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經過努力,健康扶貧攻堅任務接近全面完成,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全面實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累計使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成功擺脫了貧困,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重要貢獻。 11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就推進健康扶貧和醫保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發布會上公布了上述數據。 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據李斌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醫保局、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關部門精準施策,合力攻堅,推動健康扶貧取得了決定性成就。 一是全面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將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強化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培養,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提升服務能力。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通過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選派醫生到鄉村巡診、派駐等方式,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貧困縣并向鄉鎮衛生院逐步延伸,推動優質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并逐級下沉,全面消除貧困地區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實現每個鄉鎮和每個行政村都有一個衛生院和衛生室并配備了合格醫生,貧困地區縣醫院收治病種中位數已達到全國縣級醫院整體水平的90%,服務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二是因戶因人因病精準施策,推動措施落實到人、精準到病。組織動員全國80多萬基層醫務人員全面摸清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對貧困患者實行分類救治,實行“及時發現、精準救治、有效保障、動態監測”全過程管理,全面實現了對貧困人口的應治盡治、應簽盡簽、應保盡保,有效減輕了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累計分類救治1900多萬貧困患者。 三是強化健康危險因素控制,推動健康扶貧關口前移。堅持預防為主,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疾病,一地一策、一病一方,實施地方病、重大傳染病、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貧困地區艾滋病高發態勢得到全面遏制,結核病、包蟲病得到全面控制并逐步消除,克山病、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血吸蟲病病區縣消除率達到100%,碘缺乏病、大骨節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區縣消除率達到96%以上,塵肺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一些長期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取得歷史性成就。強化婦幼、老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改善,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促進,貧困地區健康環境全面改進,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升,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奠定了基礎。 四是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貧。在疫情防控緊要關口,及時指導貧困地區基層廣大醫務人員轉戰疫情防控戰場,充分運用健康扶貧工作過程積累的方法和經驗,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控制了疫情的擴散蔓延,實現了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快速清零,推動將貧困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為快速復工復產、推進脫貧攻堅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過努力,健康扶貧攻堅任務接近全面完成,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全面實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累計使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成功擺脫了貧困,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重要貢獻。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持續攻堅,堅決打好健康扶貧收官之戰,推進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健康保障。 一是加大“三個緊盯”力度。緊盯突出問題動態清零,緊盯重點地區掛牌督戰,緊盯重點措施徹底落實。通過這“三個緊盯”的措施,全面高質量完成健康扶貧的任務。 二是鞏固拓展健康扶貧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實現工作重心由補齊短板、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向提升農村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夯實鄉村振興健康基礎轉變,實現工作機制由集中攻堅向常態推進轉變,政策導向由特惠向普惠轉變,工作方法由事后保障向事前預警轉變。 具體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保持政策總體穩定,鞏固基本醫療有保障的成果,確保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實現動態清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動態清零。二是加強和優化政策供給。進一步改善農村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設施條件,結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效破解農村醫療衛生人才緊缺的問題,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進一步提升鄉村衛生健康的服務水平。三是堅持預防為主,加快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計劃。按照專病專防的思路,持續推進傳染病、地方病的綜合防控,加強健康促進、婦幼保健,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建立健康危險因素防控的長效機制,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健康保障。(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