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2月17日10時 自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出現以來,武漢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眾多醫院乃至湖北全境醫療物資告急。而正在疫情一線徹夜奮戰的醫護人員們,面臨著缺少防護、藥物、器械、食品的艱難境地。 與此同時,一批批愛心款物正在路上向著武漢及湖北各地進發。全國不少愛心企業及個人紛紛通過各種途徑捐贈款物,表達關懷。各地運輸部門也積極開辟緊急通道,確保各個環節緊密銜接。 在此期間,也有網友陸續發出質疑——從疫情暴發至今,全國各地捐了那么多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為什么還有醫院在網上求捐贈?為什么這些一線抗疫最需要的防護用品總也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和補充?那些滿含著愛心人士、企業和機構關懷和祝福的大量社會捐贈物資,為什么不能及時高效地到達最需要的地方,送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使用?這中間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2月14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發布《慈善組織、紅十字會依法規范開展疫情防控慈善募捐等活動指引》,要求慈善組織、紅十字會要加快工作節奏,建立快速便捷的分配通道,按照各地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與疫情防控定點診療醫院等接收單位有效對接,做到“快進快出、物走賬清”,第一時間將捐贈款物送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線,防止捐贈款物積壓。 慈善組織、紅十字會要做好捐贈款物收支情況的數據匯總和信息公開工作,及時向社會公布捐贈款物的接收分配情況,特別是重點疫情防控物資的接收分配明細,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社會公眾如發現慈善組織、紅十字會存在違法違規情形的,可向各級民政部門投訴、舉報。民政部門將加強監督指導,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 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期間,社會公眾對愛心捐贈物資管理和使用的看法,《公益時報》聯合問卷網發起調查“抗疫進行時,社會捐贈的使用管理為啥一再引發質疑?” 調查結果顯示,43%的網友認為,此次疫情期間,造成社會公眾對捐贈款物使用和管理頗多質疑的原因是相關部門工作流程不夠透明、不夠公開,懈怠;39%的網友認為,雖然先后有“非典”、汶川地震等大事件發生,但相關參照程序和工作路徑似乎仍然沒有清晰統一的規范;還有16%的網友認為,有關部門已經盡力了,是公眾要求太高。 “你覺得疫情發生后,社會組織、公益機構等該不該參與社會捐贈的使用和管理?表現如何?”這個問題,近五成網友認為政府人手和調配不夠的時候,社會組織必須頂上去,發揮其組織活力。這次社會組織在這方面可圈可點。三成以上網友表示“社會組織做事要在政府統一調度下,要不就亂套了”。 關于“如何更好地規范社會捐贈的使用和管理”,47%的網友覺得應為“政府指導,全局掌控,社會組織充分激活,整體配合很重要”。 調查中,以5分為及格,10分達滿分為基數——網友就“社會捐贈的管理和使用,你給打幾分”給出的答案是5-8分占62%;表示“沒法評分”的有7%。 網友留言: 姜阿哥:請實時公布收到的捐贈,說明所有的款項物資,從哪里來的,到哪里去了。如果說忙不過來,那就安裝攝像頭,網絡實時監控,不要延遲。疫情下社會捐贈款做到公開透明,并非沒有辦法。 我愛白衣天使:但求社會愛心捐贈能夠及時高效地送到需要的地方,別讓醫護人員流血流汗又流淚! 理智小姐姐:當下大家的抱怨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唯有萬眾一心,先拿下這場特殊的“戰斗”,盡快結束疫情再說。之后的總結梳理、建章立制,或是追查責任人,總該給公眾一個交代。 ■ 本報記者 文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