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醫務社工:不一樣的“白衣天使”
全國首批“安心小屋”落地武漢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04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醫務社工:不一樣的“白衣天使”

    他們是醫師的助手,護士的伙伴;他們是患者與家屬的朋友,家庭的陪伴者……他們是眾多社會職業的一種——醫務社會工作者(簡稱“醫務社工”)。在彌漫著消毒水氣味的環境中,他們的存在讓患者暗淡的生活中多了一絲色彩,讓無聊的住院時間變得有趣,讓生命在無法挽救時少一分遺憾和內疚。他們,是駐守醫院的醫務社工,被病人稱為不一樣的“白衣天使”。

    “西瓜姐姐”感悟醫務社工價值

    看到站在孩子病床前穿著馬甲的陌生女孩,祥祥媽媽幾大步跨過去,本能地護在孩子面前,“是推銷員,還是勸家屬參加募捐的?”面對質疑的眼神,女孩拿出一張特殊的名片,上面寫著:“我是‘向日葵兒童’派駐在昆明市兒童醫院的腫瘤兒童醫務社工——李孟燃,小朋友們喜歡叫我‘西瓜姐姐’。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小朋友們適應住院環境、緩解對醫療處置的恐懼、趕走壞情緒,為家長們帶來兒童腫瘤科普知識、鏈接社會資源、提供心理支持……”

    “醫務社工這個職業在現在不是很普及,被誤解是常有的事啦。”李孟燃笑得很坦然。

    李孟燃介紹,2019年,她碩士畢業于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系醫務社工專業,同班30名同學只有3位留在醫務社工的崗位上,而她是當年留在云南本地的、唯一一位從事一線服務的專業人才。

    “懵懂中選擇就讀了社工專業,但大學期間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參加志愿服務的一段經歷,讓我看到了社工的價值!”李孟燃本科就讀于中華女子學院社工系,學校非常注重社會實踐。大學一二年級,她來到這家醫院做志愿服務。當時,每天焦慮地等待在重癥監護室門口的兒童家長以及孩子家長與醫務人員間不時的爭執讓她印象深刻。經了解后李孟燃得知,這里入住的多數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危重癥的孩子。家長們除了要承擔醫療費用及食宿等費用,更要面對精神和經濟的雙重壓力,暴躁的情緒極易被點燃。當時醫院兒童心外科接到的投訴每個月有百余件。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大學生志愿者在病房內外帶著孩子和家長分別開展小組活動。病房外的志愿者帶領家長手寫“小紙條”,將對孩子的期許與愛通過紙條傳遞到病房;病情稍好的孩子們在志愿者帶領下開展手工活動。當孩子們的手工作品通過志愿者傳遞到家長手中時,極大程度安撫了家長焦慮的心。

    “一年后,醫院科室投訴降至個位數。”這小小的成就感堅定了李孟燃做醫務社工的信心和決心。

    孩子們的“心靈焊接工程師”

    相比大多數因沒有編制和崗位而找不到與專業相關工作的同學,李孟燃稱自己很幸運。

    去年6月碩士畢業時,恰好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向日葵兒童”公益項目與昆明市兒童醫院合作,“向日葵兒童”致力于推動中國兒童腫瘤預防、篩查和治療等領域的進步,以期喚起社會對腫瘤患兒群體的認識、理解和支持。研究生階段一直在昆明市兒童醫院實習的她,被推薦并選聘到“向日葵兒童”項目組,成為一名嵌入式醫務社工,在昆明市兒童醫院開展服務。

    3歲多的碩碩因為化療期間反復嘔吐,出現了進食排斥癥狀。只要吃飯,他就會情緒崩潰。媽媽因為擔心他營養不良而強行喂飯使他更加“厭食”。李孟燃初次見到碩碩時,一天只吃一頓飯的他手腕只比媽媽的大拇指粗一點兒。“一頓飯要喂兩三個小時,每次吃飯,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響徹整個病區。”

    李孟燃每天來病房陪伴孩子游戲、講故事。成為孩子的朋友后,她給碩碩帶來一本繪本《肚子里有個火車站》講給他聽,“肚子里住著一只小精靈,吃下去的東西就會變成小精靈的玩具……”在她的引導下,碩碩每次吃飯前,都會揉揉肚子叫醒里面的小精靈,“起床啦,碩碩要給你玩具啦!”碩碩不再將吃飯當做痛苦的事,幾個月后,他的體重增加了。

