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自述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社會創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民政部將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自述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社會創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09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解讀《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
民政部將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 本報記者 王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就貫徹落實《意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意見》貫徹落實。

    社會救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救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4年國務院頒布《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8+1”社會救助制度框架。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相應出臺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健全體制機制,使社會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年有近5000萬困難群眾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實施臨時救助1000多萬人次。近5年來,我國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年均分別增長8.7%和14%。各專項救助也取得明顯成效。

    但是,與新時代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社會救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比如,一些救助政策和保障措施只覆蓋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制度之間協調聯動不夠,救助資源分散,救助信息不能互通共享,兜底保障安全網不夠嚴密;救助方式和供給主體單一,難以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救助需求;一些地方投入不足,基層經辦服務能力薄弱等。這些問題影響了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當前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工作的短板和弱項。黨的十九大提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統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這為新時代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指明了方向。《意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制定出臺的。

    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結合,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提出了兜底保障基本民生的綜合改革舉措,是引領新時代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確定的目標原則和改革任務充分考慮了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發展趨勢及時代要求。

    一是有效銜接扶貧開發政策,確保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依靠產業就業幫扶無法脫貧的困難群眾提供兜底保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在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上完善政策制度,形成基本民生保障長效機制;三是根據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實際,聚焦特殊群體,回應群眾關切,增強社會救助的精準識別和反應能力,使有需要的困難群眾都能得到及時救助;四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確定救助標準和水平。

    按照上述思路,《意見》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提出了一攬子改革措施。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救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第二部分是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重點任務,分別從建立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健全專項社會救助、完善急難社會救助、促進社會力量參與、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改革措施。第三部分從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部門責任、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加強監督檢查等方面明確落實《意見》的保障措施。

    七方面創新

    《意見》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在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上有不少創新舉措,最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構建綜合救助格局。《意見》要求加快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

    二是打造多層次分類救助體系。《意見》根據困難群眾的困難程度和致困原因將社會救助劃分為三個救助圈:最核心的是絕對貧困人口,通過低保或者特困供養保障基本生活,并根據實際需要給予相應的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第二圈是相對貧困人口(即低收入和剛性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根據實際需要給予相應的基本生活救助或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第三圈是其他困難群眾,主要包括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給予急難社會救助;遭遇自然災害的,給予受災人員救助。這種制度設計,針對絕對貧困、相對貧困、急難情形,建立分層分類的梯度救助體系,將有效化解當前“低保捆綁”所帶來的“懸崖效應”,既擴大了救助覆蓋面,又突出了重點救助對象,確保真正兜住底兜牢底。

    三是改革低保等現行社會救助制度。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人員,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將未成年人獲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條件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進一步優化基本生活救助流程,允許將低保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到鄉鎮(街道)等。

    四是強化急難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暢通急難社會救助申請和急難情況及時報告、主動發現渠道,建立健全快速響應、個案會商的“救急難”工作機制。建立公共衛生等突發公共事件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緊急救助機制,明確應急期社會救助政策措施和緊急救助程序,及時將因突發公共事件陷入困境的人員納入救助范圍等。

    五是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創新社會救助方式,在提供物質救助的同時,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加強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幫助救助對象構建家庭和社會支持網絡。

    六是深化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縣級民政部門開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逐步實現全國統一。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根據申請人的困難情況、致貧原因等情況,綜合評估救助需求,提出綜合實施社會救助措施的意見,并按照職責分工及時辦理,或轉請縣級相關職能部門辦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異地受理基本生活救助申請。優化審核確認程序,加快服務管理轉型升級,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便民利民的救助服務。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打通信息孤島,精準認定救助對象。

    七是強化社會救助政策落實的保障措施。強化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將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各地各部門工作績效評價。進一步明確民政部門牽頭統籌職責、財政部門資金保障職責,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專項救助職責。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重點向救助任務重、財政困難地區傾斜。實施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強化鄉鎮(街道)社會救助責任和相關保障條件,村級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困難群眾較多的村(社區)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機制,鼓勵改革創新,建立糾錯容錯機制,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等。

    從五個方面貫徹落實

    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意見》貫徹落實。

    一是制定貫徹落實《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任務,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如期實現改革目標。

    二是切實發揮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加強溝通協調和專題會商,共同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到位。同時,指導地方健全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制定具體實施措施。立足構建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救助格局,加強資源統籌、部門協同、上下聯動,著力打通難點堵點,推動形成各級各部門共同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低保、特困和急難社會救助制度,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做到困難群眾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做好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困難群眾急難救助工作。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確保各項兜底保障政策落實到位,兜底脫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四是強化督促指導,推動政策落地。完善主動發現機制,指導地方全面開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困難群眾求助渠道,加快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推動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不斷提高社會救助的及時性、有效性。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促進社會力量參與,擴大社會救助服務供給,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救助需求。

    五是會同相關部門抓緊起草社會救助法草案,盡快報請國務院審議,推進社會救助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強社會救助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編密織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安全網,為“十四五”和今后更長時期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實現鄉村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综合网在线观看|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96蜜桃|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aⅴ视频|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久久综合欧美成人|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网|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亚洲综合色在线| 欧美大战日韩91综合一区婷婷久久青草|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亚洲日本欧美产综合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欧美亚洲综合色在|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欧美激情综合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