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慈 善與公益的關系如何?公益能夠給社會帶來什么?企業基金會的公益項目怎樣才能與時俱進?新型的社會慈善關系如何關聯 繼9月‘揚善計劃’走進深圳、珠海后,10月19日至21日,‘揚善計劃’再次起航走進長三角地區,探訪機構,問道慈善,把脈企業公益。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率隊出訪上海、江蘇等地,走進大型企業,共商合作模式、共建協作機制、共享發展成果。 揚帆中的“揚善計劃” “揚善計劃”由《公益時報》社于2020年9月發起,旨在為活動所在地樹立當地的慈善標桿,并以榜樣傳播、數據分析、論壇交流、走訪調研等多種方式,對所在地城市的公益慈善潛力進行深挖,進一步助推城市公益行業發展。 秉承著“旗幟鮮明地揚善”這一精神,《公益時報》社自2004年起編制與發布記錄中國大額捐贈的年度榜單——中國慈善榜。17年來,中國慈善榜完整展現了我國當代大額捐贈的詳盡數據和發展趨勢,2963位慈善家和7828家慈善企業曾榜上有名,收錄大額捐贈總金額超2100億元。 通過17年不間斷地對大額捐贈的觀察和推動,中國慈善榜在公益行業和全社會起到了顯著的“羊群效應”。在《公益時報》創刊的第20個年頭,期望將這種“羊群效應”在每個地區最大化,并且擴展至公益行業的各個層面。 長江三角洲地區(簡稱“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截至2019年底,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2.27億人,區域面積35.8萬平方千米,地區地區生產總值23.72萬億元。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慈善公益發展也一路領跑。 目前,長三角區域的社會組織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部分地級市社會組織每年增長數甚至超過千家。2020年6月19日于南京召開的“2019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鐘山慈善行動暨首屆江蘇慈善論壇”上,蘇、浙、皖、滬三省一市慈善總會(基金會)等部門簽署聯合行動計劃,攜手實行精準扶貧。 走進亨通集團 10月19日,“揚善計劃”團隊首先走進亨通集團。這家創立于1991年的民營企業在經歷28年發展后,已在中國光纖光網、智能電網、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國家創新型企業,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70余家(其中三家在境內外上市),是全球光通信與能源互聯系統集成商與網絡服務商,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企百強。 誠信經營、依法納稅、提供就業、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是亨通的第一責任。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是每個人的良知,慈善已成為亨通的終生事業。 2011年,由亨通集團及崔根良主席個人發起,捐資5000萬元,經民政部批準注冊成立“亨通慈善基金會”。該基金會是江蘇省首家由民營企業發起成立的由民政部直管非公募慈善基金會。 2020年初,亨通集團發揮自身的全球資源優勢,向江蘇省光彩事業基金會、湖北省慈善總會等捐贈款物近千萬元,馳援疫區防控,積極投身肺炎疫情阻擊戰。 亨通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吳如其對“揚善計劃”團隊到訪表示感謝,就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等方面結合企業自身實踐進行了交流分享。 亨通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徐飛華就基金會自身運營、挑戰、發展做了介紹。亨通公益慈善事業立足蘇州吳江,輻射全省,心系全國,截至2018年底,亨通公益慈善的足跡已經遍及江蘇、云南、貴州、四川等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關注慈善機構、助殘恤病、精準扶貧、敬幼扶老、抗險救災、科教文衛體、其他公益等慈善方向。 截至2019年底,亨通在慈善公益事業上已累計捐贈超6.5億元。 座談中,吳如其對基金會的發展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如何讓基金會變得更加專業,公益項目更具持續性、常態化?第二,基金會不僅從傳播角度,更多從理念推廣、項目執行、受益面等方面如何發揮出更大社會效應?