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社會創新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國際聾人日:
用技術為聽障人群賦能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社會創新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國際聾人日:
用技術為聽障人群賦能
96.28%平均識別率讓美麗更動“聽”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在眾多獎杯中,小婷最喜歡的還是這個賽跑贏得的獎杯,盡管只是第8名的成績,但她覺得這個意義勝過所有——這是在一場特殊人群馬拉松賽中,來自廣東佛山的聽障女孩小婷努力拼搏獲得的成績。

    9月27日,國際聾人日。當天,一個旨在幫助聽障人群的名為‘天籟行動’的公益活動在深圳啟動,裝上人工耳蝸的小婷現身說法,感動眾人。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聽力殘疾人士2780萬人。

    當前,雖然人工耳蝸的成熟度不斷提升,但由于費用、產品體驗等原因,實際植入的聽障人群相對較少。而在嘈雜的公共環境中,人工耳蝸聲音敏感度也有待提升,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產品體驗,成為人工耳蝸產品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聽障者的特殊需求、無障礙普及率等仍有待彌補。

    兒童保障成人失聰被忽略

    上世紀70年代,人工耳蝸產品在美國研發,后于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由一家澳大利亞公司以國禮的方式贈送給中國殘聯。那時一套產品需要約25萬元人民幣,這個價格一直持續到2005年。

    十年間,人工耳蝸佩戴者數量不足1萬人,最大障礙就是價格。

    2018年7月10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對6歲以下聽障兒童人工耳蝸將全部免費植入,人工耳蝸的覆蓋率開始增長。

    該《意見》在深圳執行得更好,深圳殘聯給每個聽障孩子最高報銷25萬元費用,當地孩子可以買到最好的人工耳蝸植入。

    李楚是中國最大的人工耳蝸廠商諾爾康的總經理,在解決聽障人群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他說:“這是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人工耳蝸慢慢被更多人接受的過程。最初,全國只有20家醫院執行人工耳蝸手術,現在有200多家,這利于人工耳蝸被更好地普及。”

    對比之下,一些成年及老年聽障者仍面臨著尷尬的處境。

    政府為聽障兒童全部“埋單”,每年兒童家庭只需出1000~1500元的電池和導線“兩維護”費用即可。但目前,卻沒有政策支持成人和老年人,他們的產品在5萬-7萬元。

    “在國內,人工耳蝸的兒童市場占據了90%以上,但成年人語后聾和老年人群體沒有被關注到,這一群體應該得到彌補。”李楚說。

    說到成年及老年群體應該被補缺,一位炮兵的故事卻讓李楚動容。

    這位炮兵在部隊練習時耳朵被炮聲震聾形成聽障,隨著年紀逐漸增大逐漸無法與人溝通,使得老兵時常煩躁。時隔五六年后他開始尋找聽障解決方案,按照當時部隊政策老兵可獲得一個免費進口人工耳蝸產品,后因愛國情結老兵選擇了國產人工耳蝸。開機時,老兵聽見多年未見的妻子聲音重現,當場感動落淚。

    “我們至今已經收集15000多個案例,有太多像老兵這樣的感人故事。”李楚說。

    中國聽障人士已達2780萬

    聽力障礙是指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以及對聲音的綜合分析的各級神經中樞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而導致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減退。

    信息的接收與傳遞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任何有機體與世界最為基本的溝通方式,而對于聽障人士來說,他們失去了聽力這個認識世界最為重要的感知途徑。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超過全世界人口的5%,估計到2050年將有9億多人(約十分之一)出現殘疾性聽力損失。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聽力殘疾人士2780萬人。

    《2017年百城無障礙設施調查體驗報告》顯示,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僅為40.6%,除了普及率較低,還存在部分無障礙設施被占用、維護不到位、設計存在問題等情況。而與其他殘障人士不同的是,在現實生活中,聽障者除了無法清楚感知聲音信息以外,與健全人幾乎沒有區別,這也正是聽障者容易被忽視的原因之一。

    目前的公共環境設施、產品設計等往往忽略了聽障者的特殊需求,聽障者面臨溝通障礙也衍生了諸多不便,包括聆聽障礙、交流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等。

    科技的進步為大眾生活帶來諸多便捷,而對于愈發龐大的聽障人群,他們的生存狀態需要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他們迫切需要前沿科技為他們解決交流上諸多不便。

    “不完美”的終極解決方案

    一般情況下,根據發病原因不同可以將聽力下降分為三類:感音神經性、傳導性、混合性耳聾;根據聽力下降的程度不同,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及極重度耳聾。針對以上不同的類型,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傳統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和聽力重建手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助聽設備輔助聽障人士獲得更優質的體驗,包括佩戴助聽器、聽覺植入如針對重度和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聽障人士的人工耳蝸植入;針對傳導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的骨傳導植入,除此以外還有聽覺腦干植入、聲電聯合刺激等技術滿足更個性化的需求。

    其中,人工耳蝸是目前解決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唯一有效的方法。

    人工耳蝸是相對成熟的人體義肢,也是改善聽障人群聽覺體驗的手段之一,但由于費用、產品體驗等問題,實際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人群則相對較少。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也只有近10%的潛在候選人植入了人工耳蝸,在發展中國家則更少。

