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12版) “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真正想干(兒童早期服務)這個事情的,看到這樣做(走社會企業的道路)是走得通的。”這是毛磊認為讓童萌走社會企業道路的初衷。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連續一年的虧損,倒逼毛磊重新審視“童萌親子園”的管理運營方式,開始琢磨出親子園的“合伙人”模式。 這時,正是童萌向三一基金會進行中期匯報的時間。項目執行過半,童萌財務依舊虧損,核心目標“可持續運營模式的探索”成敗難說。 其實,童萌作為剛剛成立一年的初創期社會企業,入不敷出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社會企業,創辦初期取得漂亮財務表現的可能性本來就偏低。由于社會企業的特殊性,需要去解決的社會問題是純商業并不愿意進入的領域,盈利本來就難。 所以,郭琳也并不將“童萌親子園”運營一年的入不敷出理解成“虧損”,而認為是去探索一種新模式所去進行的一種必要的“投入”。畢竟三一基金會支持的軟件程序和后臺建設都進展不錯,4個店面也都順利建立起來。“看得出童萌一直在認真執行項目、用心探索。項目中期監測時,雖然童萌親子園還未實現收支平衡,但他們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窮則思變’。他們所做的努力仍然讓我們有信心。做資助很重要的一點是對伙伴有信心、有耐心。”郭琳表示。 三方共贏: 在短暫的迷茫后,不安分的毛磊開始尋找一種有效的商業管理運營的方式,以擺脫一直財政赤字的困境。在持續“虧損”一年后,毛磊重新梳理了童萌的業務模式,這讓毛磊認識到“童萌親子園”是非常微利的社會企業項目,如果微利還要雇人,是沒有價值的。 “今年5月份之前,我們都是在做自營,做得很辛苦。當我們開了十幾個店的時候,配了5個區域經理,每個區域經理管兩到三個店,但是已經管不過來。”毛磊回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做員工和做老板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毛磊的團隊也突然領悟到,店長、投資人和主教老師的身份應該是合一的。 于是,童萌團隊轉變了運營模式,讓社區的全職媽媽成為“合伙人”,讓全職媽媽自己去做店長,這才成功化解了“童萌親子園”的財務危機,成為童萌親子園走上良性的運營道路的轉折點。 簡單地說,童萌除了保留很少幾個自營的店承擔培訓功能,大部分的店面都交給了喜歡孩子、有基本學歷且有意愿獨立經營店面的全職媽媽們去自主運營。童萌則為“媽媽合伙人”提供免培訓費、免加盟費并提供親子園啟動物料,店面營收按照一定的比例(5%-10%)返還社區用于社區公益,另外一部分營收上交給童萌(20%-25%)作為管理費用,剩余的利潤(通常是總營收的70%),全部歸全職媽媽所有。 這種方式,真正激發了全職媽媽們的干勁兒和活力。“童萌親子園”開始起死回生。社區、童萌和媽媽,三方實現了共贏。 對于成都社區來說,完成了當地政策所要求的,“一個社區至少要引入多少家社會組織”的指標。“成都社區對社會組織的態度比較開放。”毛磊補充,成都社會生態的多樣性很好,認證為社會企業做社區教育的服務機構,需要規模化開店的只有童萌,基本上社區有合適的場地都會提供給童萌。 近日,《公益時報》記者隨毛磊來到成都一個社區的童萌親子園。大約50平方米的場地內,親子園的全職“媽媽老師”們正帶著家長和孩子們熱氣騰騰地上親子課。 “有些店長的工資,現在比我拿得都高。”毛磊笑著說,三一基金會支持的4個中心中,目前有2個中心已經轉成合伙人制。 對于全職媽媽們來說,在“童萌親子園”不僅找到了一份可以下午4點半就能下班去接孩子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對于童萌來說,自從實行了“合伙人”制之后,“現在三個區域經理,管理20多家親子園,業績比以前要好很多。”毛磊說,童萌的財務開始實現良性的循環。截至2019年11月的統計數據,童萌服務收入和籌款收入已經持平,明年籌款占比將進一步下降,童萌正在一步一步朝著自我造血、可持續運營的方向邁進。 全職媽媽 找到人生的價值 成都百錦社區“童萌親子園”現在的郭霞店長經歷了從普通“員工”到合伙人“店長”身份的轉變。為了能照顧家庭,接送孩子,郭霞做全職媽媽數年,在孩子稍大一些后,衛校畢業的她開過童裝店,在社區做過零工,看到童萌的招聘信息后來到親子園工作。 童萌的運營總監郭丹告訴《公益時報》,本來這個店是要關掉的。