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09版) 中國大病工程啟動儀式上,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代表與來自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北京天使媽媽慈善基金會、水滴籌、銳珂集團、友邦保險上海有限公司等機構的代表共同宣讀中國大病救助工程倡議書,呼吁更多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加入實施中國大病救助工程的隊伍中,形成廣泛的聯合。 宋宏云覺得,商業平臺擁有大量用戶群體,但與醫院間信息卻無法打通,這導致平臺在救助患者時只能有限核實患者背后的其他信息。 宋宏云也坦言,自己運營的國家級平臺與互聯網募捐平臺在每年募款額上相差甚遠,而救助方式的差別也顯而易見。 互聯網平臺一年募款幾十億元,國家級募款幾千萬元。商業機構愿意與院方合作,直接將錢打入醫院,基金會更多愿意將錢交給患者。 互聯網平臺有著廣泛的用戶群體,雙方在商業社會里面的融合度能達到多少?怎么保持公益的純潔性,在商業社會里面而不被商業綁架?“商業和公益之間如何有效結合,達到多贏,最終讓患者受益,需要我們共同探討。”宋宏云說。 徐憾憾表示,期待平臺間的信息互通機制早日建立,讓幫扶更加精準有效,也讓資金籌集更加廣泛和高效。 王振耀建議,未來應該建立幾個民間和社會合作性質的醫療社工服務體系。第一步實現信息對接,但因涉及隱私又不能簡單開放,在需要大病患者求助之時,不公開但又不絕對保密,先建立起這樣一套機制。醫療社工今后能夠對這些事情進行協調。 王振耀認為,機構還是得跟醫院合作。醫院的困難就是患者的困難。院方因患者診療經費短缺,怕因先行診療后收不回費用,形成壓力,這時愛心救助幫到患者也就幫到了醫院。” “我們可以實驗實驗、犯點錯誤、找點矛盾。未來如果政府能夠接盤當然是好事,如果不能,大家的愛心就可以來幫忙,讓政府、社會、愛心人士間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機制,中國大病救助平臺的目標應該是這樣。”王振耀說。 據悉,不久后,中國大病救助工程將與一批社會性機構再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讓平臺發展駛入“快車道”。 一張具有中國特色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安全網正向著未來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