第三,企業慈善不僅是企業行為,更是員工行為。如何在志愿服務、公益活動中打造出有善心、有溫度、有服務意識的志愿服務隊伍?希望“揚善計劃”能夠在以上方面幫助亨通集團出主意、想辦法。 “不僅希望企業經營好,更希望員工有愛心。”吳如其表示。 劉京表示,亨通集團一路走來發展有目共睹,企業在做好自身經營同時注重社會責任建設,通過設立基金會等專業方式踐行公益,形成了很好的榜樣示范效應。我國有著重農抑商的歷史,企業及企業家發展之路并不平坦,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企業自身特色發展之路,這彰顯著企業決策者的智慧。 劉京表示,公益對社會目標是什么,貢獻是什么,為何要做公益?公益是社會的三大動力之一,通過預防、救助、發展這一鏈條能很好詮釋公益的意義。 走進青山實業 10月20日上午,“揚善計劃”參訪團來到位于上海的世界規模最大的不銹鋼企業青山實業總部,青山實業旗下擁有青拓集團、永青集團、青山控股集團、上海鼎信集團、永青股份等五大集團,下轄300余家子公司,2019年銷售額達到2626億元,榮列2020世界500強第329位。 青山實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把公益慈善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2014年4月14日,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捐贈5000萬元人民幣在民政部注冊成立青山慈善基金會。截至目前,基金會在慈善事業方面共支出1.4億元。項目集中于人才培育、孤兒救助、教育醫療扶貧、重災救助等方面開展業務。 青山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閻健、張炳鉤與“揚善計劃”代表團一行進行了溝通。閻健表示,近幾年,青山實業效益穩步增長,年增幅達20%至30%。2017年,企業在溫州開始進軍鋰電池市場,未來市場前景可期。 閻健表示,如今慈善與過去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不再一捐了之。一個公益項目的發展需要策劃、行動、跟蹤、反饋一以貫之,這已成為現代慈善關注重點,專業慈善時代已經到來。未來,國家扶貧的形式也正發生著變化,慈善公益也會變化,基金會需要多學習、多分享、多交流。 2019年8月9日,第9號臺風“利奇馬”過境浙江,對永嘉、樂清等地造成嚴重影響,8月10日,青山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董玲敏受董事局主席項光達的委托,連夜趕赴永嘉,捐贈600萬元用于災后重建。 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青山慈善基金會共捐贈1866萬元,全球采購物資支援溫州市及印尼、印度、津巴布韋等國家。同時,1000多名志愿者組成青山抗疫志愿者服務隊,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 閻健說,對于善款的使用,我們一直都在跟蹤,讓慈善更規范。 “愛心傘”項目是青山慈善基金會推出的最新公益項目,給烈日下的環衛工人送一份清涼。截至9月,此次活動得到了全國192個縣域社會的響應,項目共籌款近百萬元,計劃為20萬環衛工人送去一份清涼。 劉京聽完后十分贊賞。 劉京表示,時代在發展,國家在進步,公益項目需要與時俱進,不同時期所做事情不一。 企業基金會怎樣設計一個好的公益項目?“愛心傘”為何會有這么多人參與,項目定位很重要,關注環衛工人群體儼然已經成為的社會共識,成為這個項目“火爆”的基礎。 劉京指出,再比如助學項目應是解決學生上學問題,跟蹤服務學生就學中遇到問題以及成長的煩惱,這個發展空間很大。救助項目現階段孤兒已全部納入國家政策,公益項目如果還繼續向著這個方向使勁定位則有偏差,怎樣去更好的設計公益項目,讓社會資源使用更加優化,企業基金會應該積極探討,轉變戰略發展方式。 走進金光集團APP(中國) 10月20日下午,“揚善計劃”團隊走進金光集團APP(中國)。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由印尼知名華人黃奕聰先生于1962年創立,現已擁有數百家法人公司,曾被世界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評為印尼第一大財團。 金光集團投資范圍遠及亞洲、北美、歐洲、澳洲等地,已發展形成七大核心產業:制漿造紙業、金融業、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能源與基礎設施、移動通訊以及健康醫療。1992年起,金光集團開始在中國投資。 (下轉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