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下 午明媚的陽光鋪滿連廊,木質的座椅旁,置物鐵架上印著明黃色的“Healing Coffee”字樣。 這是一家開設在上海市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部的咖啡廳,收銀、咖啡制作師、服務員都是正在這里接受康復治療的患者,病程從二三年到10余年不等。 拿鐵、摩卡、奶茶……一杯杯美味的飲品不僅溫暖了醫務人員和病患家屬,更讓被精神疾病困擾多年的學員們,看到了回歸社會的希望。 體驗嶄新的人生 早上8點上班,下午3點下班,一周工作五天。這樣的工作節奏在不少“社畜”看來,求之不得,輕松愉快,卻是被抑郁癥困擾十余年的小程剛剛適應的規律與平靜。 黑色的襯衫外面套著棕色的圍裙,頭發一絲不茍地束進廚師帽里,下午1時許沒有顧客光臨,小程埋頭算賬,記錄著今天上午的銷售額。 今年36歲的小程從上大學起,就被抑郁癥“糾葛”。“中學的時候成績很好,進入了不錯的大學后卻發現大家都很優秀,學習競爭更激烈了,成績反而不如人意了。”承受著巨大的落差,寢室內人際關系復雜,重重壓力難以排解之下,小程陷入了抑郁癥的泥沼。 畢業后,小程還在企業工作過幾年,然而因為病情反復不斷加深,她開始情緒波動,回避社交,抵觸上班,提不起精神,不愿與人溝通,此后不得不停止工作,在家休息了7年之久。 “由于長期脫離社會,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出院后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功能衰退,有的患者因長期患病和藥物副作用,一些動作變得僵硬,這會對他們的今后就業造成很大困擾。”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科負責人陳一郡說,他們把“Healing Coffee”作為一個平臺,讓學員們有一個平等工作、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把這家咖啡店當作橋梁,讓患者們逐漸向職業生涯過渡。 陳一郡介紹,醫院曾經在內部開了一個“模擬超市”,超市只針對病人開放,并未真正對外營業,這家咖啡店是醫院推出的第一個對外營業項目,病患、家屬、醫務人員都可以去消費,在項目最初他們也遇到了一些難關,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服藥等原因個人能力受限、容易疲憊并且可能出現突發,因此也對咖啡店中的帶教老師設置提出了格外高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作為第一批學員,從10月10日咖啡館開業至今,小程已經持續工作了十余天,從最初按時起床都是難題到如今每天下班還能精神抖擻,小程在規律中感受到了一絲平靜,如今的她甚至談起當年的患病誘因都能露出釋然的神色。 “這一步是一定要邁出去的。”和記者對話時,小程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帶著這樣的決心,小程已經體驗過飲品制作師的工作,目前主要負責收銀和記賬,在醫院工作之余,她還會主動觀察外面咖啡店員工的服務方式,自己總結經驗主動學習。 小程的父母也曾來圍觀過女兒的新工作,對女兒的進展深感欣慰。小程說,希望自己病愈后,能夠真正實現就業,成為一名收銀員,體驗嶄新的人生。 期待患者前往更大舞臺 和小程不同,當日擔任咖啡制作師的小季是在2018年第一次精神分裂癥發作,患病至今2年有余,受疾病影響離開了工作一年多,瘦高的他微微有些駝背,和人溝通時會不自覺移開眼神。 “我在陽光心園看到社工們在為這家咖啡店招募學員,就主動來報名了。”在來到這家咖啡店之前,進入康復期的小季就已經可以在醫院大廳內擔任導醫志愿者,每當一些老年患者不熟悉一些智能化設備的使用時,他就會上前幫忙,幫助其他病患完成就醫流程。 對于能夠幫助到別人,小季也感到很高興,患病之后,他頭一次收獲到了成就感。此前在食品加工廠工作的小季從未接觸過飲品制作,來這里工作3天后,已經學會了拿鐵、美式、卡布奇諾以及摩卡的制作。 下午2時許,一位護士前來吧臺點單,小程思路清晰地介紹了咖啡品類的不同,“摩卡就是意式濃縮、巧克力醬、牛奶和鮮奶油調制而成的,如果你想喝點甜的話很不錯。”確認顧客點單摩卡后,今日的咖啡制作師小季在5分鐘內將溫熱的咖啡放在了護士手中。 看到小季的進步,一旁負責帶教的“咖啡制作師”深感欣慰。實際上她是康復科的治療師趙琪婷,除了開業準備、飲品制作、服務方式等業務內容方面的輔導,趙琪婷還要負責觀察前來實習的學員們的情緒狀況,詢問他們的服藥情況以及家庭支持情況等,“萬一患者出現病情反復我們就可以及時介入。” 趙琪婷說根據她的觀察,前來工作的學員狀態比想象中好,最初,不少學員午后有些困倦如今也都適應了工作的節奏,能夠有規律的時間安排,生活的態度也更加積極了。而這正是醫院設置這家咖啡店的初心,讓患者們通過過渡性的工作,提升溝通交際能力和職業能力,為未來就業多一個可能。 如今這個可容納20余人的小小咖啡店內一共有三名專職學員,怎樣的患者可以成為咖啡店的學員? 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防治科科長陳優醫生告訴記者,目前的標準是患者經醫生評估處于康復期,病人有主動加入的意愿并且獲得家屬等監護人的支持,同時需要通過健康體檢獲得健康證,未來期待招募7到8名患者成為專職學員。 記者在點餐臺發現,這家咖啡店的單品價格也非常“治愈”,咖啡奶茶各類飲品都是10元左右,陳一郡說這樣的定價也是為了鼓勵更多的醫護人員、患者和家屬前來消費,增加學員們的“實戰鍛煉”和人際溝通,如今這家咖啡店一天最多能賣出70余杯飲品。 將“Healing Coffee”作為一個起點,陳一郡覺得未來的路依舊障礙重重,不少患者康復后重回社會依舊難逃“有色眼鏡”的目光,不少人在求職過程中因為如實告知而遭到人事部門的拒絕,因此他們在不斷增強患者抗壓能力的同時,也同時在高校、社區等不同場合對不同群體開展科普宣傳,希望社會能夠關愛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平等的崗位,并逐漸去病恥化。 如今,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和位于五角場的121主題咖啡館達成了合作,不遠的未來,他們就可以推薦患者前往更大的舞臺進行實習和工作。 “我覺得如今作為學員的工作也很有意義,其他正在治療中的患者能夠在我們身上看到康復的希望。”下午2點40分,小季的工作即將告一段落,他有條不紊地擦拭著杯子,為這平凡而燦爛的一天收尾。 (據“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