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廣東省廖冰兄人文藝術基金會總干事 楊漢淳/文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捐贈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資支援武漢。湖北省紅十字會和武漢市紅十字會的少量工作人員要應付巨量的捐贈款和捐贈物資,確實有難度,數據更新不及時,導致了網民很多質疑。捐贈的公開透明是社會組織安身立命之本,當然,這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支持。如果讓你做紅十字會的負責人,遇到這類社會事件,應當如何應對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點思考解決思路: 發動更多志愿者參與到“腦力”賽跑,跟蹤并在關鍵節點快速反饋。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慈善總會主要負責接收社會捐贈的資金,湖北省和武漢市的紅十字會則主要接受社會捐贈的物資。但是物資的處理難度比資金更加繁瑣,需要進行監管和轉運,這會涉及大量的人力。紅十字會的在編人員本來就很少,根本不足以應對這些蜂擁而至的巨量物資,應當爭取當地的志愿者協會參與到疫情防控支援的工作中。 應該如何用更好地監管物資呢?組建物資協作網絡,保持信息溝通。作為紅十字會,負責全國各地捐贈的醫療物資,首先應當建立內部溝通網絡,把本地定點收治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納入到溝通網絡,與防控中心協商,及時更新物資的需求,做好需求和物資的對接。 事實上,針對武漢的物資捐贈,是要求大件先送到國藥湖北物流中心,再通過物流系統轉運出去,這樣的物資就有了轉運記錄。這些大件物資,應當讓衛健委疾控中心來調撥較為妥當。小件的送到紅十字會捐贈大廳,紅十字會的物資由統計局抽調的同事統計好,再發出去。這樣操作雖然是可以進行集中統計,但是弊端是增加了轉運的工作量,不適合快速處理超量的物資。用集中制的思維是解決不了大量的小件捐贈并減少運輸時間的。應對疫情,就是要和時間賽跑,要用數據思維來處理這些繁雜的問題。 用數據化工具及時公布反饋物資使用信息,點對點對接物資。謠言之所以盛行,主要還是由于機構本身沒有數據化管理的思維,直到被網友質疑,才匆忙上傳幾筆大的捐贈物資數據,還因為物資的錄入錯誤,留下更多敗筆。 如何做好全流程數據管理呢? 征調志愿者分組參與到救援工作中,參與信息的處理。大量公眾希望貢獻自己的力量來參與支持疫情的防控工作,有力出力,大家在家里只要有網絡和電腦就可以做志愿者,全民參與,會讓工作更加有條不紊。 使用電子表單工具收集捐贈物資信息:包括物資的數量、規格、執行標準、物資照片、發貨地、捐贈人、捐贈意向等。由志愿者來分布式處理這些信息,讓個人捐贈的小批量物資直接對接到需要的定點收治醫院,減少轉運的時間。 志愿者后臺收到表單之后可以進行第一步的篩選:非醫用標準口罩可以建議捐贈人直接捐贈到當地公安局,供執勤民警或者志愿者使用。符合標準的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物資則進行登記,可以另外的表單/共享文檔統計到系統中。 讓醫院收到快遞之后,將物資的數量、規格、執行標準、物資照片、發貨地、捐贈人等信息錄入表單,拍照留底。之后短信回復捐贈人已收到相關的物資,交給醫院使用。 分散化管理捐贈物資,加快物資流轉速度。抽調醫院行政崗位人員成為物資接收對接人,每個定點收治醫院配備一名統計局的工作人員,組成兩人小組。使用APP或小程序,在手機端就可以錄入統計信息,拍照留底,方便快捷,后方辦公室就可以實時處理統計捐贈信息。 同理,該功能也適用于病例上報和統計,快速反饋。同時做好醫療物資的每天消耗量計算,看現有醫院的物資可以堅持多久,提前三天上報給物資統籌人員,協調醫療物資資源。 醫院的志愿者就地招募。誰最有可能無條件支持醫院的工作?大概率是住院患者的家屬。如果醫院收不到足夠的醫療物資,他們的家人的治療就會受影響。 一個機構讓人覺得“靠譜”,關鍵是要形成收集—篩選—跟蹤—反饋的信息閉環,讓捐贈人知道情況如何。 減少中間轉運環節,縮短物資的清點和轉運時間,減少勞動力投入,而增加腦力的投入。用系統化思維、數據管理的視角,才能更好地做好這些事情。希望上述幾點可以為紅十字會接收的捐贈醫療物資處理提供一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