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李慶 “醫生,請您快點跟隨我去家里接生產婦,我媳婦兒快要生啦!” 這是2009年一天的晚上11點30分,拉巴次仁被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是產婦的家人來請他出診。作為西藏農牧區達孜縣唐嘎鄉唐嘎村衛生所的村醫,這是拉巴次仁的工作常態。 稍作準備后,拉巴次仁便騎著馬出發了。由于患者的家路途遙遠,山區路況差,加之夜里看不見,趕到患者家中已是半夜2點多鐘。 經檢查,產婦的羊水已破,情況非常危險。拉巴次仁緊急拿出自己手工制作的擔架,準備將產婦抬往唐嘎鄉衛生院。由于產婦有流產史,且耽誤時間太長,導致產婦出現大出血,鄉衛生院給出了建議轉院的通知。緊急情況下,拉巴次仁在村里借了一輛手扶拖拉機將孕婦及孩子送往縣醫院。 然而,從鄉衛生院到縣醫院,手扶拖拉機整整開了一天一夜。由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最終只救活了母親,孩子沒有保住。 這樣的遺憾,成為了拉巴次仁心中永遠的痛。 從醫是冥冥中的注定 1988年,西藏農牧區達孜縣唐嘎鄉唐嘎村首次面向村民免費招收3名婦幼方向的學員,學成后可留在村里當村醫,服務于該村的婦女和兒童的健康。拉巴次仁是前來面試的學員之一,因表現突出很快通過了面試。 由于對醫學充滿了興趣,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拉巴次仁順利通過了課程學習,并在結業后選擇了留在唐嘎村做一名村醫,兩年后加入達孜縣唐嘎鄉衛生院,正式成為了一名婦幼工作者。 西藏達孜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北部和南部分別是東西橫貫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中間為拉薩河谷地,全縣平均海拔為4100米,河谷最低海拔為3730米。 “這里的牧民分散居住在方圓數百里,山路蜿蜒崎嶇。牧民有個小痛小病都不會來找他,最難的就是婦女生孩子,由于山高路遠,遇到刮風下雪天根本出不來。要是遇到難產,只得用馬車或手扶拖拉機送去醫院。”拉巴次仁說。 猶如冥冥注定一般,拉巴次仁成了唐嘎鄉婦女、兒童健康的守護者。 如今的拉巴次仁,43歲,在婦幼戰線已經工作了29年。他接生的第一個孩子都已經畢業參加工作,并和拉巴次仁保持著聯系。 在唐嘎鄉鎮,沒有人不認識拉巴次仁,在他出診時,時常有父母拉著孩子的手告訴他們:“這就是給你接生的醫生,沒有拉巴次仁就不會有你,要永遠記住他!” 這是讓拉巴次仁一直堅守婦幼工作者崗位的動力。 其實,從事婦幼工作近30年,拉巴次仁的工資很少,有時候甚至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 但是,當一個個生命誕生于他的手中,進而看著他們成長、上學、工作、成家,猶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拉巴次仁說,這比教師可以桃李滿天下還讓他感到自豪和有成就感。 結緣“母親健康快車” 在拉巴次仁工作的衛生院僅有的一輛車輛報廢后,他就不得不騎馬,或徒步去海拔4000多米的山區探訪病人,這樣的方式既耗時又累人,大大影響了婦幼保健工作的開展. 有一次,拉巴次仁參加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資助、西藏自治區母子保健協會舉辦的鄉村醫生培訓會,無意間發現院子里停放著一輛“母親健康快車”。這輛白色的醫療車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如果衛生所能夠擁有一輛這樣的車,那么藏區的媽媽和孩子們就不會再因為沒能得到及時救治而失去生命,這樣可以減少多少家庭的悲劇?”想到這,拉巴次仁再也坐不住了。 為此,他前后三次前往西藏母子健康協會,去打聽這輛車,并鼓足勇氣向母子保健協會提出想借用這輛車的想法。 終于,拉巴次仁的真誠和想法感動了母子保健協會,同意將車輛借給衛生所。 凌晨4點,門外風雨交加,拉巴次仁正進入酣睡階段,手機突然響了,電話是即將臨產的產婦平措卓嘎打來的。 平措卓嘎是第三胎待產的產婦,兩天前,拉巴次仁下鄉義診時,就通知她去醫院待產,不曾想到,在決定去醫院的前一天晚上,肚子就開始痛了起來。 接到電話后,拉巴次仁開著剛借來的“母親健康快車”出發了。 看著車窗外風雨交加,讓車內的拉巴次仁頓生欣慰,因為如果沒有借來母親健康快車,在這樣惡劣的天氣騎馬或徒步很可能會耽誤產婦最佳的診療時間。 快車及時趕到后,拉巴次仁將平措卓嘎抬上了母親健康快車,然而,在送往醫院的路上,產婦的羊水破了。 “當時情況非常緊急,車子行駛到半路時,產婦已經開始規律宮縮。”于是,拉巴次仁停下車,當即決定在健康快車上進行接生。 就這樣,在借來的健康快車上,平措卓嘎平安誕下了一名男嬰,并取名“丹增印卓”。 平措卓嘎是幸運的,正如她的名字(含義為幸福圓滿的度母),這份幸運和平安源于這輛“母親健康快車”。 愿望成真 母親健康快車給婦女和兒童帶來的便捷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拉巴次仁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衛生所能夠擁有一輛自己的母親健康快車,比借來的健康快車能更高點、更大點,方便在車上就醫。 