有愛就是年”聯合活動,號召站點老師用陪伴與服務讓站點兒童過一個有趣、有愛、有陪伴的春節,減少因父母無法回家所帶來的失落感。幸運的是,在高錦萍老家附近就有一個壹基金兒童服務站。 這讓高錦萍和丈夫松了一口氣。在孩子奶奶聯系下,孩子現在每天到服務站學習、完成作業,同時也能和其他伙伴交流。“孩子在家的時候,一個人做作業,也沒有小伙伴陪伴,比較單調和孤獨。在兒童服務站,他能和其他孩子在一起,這讓我們很放心。” 在其他省市,壹基金兒童服務站也承擔了相同的角色,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給孩子一份溫暖的陪伴。 來自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的程國宇這幾年一個人在外地打工,妻子在老家照顧兩個孩子。因為疫情原因,他今年也無法返回老家過年。程國宇告訴記者,孩子上學的地方距離當地壹基金兒童服務站只有約一公里的距離,因此孩子幾年前就參加了服務站,并且非常喜歡留在服務站,“有時候都不想回家”。 “在服務站,老師們不僅僅是給孩子們輔導功課,每天還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安排,孩子也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在家里,孩子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沒有其他的安排,非常單調。因此家長們對壹基金兒童服務站的評價都很高。”程國宇談道。 引導家長表達對孩子的關愛 作為此次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在河北,不少公益機構也關注到了那些父母不能回家的留守兒童,并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相關調研和關愛活動。 石家莊德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德正社工”)服務對象主要是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過年前,機構會針對這兩類兒童開展相應服務。據該機構項目主任李圣婭介紹,機構工作人員會提前和鄉鎮進行溝通,了解是否有受到疫情及就地過年政策影響的留守兒童。 “若出現此類兒童家庭,我們將深入了解家庭情況,并定期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了解兒童過年期間的動態。我們也會定期與在外打工的家長聯系,引導家長多和孩子交流,通過線上方式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在家的動態。同時,我們也會引導家長表達對孩子的關愛,引導孩子去理解自己的父母。”李圣婭告訴記者。 據她介紹,機構還將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為困境及留守兒童提供線上活動和課程,他們對此也進行了細致安排,如周一開展線上知識問答活動,周二開展手工繪畫,周三進行一對一作業輔導,周四開展科學小實驗,周五進行閱讀協作分享,周六開展親子互動。“我們會盡量滿足各年齡段兒童的不同需求,讓困境及留守兒童度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一直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石家莊市裕華區暖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暖陽社工”)也在關注留守兒童這個群體。 暖陽社工負責人張靜表示,疫情期間,機構項目地不能回家過年的大多為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因此提供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勢在必行,社工與志愿者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很多留守兒童可能常年都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很多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據她介紹,機構社工和志愿者們會不定時地去看望孩子們,為孩子們送去由愛心企業捐贈的圖畫本以及由暖陽社工捐贈的生活和學習必需品。“我們還會鏈接一些本地志愿者,陪伴孩子們讀書、學習、畫畫、寫字、做游戲,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也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一份溫暖。” 發揮專業力量優勢 2020年6月,民政部2020年“三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支持計劃和團中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工作示范性項目,落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阜東新區,兩個項目均由保定市善和社會工作事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善和社工”)承接。善和社工委派了四名專業社工具體實施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 在民政部發出《通知》后,該機構兩名老家分別為邢臺和哈爾濱的駐點社工積極響應就地過年政策,并計劃在春節期間開展多項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 據善和社工總干事韓盛介紹,從1月29日起,駐點社工聯合阜東新區黨群服務中心,對所管轄的安居社區、樂居社區等四個小區的2456名14歲以下兒童開展了連續7天摸底調查,統計父母今年可能無法回家過年的留守兒童相關信息。目前,他們共排查出60名留守兒童,其中今年父母均不回家的留守兒童5名。 “社工還積極聯系阜平縣本土大學生志愿者,成立了阜平縣大學生志愿者聯盟,目前已有24名大學生志愿者加入。我們在社區開設了寒假云課堂,由社工統籌,志愿者參與,對留守兒童開展作業輔導、安全教育、興趣培養等多項線上活動。” 韓盛告訴記者,機構社工還將發揮專業優勢,對留守兒童開展行為習慣培養、心理輔導等多項服務。春節期間,社工也將引導父母通過視頻形式與留守兒童遠程“見面談心”,切實做到“人在外,愛回家”。 不過,要做到精準關愛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提供多樣化服務,還需要動員一切能夠發動的社會力量,尤其是一線力量。民政部在《通知》中也提到,“鄉鎮(街道)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要組織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切實擔起職責、發揮作用”。 在此要求下,為提升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的服務能力,善和社工在保定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的指導下,邀請河北省第二屆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對全市市縣兩級未保中心工作人員、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進行培訓。 “今年部分外出務工人員不能回家過年,家中的親人尤其是孩子成了最大的牽掛。部里《通知》及時下發,動員了各方力量加入到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父母的后顧之憂。此外,社會力量的加入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作為政府行為的補充,為留守兒童提供恰當的、專業的服務。”韓盛表示。 這一點,德正社工項目主任李圣婭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在她看來,社會力量的加入可以補充一家或幾家機構在普適服務上的空白,為困境及留守兒童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孩子們差異性需求。“社會力量在提供資源、服務、合作及關懷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夠擴大社會影響力,讓更多人關注到農村困境及留守兒童群體,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