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近日,《2018年浙江省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浙江省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多項民政事業發展位于全國前列。 社會福利事業深入發展,慈善氛圍濃厚。到2018年底,全省共有社會養老床位60.9萬張,其中機構養老床位28.9萬張(不含未登記機構),全省共建成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36萬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城鄉社區基本全覆蓋;積極引導慈善力量參與扶貧攻堅,去年全省慈善組織向扶貧協作地區捐助款物超1億元,建立慈善基地91個,認定慈善組織559個,慈善組織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去年全省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共92.8萬人(次),發放孤兒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約3.3億元。 全面提升城鄉社區治理能力,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成效顯著。截至2018年底,全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共計29391個,全省共有社會組織55298個,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9.4個,吸納社會各類人員就業57.89萬人,比上年增長27.03%。全省持證社會工作師和助理社會工作師共4.8萬人,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全省注冊登記的志愿者數量達952萬人,全省共有社會工作專業崗位2.46萬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1213家。(據民政部網站) 上海: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供需對接平臺上線 9月21日,為期兩天的第九屆“上海公益伙伴日”啟動。上午,“上海市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供需對接平臺” 正式上線運行。 據上海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管理局)介紹,即日起,通過“上海市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供需對接平臺”,作為購買服務主體的相關政府部門和作為承接服務主體的社會組織,都可以發布、查詢和使用“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相關信息,從而實現供需雙方的信息對稱和供需匹配。同時,也有利于打破區域之間的壁壘,實現社會組織的跨區域競標服務。此外,通過該平臺的大數據匯總梳理,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相關政策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截至21日下午6時,已有近1500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發布在該平臺上,其中六成以上是基本公共服務類項目;預算總金額逾3億元,20-50萬元的項目數量最多,占比超過35%。與此同時,也有200多家社會組織發布了近500個可供政府購買的服務項目。 (據央廣網) 廣東:全面實行養老機構登記備案制 日前,廣東省民政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養老機構登記備案和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廣東省全面實行養老機構登記備案制,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建立健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進一步提升廣東養老服務水平。 《通知》明確,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后,不同經營性質的養老機構分類登記。設立民辦公益性(即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向縣級以上民政部門(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社會服務機構法人登記;設立民辦經營性(即營利性)養老機構,向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 此外,設立公建公營(公辦)養老機構,向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采取公建民營形式設立的養老機構,港澳臺、外國投資者舉辦的養老機構,按照機構經營性質向相關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記。 《通知》規定,養老機構登記后即可開展服務,并應當主動向民政部門備案。針對新設立養老機構、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原許可的養老機構、養老機構變更等4種情形,《通知》分別明確了備案流程。 其中,新設立養老機構,養老機構舉辦者要在完成登記手續后7個工作日內到養老機構所在市或縣(市、區)民政部門辦理備案。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不用另設新的法人,不用另外進行法人登記,可直接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事項或經營(業務)范圍等開展養老服務,并在變更后7個工作日內辦理備案。 (據《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