這一愿望終于在2017年底得以實現。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在螞蟻金服公益平臺為拉巴次仁所在的農牧區達孜縣唐嘎鄉衛生院發起籌款,很短時間內便籌滿所需款項,2017年12月車輛正式投入使用。 在愿望得以成真后,2018年拉巴次仁順利接生了三對雙胞胎。 “之后會更加努力將雙死亡率降到最低。此外,入戶做每一個產前檢查,臨產時百分百將產婦送至縣醫院。” 在擁有了兩輛“母親健康快車”后,2017年送至縣醫院的孕產婦達78例,百分百在縣醫院進行了分娩。2018年送至縣醫院的孕產婦達到70例。 每個月三次下村打疫苗,每個季度下村衛生室、村委會進行健康教育宣傳。“這些都是托了母親健康快車的福,這么好的車,如果不好好用起來,再讓產婦和孩子出事的話就太對不起這兩輛車了。”拉巴次仁說。 在我國,像拉巴次仁醫生一樣做夢都期盼能有一輛救護車的醫生還有很多。很多縣,丘陵遍布,交通條件差,村民居住地分散,往返距離縣城較遠的村落可能需要兩天的時間,導致當地母嬰得不到及時救助。 母親健康快車對藏區的婦女兒童來說成了他們的“保護傘”,它讓嬰幼兒的疫苗接種率提高,傳染病的發病率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的死亡率降低,住院分娩率高達100%。 女兒將成為爸爸的“接棒者” 29年的時間,拉巴次仁常駐醫院,手機全年保持24小時暢通,每天工作9小時以上,如果是夜里接到就診電話,他也要做到隨時出診。 這樣的工作時間和狀態讓拉巴次仁很少有時間陪伴和照顧家人。隨著孩子的成長,讓他疏于對孩子的教育和輔導,這是拉巴次仁心中的遺憾。 所以,當女兒選擇所學專業時,拉巴次仁希望她能夠選擇醫學專業,將來可以接棒自己肩上的重擔。然而,女兒是拒絕的。 在女兒的眼里,父親一直都是忙碌的,仿佛從未停下過。 有一次,一個5個月大小的孩子得了肺炎,拉巴次仁跟醫護人員將孩子送往縣醫院的途中,孩子的呼吸斷了好幾次,拉巴次仁邊搶救孩子邊催促司機開快一些。 到了縣醫院,經及時搶救,孩子得救了。當病人家屬向縣醫院的醫生道謝時,縣醫院的醫生說:“救孩子的人其實不是我們,是送孩子來醫院的拉巴次仁醫生。是他在危險時刻及時進行搶救挽救了孩子。”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家長抱著孩子親自來到拉巴次仁家表達感謝。 “拉巴次仁醫生,沒有你就沒有孩子的生命,遇到你是我們全家最大的福分,感謝你!”說著,抱著孩子的父母跪在了拉巴次仁的面前。 這一幕,讓拉巴次仁的女兒看在了眼里。 “也許是這件事改變了女兒對我職業的看法,又或許是長時間的耳濡目染早就讓她對我這份職業有了認可度。總之,她同意了我的建議,報考了醫學專業,并從事了和我相同的工作。”拉巴次仁說。 如今女兒已經成為了一名基層醫務人員,和拉巴次仁一樣從事婦幼方向。“現在和女兒通話,比她上學時又多了一個話題,就是婦幼方面的工作探討,我們會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拉巴次仁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婦幼工作,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女兒成為了接棒者,未來將繼續代替拉巴次仁守護這里的婦女和兒童的健康。 我國婦女和兒童占全國總人口的2/3,婦女兒童的健康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素質、國家的興衰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而婦女的健康作為婦女的基本權利,是婦女全面發展的基礎,也是民族永續發展的關鍵。 然而,歷史長期形成的城鄉差別、區域差別和不同群體的收入差別,男女不等的傳統觀念,使婦女健康服務的公平性仍然存在挑戰。 有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來,我國總的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下降明顯,但農村高于城市、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東部的趨勢未見明顯改善。 2003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為了配合《中國婦女發展綱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落實,降低我國孕產婦及新生兒的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彌補廣大偏遠地區婦女由于機會不均等造成的資源短缺,促進資源配置的均衡性、合理性,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由此,“母親健康快車”項目應運而生。項目重點針對西藏、青海、新疆、內蒙、甘肅、寧夏、云南、四川等12省份推動婦女兒童的健康保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