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疫情中 感受到數字技術的溫暖 2020年的疫情當中,給我們感受最深的其實是數字技術的溫暖。 在那樣一個信息爆炸,真假難辨的時候,數字技術給了我們很好的幫助,讓我們能夠平定下來,清晰下來。 在物理距離隔離的情況下,我們因為數字技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對病毒漸漸了解,我們能夠實時看到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設,都是借助于數字技術。 在很多人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也正是因為數字技術,讓我們都可以在線展開自己的工作,讓生活恢復正常。我自己是從事教育的,在那個時間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也恰恰是因為數字技術,讓幾乎所有的同學能夠很好地在線學習,獲得應有的知識。 在這個時間,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健康碼,幫助整個社會努力去正常地運轉。 這些就是數字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幫助,每個人感同身受。 很多企業所展示的魅力和能力更值得我們去敬仰。就在武漢“封城”的時刻,無論是騰訊、阿里巴巴、華為還是新希望,都在當天就展開一系列馳援武漢的動作。我們也有非常多的醫務工作者成為“最美的逆行者”。 在數字技術背后,這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我們每個人在承擔責任。 企業的商業價值 和社會價值缺一不可 我自己在企業的研究中,有一個方向是特別關注的,那就是“企業社會責任”。這個主題在今天顯現得更加重要。 我們會發現,由于數字技術,企業內外責任的關聯性更加凸顯,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僅僅限于企業內部;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外部被檢驗,其中很重要的是道德因素。 在討論企業價值的時候,我們今天不僅僅只討論它的商業價值,還要特別強調它的社會價值。如果它不能夠真正解決商業價值,這個企業就沒有能力存活;如果這個企業不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它就沒有辦法持續發展。 所以,今天在評估一家公司的時候,實際上是兩個維度都需要展開: 一個維度就是它有沒有業務發展的能力、客戶喜歡的持續創新產品的能力、為股東提供最好回報的能力; 另外一個維度是它還需要承擔對世界的貢獻,幫助改善每一個人,而且長期可持續。 我參與提升騰訊的企業使命和價值觀時就曾思考,當騰訊成為影響十幾億人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的公司時,其技術到底應用于什么方向?可不可以旗幟鮮明地對自己提出要求?能不能幫助改善每一個人?能不能對整個世界做出貢獻?騰訊的“科技向善”就在這個背景下被我們確定下來。 我們在今天討論企業社會價值的時候,更關注的是你的總價值曲線:你能否真正承擔商業的價值,提供好的產品;能否真正盈利,幫助更多人就業;能否為股東提供回報。同時,我們還特別在意你能否幫助所在行業發展,能否真正與行業共生。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又對企業提一個新的期待,你能否以與社會共生。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總的價值確定下來,這個企業在今天才擁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我自己作為一個研究企業的人,在今年2月份接到無數電話,很多企業不知道怎么辦,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去面對這樣一場危機。我在最短的時間寫了一本書,叫做《危機自救:企業逆境生存之道》。 在快速寫就這本書的時候,我訪問了很多在逆境當中仍然生存的企業,發現他們得以存活下來,完全都是基于最樸素的責任和擔當。 比如他們希望員工有工資,希望企業不要倒閉,讓顧客能夠持續獲得服務,希望能夠真正通過捐贈幫助到身處疫情困境中的人和組織戰勝挑戰。所有這些都是基于他們對于社會責任的理解,而這也讓他們在危機當中反而活了下來。 成為有社會責任的企業 需要做好四件事 如果我們要構建企業社會責任的新模式,我認為至少有四個關鍵要素。 (下轉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