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
   第15版:社會創新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醫務社工:醫生治病,我們“治心”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第15版
社會創新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08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醫務社工:醫生治病,我們“治心”

    尹艷菲(右二)在社工站開展活動

    隔著氧氣面罩

    她說“謝謝你的照護”

    顧麗琪是云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一科的一名醫務社工。四年時間里,她見過很多患人在病房里來了又走,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剛工作不久的一位重癥患者。

    這位患者是乳腺癌晚期,家屬表達了希望能讓患者在醫院里去世的期望,能夠減少末期的痛苦,自愿放棄搶救,并簽署了同意書。

    對于麗琪來說,這是自己第一次要眼睜睜看著一個生命即將離開。

    她跟著護士每天去病房探望,進一次病房,就要經歷一次悲傷。因為是第一次面對,她很害怕說出來的話刺激到患者。

    到了周五,心想要下周才能見到,或許再也見不到了,就在下班前再一次進到病房。

    進去的時候,患者的老伴在拉著她的手哭泣。雖然是氧氣面罩罩著,難以說話,但患者還是艱難地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這段時間的照護。”

    聽到這里,麗琪轉身就往外走,眼淚抑制不住地往下流。當天晚上,這位病人安詳地走了。

    在后來的工作中,再次面對病重患者,麗琪不再恐懼。

    恐懼其實來源于自己的內心,她總怕說錯話,不知道患者是否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是抱有很大期望,還是明白只可以緩解,不可以治好了。

    其實患者本身會有感知,在那個時候也會變得敏感,知道自己的情況。

    麗琪說:“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要去幫助患者什么,而是患者在教會我們成長。”

    那個小男孩問我

    “今天最美好嗎?”

    8年前,季穎大一,是社會工作專業的新生。四年本科下來,她進入機構,成為了全班畢業為數不多的全職社工。

    1年前,她所在的樂仁樂助社會創新機構和愛佑慈善基金會合作,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科,落地開展醫務社工的服務項目。

    于是,她和另一位伙伴在2019年的兒童節在蘇州開始了醫務社工之旅。

    社會工作者所從事的服務方向細分還是比較明確的,從社會組織培育服務到醫務社工,盡管時間不算太長,季穎仍然收獲了很多。

    同國內所有的一線社工一樣,她也常常被問到:“你是醫院的志愿者吧?”“醫務社工到底干嘛的?”不過,她也發現這樣的情況在慢慢改善。

    比如護士長非常熱心地幫助她們與患兒家長之間進行溝通,一開始,會帶著季穎對家長們說:“這是我們醫院新來的醫務社工。國外社工很普遍的,我們現在也和國際接軌啦。”

    護士長的這番話,讓季穎覺得自己是一個被需要的角色,雖未開始,但信心滿滿。

    季穎遇到過一個3歲的小男孩,初見面時害羞地躲在媽媽身后,他被口罩包裹得嚴嚴實實,徘徊在游戲室門口卻不敢進來。

    季穎問他為什么皺著眉頭,他怯生生地不敢說話。

    疾病本身的疼痛、化療藥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對陌生醫院的害怕和恐懼,都讓孩子的心靈更加脆弱。而看到孩子的各種檢查和治療,媽媽也不忍面對。

    在醫院里的童馨小屋,季穎經常帶著住院的患兒開展游戲和讀繪本。漸漸地,當初害羞的小男孩慢慢開始和別人熟悉起來,開始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有一天小男孩見到了季穎,問道:“今天是最美好的一天嗎?”

    她突然發現,經過這些天的相處,當初那個膽怯的小朋友長大了。自己為孩子們的付出,在一點一滴改變著他們,生命的溫暖之處不就在于此嗎?

    是孩子的天使

    也是家長的粘合劑

    李孟燃是向日葵兒童的全職醫務社工,在她所在的昆明市兒童醫院,這里的小朋友們都親切地叫她“西瓜姐姐”。

    在他們眼中,西瓜姐姐總是面帶笑容,帶他們做好玩的游戲和有趣的手工。而對于患兒家長們來說,孟燃更是他們情緒崩潰時的一劑強心針。

    孟燃經常面對來自西南邊陲農村地區的患兒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大多是初中和小學,對于疾病的療法,先進的藥物知識等,消化起來比較吃力。

    他們著急、焦慮,罵自己笨,罵自己沒用。甚至因為孩子生病,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錯事,惹到了某位菩薩,陷入無盡的反悔與自責之中,也可能被老家人指指點點,說些風涼話。

    在很多病患兒家庭,爸爸需要繼續工作積攢治療費用,媽媽則辭去工作24小時在醫院全職陪護。

    打針、吃藥、洗護、喂食,她們時常一夜一夜無法睡覺,一丁點呼吸加重和手腳翻動,就會驚擾到媽媽們脆弱的神經。

    傾聽,是孟燃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孩子今天的檢查結果、血象問題、飲食狀態、情緒感受,家長們太需要一個可以說話的地方。

    孟燃會從情感上給予安慰與回應,幫助家長們了解有哪些具體的資源和途徑可以利用,會教他們閱讀向日葵兒童制作的家長手冊,學習靠譜的科普資料,以及如何主動搜索信息。

    對于那些虛無縹緲的“報應”“作孽”之類的說法,孟燃會一點一點抽離這些說辭,幫助家長認識到前后沒有邏輯和關聯,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去理解孩子的疾病,降低心里的負罪感和焦慮。