    來自西雙版納的孩子甲刀,全家誤食毒蘑菇,媽媽去世,爸爸也因此住進了重癥監護室。由于只會說少數民族語言,加之環境陌生,甲刀幾乎不和人交流。李孟燃關注到甲刀的狀況,經常來和她聊天,但她都不予回應。終于有一天,李孟燃手中的拼裝玩具引起了孩子的注意。李孟燃觀察到了孩子的變化,不動聲色地在孩子面前反復拆裝玩具,多次后,甲刀主動伸手抓起了玩具零件,李孟燃在那一刻感到開心極了,她所學的專業告訴她,自己被孩子接納了。

    長期住院的孩子,大都懼怕穿著白大褂或粉色護士服的醫護人員。李孟燃和小伙伴們找來棉簽、紗布、壓舌板等用品,給孩子們做“醫療游戲”,讓他們適應醫療環境。她還買來幾件新的白大褂,帶著孩子們在衣服上畫畫,彩虹、小鳥、城堡,將“五彩”白大褂送給醫護人員,當醫生護士們穿上彩衣,孩子們拍著手笑著跳著,心中的恐懼和排斥逐漸褪去。

    志愿者張艷婷和李孟燃共事一段時間后形容她:“像一個技藝高超的焊接工程師,關懷備至地將一顆顆不同的心的小碎片,一塊一塊地黏合回去,喚醒一張一張不同的笑臉。”

    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底,向日葵社工站累計病房探訪腫瘤患兒2636人次,服務個案家庭50個,組織了46場志愿者病房服務活動。

    用溫暖讓醫院多點人情味

    顧麗琪是李孟燃的師姐,李孟燃日常接觸的是腫瘤兒童,但她每天面對的是乳腺癌患者。雖然是成人,但是服務起來也并不輕松。

    每天早上8點,顧麗琪跟著醫生一起查房,在醫生與患者交流時觀察患者及家屬是否有情緒問題,從而發現服務對象。查房結束后,顧麗琪和伙伴們聚在一起討論需要服務的對象,并為要服務的患者建立檔案。下午,她走進病房和患者及家屬展開交流,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病情,找到病人的需求點。

    顧麗琪研究生畢業于云大社工系醫務社工方向。2014年,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導師高萬紅申請到李嘉誠基金會“大愛之行”項目,帶著4名研究生,與云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一科合作,開始了乳腺癌患者醫務社工的探索,顧麗琪是該科室第一個專職醫務社工。

    很多病人告訴顧麗琪,化療結束回到家里往往更難受:和周圍的朋友相比,總覺得自己不完整;在外面,還得忍受異樣的眼光。“生病不是你們的錯。”顧麗琪常常和患者反復說這句話。為減輕大家的“病恥感”,她和小伙伴為病友舉辦心理講座、減壓小組、工作坊、觀影會,請醫護人員及病友志愿者為患者和家屬普及乳腺疾病知識,開展陪伴活動。

    “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來源于他們對權威醫學知識的信任以及對健康的期待,醫護人員的尊重、真誠,會減輕患者的病恥感,使他們感知到支持,而不是歧視。”顧麗琪說,已經治愈的患者能給正在治療的患者提供希望和心理支持,病友的支持對于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有積極的作用。

    2016年以來,乳腺外一科與昆明癌癥康復協會合作,成立了病友志愿者團隊,同時,還成立了云南“粉紅絲帶”聯盟,并在玉溪、楚雄、曲靖、保山等地設立了站點,建立了微信群,不定期組織活動。在活動中,康復多年甚至10多年的病友,會從飲食、鍛煉、休息等方面與姐妹們交流經驗,鼓勵她們迎接新生活。經過6年的探索,乳腺外一科形成醫護人員、社工、志愿者隊伍、高校教師、癌癥康復協會等多方協同合作的服務模式,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顧麗琪記得,自己服務過的一位患者這樣說,“醫院患者量大,醫務人員比較忙,醫務社工的存在讓醫院多了一些人情味。”話語雖平淡,但是每當想起,顧麗琪就覺得自己又充滿了能量。(據《云南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蜜桃|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93精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狠狠色综合日日|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五月综合婷婷|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 一个色综合导航|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四虎|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