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封面報道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社會創新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社會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封面報道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社會創新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會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
鼓勵社會組織、社工等社會力量參與

    ■ 本報記者 王勇

    9  月7日,民政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7日。

    草案征求意見稿分為8章,包括總則、社會救助對象、社會救助內容、社會救助程序、社會力量參與、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共計80條。

    其中第五章以一整章的內容從社會力量參與、慈善救助、購買服務、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優惠政策、支持舉措等方面對社會力量在社會救助中的角色和作用進行了明確。

    什么是社會救助

    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依法享有申請和獲得社會救助的權利。國家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保障公民在依靠自身努力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和服務。

    社會救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堅持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堅持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便民、及時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救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政府負責、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統籌協調社會救助政策,整合優化社會救助資源,提高社會救助管理服務能力。

    國家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困難群眾救助機制。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困難群眾急難救助納入突發公共事件相關應急預案,制定應急期社會救助政策和緊急救助程序。

    國務院領導全國的社會救助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救助工作。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應急管理、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統籌協調行政區域內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民政、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應急管理、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救助誰:

    9類社會救助對象

    哪些人能夠獲得社會救助呢?草案征求意見稿對此進行了明確,共有以下9類人群:

    1.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縣級民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確認,符合下列規定的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有關規定。

    2.特困人員。經縣級民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確認,符合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成年人。

    3.低收入家庭。經縣級民政部門會同相關社會救助管理部門審核確認,符合下列規定的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低收入標準;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有關規定;未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范圍。

    4.支出型貧困家庭。經縣級民政部門會同有關社會救助管理部門審核確認,符合下列規定的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年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當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有關規定;醫療、教育等必需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達到或者超過當地規定,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未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或者低收入家庭救助范圍。

    5.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災害嚴重影響的人員。

    6.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離家在外身陷生存困境、自身無力解決食宿、處于流浪、乞討狀態的人員。

    7.臨時遇困家庭或者人員。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人員。

    8.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無力支付費用的人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生急危重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確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人員。

    9.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特殊困難家庭或者人員。

    怎么救助:

    11類救助制度

    符合規定的社會救助對象范圍的家庭或者人員,根據其家庭經濟狀況或者實際困難,具體要怎樣救助呢?

    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了11類救助制度,分別是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臨時救助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社會救助制度。

    1.最低生活保障。國家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按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實施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金可以分檔發放,也可以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與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實際差額發放。

    2.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提供基本生活條件;提供必要的照料服務;提供疾病治療;辦理喪葬事宜。

    3.醫療救助。國家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成員等符合條件的醫療救助對象,對其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以及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后,個人及其家庭難以承擔的符合規定的基本醫療自負費用,按規定給予補助。

    4.疾病應急救助。對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無力支付費用的急危重傷病患者,采取以下方式給予疾病應急救助:對無法查明身份患者所發生的急救費用,給予補助;對身份明確但無力繳費的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費用,給予補助。

    5.教育救助。國家對不同教育階段的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低收入家庭成員,以及不能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殘疾未成年人,分類實施教育救助。根據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的需求以及低收入家庭成員實際情況,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階段,按規定采取減免相關費用、發放助學金、安排勤工助學崗位、送教上門等方式,實施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國家對住房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實施住房救助。屬于城鎮住房救助對象的,配租公租房或者發放住房補貼;屬于農村住房救助對象的,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實施救助。

    7.就業救助。國家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并處于失業狀態的成員,通過鼓勵企業吸納、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安置等途徑,實施就業救助。

    加強就業救助與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等制度銜接,鼓勵和引導就業救助對象主動就業創業。

    8.受災人員救助。國家對受災人員實施必要的應急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和遇難人員家屬撫慰、因災倒損民房恢復重建等救助。

    9.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國家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實施臨時食宿、急病救治、協助返回等救助。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應當引導、護送到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對突發疾病人員,應當立即通知急救機構進行救治。

    10.臨時救助。國家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無法覆蓋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難的家庭或者人員,采取以下方式給予臨時救助:發放臨時救助金;配發實物;提供必要的服務。

    對于情況緊急,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應當直接實施救助,事后補充說明情況。

    11.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社會救助制度。

    誰來救助: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社會救助工作由誰來負責呢?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國務院領導全國的社會救助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救助工作。

    與此同時,草案征求意見稿也強調,國家鼓勵、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救助。對在社會救助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那么,社會力量究竟該如何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呢?草案征求意見稿第五章進行了明確。

    在參與方式上,國家鼓勵、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社會力量,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創辦服務機構、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社會救助。

    在慈善救助方面,國家鼓勵、支持慈善組織依法依規開展慈善活動,為社會救助對象提供救助幫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銜接機制,為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救助提供便利。

    在購買服務方面,社會救助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將社會救助中屬于政府職責范圍且適合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具體服務事項,按照政府采購方式和程序,向社會力量購買。

    在社會工作方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揮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作用,為有需求的社會救助對象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

    在志愿服務方面,國家倡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志愿服務。

    在優惠政策方面,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在支持舉措方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社會救助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機制和渠道,依法做好信息發布、政策咨詢、業務指導、項目指引、公益服務記錄或證明等工作,為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創造條件、提供便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州欧州一本综合天堂网|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综合网|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日本熟妇|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欧美色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久久精品综合网|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 婷婷激情综合网| 色狠狠久久综合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