    “一開始接觸的時候,家長們都表現得很樂觀積極。我們是慢慢去溝通和建立信任,才會發現他們心里真的很苦,他們才愿意去聊自己內心真正難過的東西,以及期望獲得的幫助。”

    那些心靈上的創傷,是醫生和護士無法解決的,正是因為有了孟燃這樣的角色,醫院里的特殊又尋常的生活才能多增一些陽光。

    “刺兒頭”患者康復了

    還邀請我參加婚禮

    葉立志是江蘇太倉市益善社工服務研究中心的發起人和運營者。他和三個同事一起負責在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社工站,為住院患者提供服務。

    2017年,他們剛進入第一醫院的血液腫瘤科。有一位得了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張叔,是科室頭疼的對象。

    一開始,張叔算是“刺兒頭”,不僅各路投訴、大鬧醫院,還要招呼媒體來“曝光”。這樣與醫院的緊張關系使得對張叔的正常治療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立志和同事們開始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他們對張叔進行了2次家訪、3次病房探訪,耐心和張叔及家屬進行交流。不僅如此,他們還和醫務人員溝通,終于解開了雙方的矛盾,張叔的治療也得以順利進行。

    這段工作關系隨著結案結束了,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并沒有結束。2019年,張叔的孫女舉辦婚禮,立志和同事們也被邀請參加,這讓他更為覺得自己的職業是值得的。

    患兒爸爸退回2687.2元

    他說“給更需要的人”

    尹艷菲是昆明市呈貢區云加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名醫務社工。起初,這個2018年年底才注冊成功的社工機構人員只有她和機構發起人楊蕾兩位。除了社工本職工作,很多機構運營的常規事務也常常壓在她們身上。

    她曾一度負責3家醫院的5個社工站管理,每個社工站對應的患者都不同,有成人患者,也有兒童患者;有個案干預,也有小組活動。“光是寫不同的活動方案,就要費好多腦細胞。”

    她至今還深深記得一個護士長轉介過來的早產兒家庭。

    看著小女兒因為自己的原因剛剛出生就住進了保溫箱,患兒母親情緒不免低落。她覺得是自己不好,讓孩子遭罪,心里特別內疚。

    艷菲征得其他已治愈早產兒家長的同意后,把其他早產兒的照片給她看,看著其他早產的小寶寶從800g到1400g,再到現在的2500g。

    “別人的孩子也是早產兒,他們都健健康康地長大了,你的孩子也一定會健康平安地長大。”真實的例子鼓舞著患兒母親,她的養育信心在一點點的恢復。

    當然,一個專業的醫務社工,除了有人文關懷的能力,也需要具備鏈接實際資源、幫助案主解決物質問題的能力。這個四口之家在小女兒早產后還面臨著經濟危機,艷菲為他們聯系到了春苗基金會的救助資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了這段日子。

    讓艷菲意想不到的是,出院后家長帶著早產寶寶來找到了她,還帶著一個信封,里面放著2687.2元錢。

    孩子爸爸說因醫保直接報銷故出院的時候退了這些錢,他感謝醫務社工的幫助,也希望這筆錢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家庭。

    孩子離開了

    社工就失敗了嗎?

    袁瑞是廈門弘愛醫院社工部的一名醫務社工,她和4位同事分管著部門不同的工作。同時,她也是向日葵兒童的一名資深志愿者。

    每當有朋友問:“瑞瑞,我覺得你的工作很有意義,要不我也去做社工吧,你們需要什么條件嗎?”這個時候,她調侃道:那你一定要很有錢,畢竟相對于其他工作,我們是一個低收入的行業。

    袁瑞運用醫務社工的專業技巧和方法干預過很多住院的兒童,她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個5個月左右患有復雜性先心病的孩子。

    在產檢的時候,醫生就告知孩子的媽媽,這個孩子可能有點問題,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去迎接孩子的到來。

    雖然這位媽媽已經有一兒一女,依然覺得這個孩子的到來是難得的緣分,而且堅定的認為這個孩子應該擁有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權利,于是毫不猶豫地把他生下來。

    然而,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圓滿的回報,這個孩子和父母的緣分只有短短的五個月。在最后的時光,袁瑞從重癥監護室出來,見到孩子的母親蹲在角落里哭泣。她蹲下去陪著這位悲傷的母親,一起回憶從懷胎十月到現在的點點滴滴。

    孩子離開了,社工的個案就失敗了嗎?袁瑞不這么認為。失去孩子的父母無疑是極為痛苦的,要幫助父母減少離別的遺憾,帶著對孩子的思念努力的生活,也是醫務社工專業的一部分。

    工作中面臨生離死別已是不易,被誤解被質疑更是家常便飯。

    袁瑞也經常遇到不理解社工的患者或家屬,他們以為是推銷,會語氣生硬地拒絕:“你們這些人是干什么的?”“我不需要,你走開。”一開始心里是真的不太舒服,但后來也漸漸釋懷。

    尤其是見到孩子們經過自己干預后真的有了變化,那種成就感和喜悅足以沖淡被拒絕的尷尬和難堪。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袁瑞從沒想過從事醫務社工以外的工作,選擇了以后也沒想換過工作。這是一個社工人的情懷,也是對社工未來發展的期待。

    “生命是脆弱的,正是因為這份脆弱,所以我們才會愿意彼此信任互相依靠。而當我們互相張開懷抱時,生命才會愈加地頑強和完整。”

    (據微信公眾號“向日葵兒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图片区|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综合久久精品色|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小说区 图片区色 综合区|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不卡综合|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