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青島市志愿服務學院培訓中心網絡信息部主任 于博文/文 4月27日,青島市民政局印發了國內首個指導慈善活動實施的標準化文件《青島市慈善活動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受到廣泛關注。細讀萬余字《指引》,實施層面如“戰術手冊”,細致鮮活,嚴謹求實;實操指導如“戰術組合”,聯動銜接,環環相扣;不但把握了新時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脈絡,而且為“后疫情”時期慈善活動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其一,首次以標準化文件的形式對慈善活動作出指導。善心亦需良規約束,已成業界共識。在慈善發展水平較高的北上廣深地區,均在2012年~2019年間頒布、修改了相關規定或指導。然而,頻發的慈善“亂象”常讓人對規約的實效心存疑慮。 青島市發布實施的《指引》,采取以標準化文件的方式對慈善活動作出指導,是緊扣現實、立足實踐的舉措。首先,對慈善活動中涉及的相關概念予以標準解釋,避免了慈善活動中以善為名的“一詞多義”。其次,內容涵蓋活動實施、活動宣傳、項目管理、志愿者管理、慈善募捐、信息公開與輿情應對、活動質量管理、風險管理、服務保障等,實現了對慈善活動的“全流程系統化”管理。最后,《指引》還著眼于慈善活動的發展變化,預留了進一步修訂、完善的空間和接口,使其具備了充分的活性。 其二,首次明確慈善信息化的建設路徑,為“科技向善”充分賦能。慈善信息化建設,既能大幅度提升行業透明度,又能提高慈善活動中各方的參與和管理效率。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捐贈、監督、志愿服務等環節轉向線上,“科技向善”的地位更加突出。近年來,業界多有創新舉措,但在各地相關規約中針對發展慈善信息化的力度亟待加強,路徑仍待明晰。據調查,除廣州、成都兩地明確大力發展“互聯網+慈善”外,多數其他地區對慈善信息化建設,多以“重點關注”“深入研究”等表述一帶而過。 細觀《指引》,其從四個方面對慈善信息化的建設路徑予以明確:一為必要性,要求慈善組織要將產生的相關信息納入到組織信息化發展建設中;二為系統性,要求慈善組織對信息進行系統管理,避免徒有其表的“死”“假”數據;三為指導性,要求慈善組織學會用信息數據“說話”,評價服務成效,指導相關決策;四為保密性,要求慈善工作者重視數據倫理,維護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以上標準,基本涵蓋了慈善信息產生、流通、存儲、使用各環節,促使信息化真正成為慈善活動中的“助推器”。 其三,首次對慈善活動的人員、場地、設施專業化提出明確規范。專業化是慈善活動的基石,包括了從業者、場所、設施的專業化。在各地相關規約中,均體現出提升慈善人才專業化水平的舉措。 在《指引》中,青島市將慈善專業化規范延伸到場所和設施,使其體系更為完備。在“人員保障”中,強調了從事工作的自覺自愿性原則,并要求在工作后“接受慈善服務或相關專業繼續教育”以保證良好的工作能力。同時,將多學科合作作為慈善活動的內生動力,提出“與社會工作者、醫生、律師等其他專業人士相互尊重、共享信息并有效溝通”,避免了組織負責人“財大聲高”或“一言獨斷”情況的出現。在“設施保障”中,要求組織建立必要的個案工作室、小組工作室、多功能活動室、榮譽室、檔案室和室外活動場地,并設置醒目標識和引導標志。這既有助于慈善組織保持陽光向上的形象,又可使工作人員身心愉悅,更好地服務捐贈者。 其四,首次對慈善活動中的志愿者管理作出細致規定。慈善組織在服務各環節中,均有引入志愿者力量的需求。《慈善法》已對簽訂協議和保障志愿者合法權益作出了要求,但內容較為簡略。在實踐中,一方面,依然有志愿者對自身權益知曉不足,對要與慈善組織簽署協議的要求“不知情”;另一方面,不少慈善組織也只知有法,卻對履行簽約“不達標”,協議內容多見缺漏之處。 《指引》首次將“志愿者管理”列為專章標準,重點對志愿者的權利、義務、服務協議訂立和法律保障方面進行規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慈善法》《志愿服務條例》中相應條款的“實施細則”作用。該部分還明確了慈善組織應當簽署志愿服務協議的六種情形、協議中應包含的十項基本內容,并分三種情形對志愿服務中可能發生的人身、財產損害糾紛處理作出指導,使志愿者和慈善活動組織方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法律責任和關系。 其五,首次明確慈善活動中輿情處理的原則和流程。如何有效應對慈善輿情,并以快速、嚴謹、公正的態度向公眾作出回應,既是慈善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慈善組織和監管部門共同面臨的課題。 《指引》首次對慈善活動中輿情的處理原則和流程進行了多層面、多形式、多視角的指向引導,具體將輿情分為一般、敏感、重大三檔,并給出細致的參照標準,便于慈善組織和監管部門快速判定,妥善應對。在應對策略上,強調要“敢于發聲、善于發聲、實事求是、客觀真實”;在處置流程上,要求做到“第一時間、邊查邊報、先簡后詳、分級處置”,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此外,還設立了“重大事件輿情引導預案制”,要求每位工作人員將“居安思危”的觀念深居心中,日常注重排查風險,熟記輿情應對流程和措施,組織負責人保持24小時聯系暢通,多措并舉,有利于將慈善輿情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