在實行“合伙人”制度之前,店面持續虧損,郭霞的狀態也讓人很不滿意,有時候上課時間都找不到她,教具也亂糟糟的。在將撤店的決定告訴了郭霞后,沒想到,她堅決不同意。 “我和孩子家長們接觸這么久,已經有感情了。當孩子們喊我‘郭媽媽’,那種感覺好好!”郭霞告訴《公益時報》她堅持的理由:無論如何我不能讓這個店關門,而且我也有信心把這個店做好。同時,郭霞也承認,在成為“合伙人”之前,她確實在這個店面投入的精力很少。“有一份工作,就這么做著,最多只投入了60%的精力。”但是,在擔任店長,成為“合伙人”后,從招收新學員,到教課,她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最糟糕的事發生后不放棄,在好的時候不驕傲,以平常心對待平常事兒。”被生活歷練過的郭霞成熟老練,盡己所能,又用平常心來對待親子園的運營。 現在的親子園內纖塵不染,各種教具擺放整齊,音樂響起,郭霞帶領著一堆孩子和家長在親子園里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起了舞蹈,她的臉上綻放著光芒,肢體生動優美,和接受《公益時報》采訪時的拘謹狀態完全不同。 眾多全職媽媽“合伙人”店長像郭霞一樣,通過做店長找到了生活的自信,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之前,她們沉浸在“容易抑郁”和“容易與社會脫節”的家庭瑣事中,圍著孩子老公轉,看不到別的生活選擇的可能性;現在她們是受家長孩子尊敬的“老師”,是自己孩子心目中的榜樣,成為了自食其力讓老公欽佩的獨立女性。全職媽媽們發自內心的感謝童萌這個“非常暖心和快樂”的地方,在這里,她們懷著對新生活向往的飽滿的熱情,去運營“童萌親子園”。 “我也會被老師們的精神狀態所激勵。”毛磊說,現在的童萌不招員工,只招“合伙人”,每個店面和社區的情況不一樣,很難用一個統一的市場方法去做,需要的是店長的靈活性和主人翁精神,才能將店面運營好。 三一基金會 繼續踐行科學公益理念 三一基金會給了童萌發展關鍵時期關鍵的資金支持。“沒有這個資金,也許早就關門了。”毛磊坦言。 對于童萌能渡過財務難關,打通社會企業運營模式,三一基金會也很開心。“三一基金會認為對潛力型社會組織運營的投入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三一基金會的支持也是希望童萌在未來能夠把這種探索做得更成熟,我們的資助也只是支持他們開了個頭。”來成都考察童萌縣鄉級親子園發展方向的三一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員向思,對《公益時報》強調:三一基金會所堅持的科學公益,本身就是以項目為抓手去推動的。 童萌在成都有6個自營童萌親子園,15個“合伙人”,2個加盟商,2個教學點,總計25家店面,目前在以每個月開兩三個店的速度在前進,全國總計有30多個店面。毛磊的2020年目標是,在全國要開80~100個童萌親子園店面。 對于現在店面的運營情況,毛磊并不滿足,他覺得“只是剛摸到一點門道而已”。曾經在企業和國際的公益機構都工作過的毛磊有自己的野心,他的目標是:提到社區親子早教,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童萌,“正如提到咖啡,人們想到的就是星巴克;提到可樂,想到的就是可口可樂”。 除了大目標,目前,毛磊也有諸多小目標要去解決。毛磊認為,現在機構人的成長速度,已經跟不上機構發展速度,包括他自己,有諸多商業領域的精華他需要去學習。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機構的組織結構也在不停優化,目前衍生出童萌總部,區域辦公室……問起毛磊運營一個社會企業可以分享的經驗是什么,毛磊立刻回答:“從第一個月開始做起,一定要關注你的財務報告,財務報告給你最真實的數據和來自用戶的反饋。”這個心得來自于毛磊和市場搏殺中的真實體驗:剛開始沒有對財務報告太上心的毛磊,在親子園虧損的很長時間里,都不知道造成虧損的原因。 11月7日一早,向思跟隨毛磊走訪縣鄉級的童萌親子園。在縣域層面開辦親子園是童萌下一步很重要的拓展方向。郭琳說,三一基金會正在關注童萌對縣鄉親子園的運營探索。三一基金會在兒童早期發展議題上聚焦的目標群體是農村和城市流動社區的0—3歲兒童,通過支持目標兒童的養育人提升養育能力,使其能夠為孩子提供充分的早期營養、適當的早期刺激以及安全友好的成長環境。三一基金會將循著這一方向開展資助合作,支持創新有效的項目方案形成切實、廣泛的社會影響,打造兒童早期發展議題的支持鏈條。這是三一基金會秉持科學公益的態度,找準的提升中國兒童早期發展水平的路徑。 (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