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龍光集團創立于1996年,總部位于深圳,是集房地產開發運營、交通設施投資建設、資產智慧管理等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作為有責任、有擔當的綜合型民營企業,龍光崇尚飲水思源,勇擔企業社會責任,多年來,累計慈善捐款達6.8億元,開展百余個公益項目,使20多萬人受益。 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龍光集團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制定責任戰略,開展精準扶貧,助力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多年來,龍光集團持續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累計捐贈1.8億元,以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及教育扶貧等多種形式,助力省內精準扶貧。 龍光集團所幫扶的肇慶市德慶縣鳳村鎮地處粵中西部,以種植玉桂、水稻傳統種植業為主,全鎮無規模型企業,有569戶貧困戶、1600多貧困人口,下轄兩個省定貧困村。鳳村鎮祿村、新生村、棠下村為分散貧困村,均為“三分水田七分山”,以勞動力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收入,村中大多為老人和留守兒童,現有貧困戶107戶、貧困人口212人,除部分為五保人員外,因病因殘因學致貧居多,貧困戶勞動能力不強,人均收入偏低,村集體收入十分薄弱。 為了更好地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戶,龍光集團2018年定向捐贈45萬元聯合肇慶市婦聯在當地實施產業扶貧項目,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致富。為了使扶貧款項效益最大化,經過項目組反復論證、考察和規劃,并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將45萬元善款用于開展菌菇種植和菌棒加工項目,通過“基地+貧困戶+農戶”的形式發展產業扶貧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和提高經濟收入。2019年,龍光集團再次捐贈50萬元用于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菌菇基地有10間培育板房,今年5月已順利試種出第一批草菇并投入市場。現在正在搭建中的1000平方米傳統大棚,建成后可容納18萬根菌棒。現階段基地的19名員工當中,有11名來自貧困戶,其中4人為長期工。如今,他們人均工資年收入約2萬元以上。同時,按合同約定,每年6萬元的固定收入中,有5萬元作為建檔立卡43戶一般貧困戶和有勞動力低保戶145人的分紅,1萬元作為祿村村委會集體經濟收益。 項目采取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實施一年后在不考慮成本回收的情況下,已能實現穩定的增收;第二批的資金投入后,可以實現擴大規模,增加更多就業崗位;預計最多資助三年企業即可退出,實現合作社的自主運營。 如今,菌菇基地已經跟廣州江南蔬菜市場等多家蔬菜市場、農產品超市等建立了聯系,規模化生產之后,每天可產出一噸菇。今年8月,第一批增收的1萬元村集體收入已經發放給了祿村40名大中專學子用作獎學助學。今年的50萬元資金投入后,將有7.2萬元給幫扶對象作為分紅基金,未來5年的收益中,每年將拿出10萬元作為扶貧資金返還給幫扶對象、用于村公益事業。 龍光集團董事局主席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集團執行副總裁兼基金會理事長、集團總裁辦主任兼基金會秘書長等各級領導共同親自參與項目的前期洽談和溝通等工作。集團黨委、工會、品牌、一線公司及員工志愿者均深度參與。同時,基金會積極建立對外聯系,與多家知名機構開展合作,并建立顧問團隊。 與此同時,龍光集團員工志愿者通過實地調研及項目跟進,對內近距離感受到公司的扶貧成果,激發成就感、榮譽感和更強的歸屬感,對外樹立企業的正面形象,提升用戶(業主)滿意度和榮譽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該項目的成功模式,不僅贏得了當地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認可,而且成為該地區開展精準扶貧的成功典范。 未來,龍光集團將繼續堅持“務實、創新、陽光、高效”的企業精神,為實現“樹百年龍光,筑長青基業”的企業愿景不懈努力。 (文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