    雖然人工耳蝸產品的成熟度越來越高,但在機場、商場等比較嘈雜的公共環境中,人工耳蝸產品的聲音敏感性仍有待提高。對聲音進行降噪處理,提高對聲音的辨識能力,成為人工耳蝸產品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通過AI降噪算法提升人工耳蝸的產品體驗,成為近年來學術界和科技圈共同關注的技術話題。許多研究員和工程師也開始嘗試運用深度學習和數據驅動的算法來解決人工耳蝸的降噪及動態噪音處理問題。但實際在產品性能提升方面有較大改善和效果的成果較少。

    新技術賦能降本增效

    有專家指出,聽障領域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復雜聲學場景下噪聲帶來的聽力下降,以及對佩戴者的聽感和言語辨識度有著比較大的負面影響,

    這個由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聯合發起的“天籟行動”希望把最先進的音頻降噪技術導入人工耳蝸設備,通過這個關鍵技術讓現存的人工耳蝸降本增效。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聯合國內最大人工耳蝸廠商諾爾康,在傳統人工耳蝸噪聲處理上結合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天籟技術,在整體提升聽障人士的聽覺體驗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幫助他們“聽得見、聽得清、聽得真”。

    “我們實驗室是做聲音技術開發的,早前與騰訊內部多個無障礙項目溝通,感受到聽障人群對聲音的渴望,家長們也希望孩子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獲知聲音體驗,這讓我們想著去幫助聽障兒童,用科技助力。”騰訊多媒體實驗室高級總監商世東表示。

    據諾爾康實驗檢測數據顯示,通過采用天籟技術,人工耳蝸語音是被性能大幅提升,平均識別率達到96.28%,其中帶噪語音識別率為93.38%,環境噪音中聲音識別率達到94.24%;在手機App中植入天籟技術,手機雙麥陣列降噪的信噪比提升20dB,MOS分提升了0.3-0.5,對于改善聽障人群聽覺體驗有著積極效果。整體而言,通過應用天籟技術,聽障人士的聽覺體驗在特定場景下提升幅度能夠達到40%。

    目前,該技術已經先后進行了技術驗證和患者試戴測試,均獲得良好效果反饋。

    “人工耳蝸現有技術不如騰訊AI降噪技術好,把新技術放到產品里,需要事先獲得臨床注冊才能合法放置。‘天籟行動’將這個技術嵌入從低端到高端的整個系列產品中,就算現在用著舊耳蝸的患者,這款技術只要獲得藥監局批準,可以免費給他們更新。”商世東解釋道,“人工耳蝸產品屬于醫療器械,任何新的改進都需要經歷醫療器械的整個流程,這個流程最快需要半年,最慢需要一年。現階段正在進行臨床患者樣本試驗,后續會擴大到幾百個樣本量,最終通過大量樣本量得出結論,再去給藥監局做信息的注冊和更改。”

    目前,“天籟行動”可以很快讓幾百個聽障人士免費獲得體驗,拿到注冊證以后可以用,最快的話明年下半年。

    產品的更新換代,特別是高科技的醫療產品,研發費用都是大頭。用新技術賦能人工耳蝸會否引發產品價格上漲?

    “一個產品從研究到市場推廣可能需三至五年,通過一年時間做幾百個動物和臨床試驗,這些都有成本,新品推出價格會有提升。但針對人工耳蝸產品的降噪技術,包括已售和將要出售的產品,這種技術的植入將不收取任何額外費用。”李楚說。

    “下一步我們將這項技術開放給行業中的更多合作伙伴,同時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技術和實際效果,讓聽力障礙者們未來能夠擁有跟普通人一樣的聽力。”商世東總結道。

    公益組織助力聽障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原先聽得見聲音的老年人慢慢變得聽不清。日常溝通和生活中,想聽聽不到,受聽力困擾場景頻現。而通過各種媒介傳播看到聽障兒童,外表看上去正常,但聽不見說不出,言語表達受限。

    作為“天籟行動”的另一方參與者,常年關注無障礙研究的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用公益力量助力聽障問題解決。

    梁振宇是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秘書長,作為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聯合第三方專業機構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現場發布了《AI降噪技術助力聽障白皮書》,針對聽障人群現狀、聽力技術發展難題、新技術為聽障人群體驗帶來的新突破進行展開,全面、客觀而細致地介紹包括AI等新技術為聽障人士帶來的改變。

    “天籟行動”的推出在梁振宇看來,實際上是中國公益領域企業公益的趨勢。

    “早前,互聯網公司公益大多選擇環保、捐學校這類項目,沒有將核心競爭力與公益相結合。企業公益的趨勢更多是用最新的技術解決千百年未解決的社會問題。科技公司用科技實力幫助弱勢群體,讓科技向善成為社會引領。”梁振宇說。

    “AI降噪技術運用高科技助聽領域,這一直以來是一個空白,‘天籟行動’填補了這個空白。”梁振宇補充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亚洲第一综合色|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91成人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av综合av一区|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综合久久精品色|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国产综合欧美|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