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心怡 在提倡“教育信息化2.0”的2019年,中國教育教學設備已經從“粉筆+黑板”向“黑板+投影”和“白板+投影”不斷邁進。 經歷過“粉筆+黑板”的你,知道教育信息化2.0是什么樣子嗎?本篇報道以四川大涼山寧南二中的聯想智慧教室為例,展現教育信息化2.0在大涼山寧南縣落地實況。 落地需要多久? “不到20天。”聯想研究院智慧教育產品部總經理武言博告訴《公益時報》記者。 “聯想智慧教育團隊在2019年2月28日來到寧南,用了不到20天的時間完成了前期的軟硬件環境調研,基礎設施的改造,硬件設備的安裝、調試、優化,以及軟硬件一體連調,并為教師進行了信息化教學的培訓。我們的工程師在項目實施完成之后,在寧南縣駐扎了一個多月時間,期間幫助老師解決使用的問題,收集老師的反饋意見,并交由總部的研發團隊進行解決。” “前兩天是聯想團隊的一位老師進行功能介紹,后兩天是具體到教室上課上,把每個老師備課、到教室上課的具體流程都走一遍,由另一位專業老師專門指導,讓每一個老師都能夠會做會用。”南寧二中副校長說。 據《公益時報》記者了解,在網信辦、教育部、涼山州教育局和寧南縣教育局的支持和領導下,聯想智慧教育與寧南縣的寧南二中、縣民族中學和三峽白鶴灘學校三所初中開展了軟硬件及教學教研等多方面的合作,共捐贈了13間智慧教室,其中寧南二中有4間智慧教室。硬件方面,聯想提供了750套教育專用平板、13臺移動充電車,以及各教室的企業級無線路由器;軟件方面,聯想提供了智慧課堂解決方案,同時在解決方案當中,集成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包括講義、試題、試卷等,在這些基礎上以硬件為載體,以云計算為支撐,以軟件為媒介,最終形成云+設備+軟件+內容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實現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互聯網+教育的基礎要求。 學校真的需要嗎? 聯想智慧教室這種教育信息化2.0項目的落地,對寧南這個位于大涼山的小縣的教育會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之前,有公司來學校贈送教學硬件設備,但是有商業目的的,過了試用期后要求學校或學生購買教學軟件資源,被我們拒絕后,這些贈送的硬件設備就放在學校閑置了。”寧南二中副校長說。 該副校長表示:“和傳統課堂相比,智慧課堂的容量非常大,學生能夠看到的資源很豐富。按照傳統的黑板教學,老師每天要備課,自己花很長時間來寫,而且內容多的話,還要擦黑板,粉塵比較重,課后還要批改作業。備課、批改作業上占用了老師很多的時間。我們學校有2738名學生,170多位老師,從師生比例上看,老師還是相對較少的。精力再好的老師,一個班級50多名同學也很難都關注到。通過智慧課堂,把老師講解的東西傳到學生平板上,大家可以直接看到老師在講什么。有效的減輕了老師在備課、整理資料這一塊上的工作量。如果AI技術再發展,可以逐漸地代替一些老師簡單重復的授課,老師就可以把精力轉移到對學生的情感幫助上,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也能更好的實現我們提倡的主動學習。” 智慧教室是什么樣子的? “在智慧教室里,大家都可以專心聽講,不用分心記筆記,而且不論坐得離黑板再遠,也再不用擔心看不清黑板,因為老師的課件和筆記,都會實時同步在學生的平板上。”寧南初中智慧教育實驗班的學生魯怡君說。 作業和試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紙張,而是電腦答題和搶答。答題方式多種多樣,手寫、打字、拍照上傳,甚至可以上網搜索。 寧南二中的教師楊澤貴說:“學生從個別被動參與,變為全員及時參與。先進的教學設備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有機會呈現自己的觀點,有效互動反饋,關注每位學生,答案的統計效果及時,反饋高效,真正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做題過程中如果出現做錯的題,系統會自動將它收集到個人的錯題集里,同時給出詳細的解題課程,并根據做錯的題型,列舉出更多的關連題目,幫助同學進行針對性的改正、鞏固和練習。 “聯想智慧教育的功能非常大,老師備課這一塊,有字幕生成備課模板,老師自己把題做出來,可以在網上推送給學生或者下載制成試卷給學生做。在上課的時候,實現了不用帶其他的設備,通過網絡傳輸。在辦公室備課就可以自動傳輸到教室的設備里面,包括課件以及我們課堂上用的練習題和課后檢測試題。整體的功能性還是比較成熟、完善的。”寧南二中副校長告訴記者。 “在課外活動部分,聯想智慧教育可以向家長實時推送一些在每個階段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如何輔導孩子學習。回到家,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手機app可以了解到,學校安排的任務的完成情況,可以隨時沒有障礙的溝通。這些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是很好的,單一靠老師團隊來提升比較困難。”副校長表示。 如何持續發展? 去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計劃明確了教育信息化2.0的具體實施行動,包括八個方面:數字資源服務普及行動、網絡學習空間覆蓋行動、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數字校園規范建設行動、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 “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已經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教育信息化的教學和管理應用已經建成常態,教育資源的供給服務能力快速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顯著增強。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有97.6%的中小學校接入了互聯網,而且,有55.4%的學校出口帶寬超過了100兆,57%的學校建有無線網絡。”原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書記、中央電教館館長、華中師大教授王珠珠說。 “目前,中國已有93.2%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全國中小學教室數是500萬左右,其中已經有344萬間教室都已經是多媒體的了。”王珠珠表示。 對于聯想智慧教室在大涼山寧南縣的可持續使用問題,王珠珠補充道: 第一,要不斷提高認識。提高認識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因為技術在不斷地變化,社會需求在不斷地變化,我們如何根據技術的不斷發展選擇教育的創新模式,為孩子準備好教育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用好、用足。目前這套設備不是每個班都有,從我們測算的情況來看,國家、政府的財政,包括企業的捐贈,也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機,財政支持不到這樣的教育裝備。因此,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用好一人一本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所以,在試點班運用的同時,在一定的機制和制度的創新的過程中,希望三所學校能夠提出更好的分享資源、設備和應用模式的經驗。 第三,建議教育局、電教館,要特別關注老師的實踐,關注老師實踐中取得的成績,關注老師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來做好他們的指導和服務,使智慧教室應用的工作能夠落實、落好、落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