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社會創新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騰訊公益發布2019年99公益日規則
2.3億人次捐出54億元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社會創新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騰訊公益12年:
2.3億人次捐出54億元

    騰訊公益12年歷程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6月26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迎來了12周年。12年,也是中國互聯網公益發展的一個個縮影。

    據騰訊公益平臺公布數據,“80后”“90后”成為募捐的主流,廣東、北京、江蘇捐款量領跑全國。目前,已共有2.3億人次愛心網友捐出54億元,每年的捐款曲線仍在逐年高速攀升。

    但同時,民眾的公益熱情也是一把雙刃劍:個別公益因項目信息失真或過度夸大而導致的信任“黑匣子”事件,破壞了用戶的信任。騰訊公益的透明化制度和“冷靜器”的上線,正是“理性公益”在現實中的實踐探索。

    公益內容也成為了很多媒體內容的重要一環,“最后一條”、“回響計劃”、“臨時哭泣點”等公益活動,成為公益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騰訊基金會副秘書孫懿表示:“為了鼓勵更多好的公益內容報道,我們將對優質內容生產者開放一些流量激勵。期待更多人一起攜手成為公益行動者。”

    捐贈比例:

    女性約55%多于男性

    如果要問今天與12年前有什么區別,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贊同,最大不同就是“指尖公益”的流行。

    2008年汶川地震讓全世界人們見證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被稱為“互聯網公益元年”。直到今天,便捷且有趣的方式,讓做公益變成一件容易讓人“上癮”的事。

    2014年,騰訊公益推出“一起捐”,創新的籌款方式加上社交能力,深刻改變了募捐進行的方式,2018年99公益日,通過一起捐的籌款量超七成。

    截至2019年5月,騰訊公益平臺已有超善款。在地域捐款排名上,前五名分別是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在性別上,女性以約55%比例多于男性。

    隨著移動社交和支付的普及,用戶參與公益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行為公益”是騰訊這幾年帶頭倡導的概念。其中“運動捐步”是一個網友捐步數、企業匹配捐贈資金,通過創新的捐行為公益方式構建多元化公益場景。截至2019年6月25日,運動捐步共吸引網友超9.2億人次,募集善款超過9.9億。之后,公益打榜、捐聲音、捐早起、捐閱讀時間、捐電腦清理垃圾等行為公益也推陳出新。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經理張軍表示,行為公益最大的特點,是建立在自己和別人雙贏的模式,做一個動作之后自己一定會變得更好,同時會幫助到別人。好的產品提供好的體驗和服務之外,也讓產品使用者以及周邊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在談到這12年的初心時,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說,12年以來,騰訊公益就做一件事:希望做人人可公益的創連者(創新、實踐、連接),希望人人可公益,從理想走進現實。每個有愛的人可以隨時隨地、隨心隨想參與喜歡的公益。

    公眾關注“公開透明”

    超過55%

    2018年,騰訊公益曾對近數千名網民進行調研“你理想中的公益項目,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特征”,結果發現,關注“公開透明”超過55%。可見,網友對項目是否靠譜、善款流向等問題最為關注,而透明也是提升中國公益信任的必由之路。

    騰訊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以科技連接信任,將核心定位放在透明、便捷的互動平臺的搭建上。

    2018年,騰訊公益上線了個被外界稱為“首個攔著不讓捐款”的功能——“冷靜器”。他們的初心是希望捐贈者在支付前多想一秒,在捐贈時能透明地看到項目進度與落地成效。這是騰訊公益為技術賦予的善意。理性公益不僅沒有阻攔用戶的捐款熱情,還收獲了更多持久性的捐款意向。根據騰訊公益平臺公布的數據,用戶的復捐率每季度同比上期均有上漲,以2019年第一季度為例,同比去年增加9.78%。

    在談到產品在這十多年透明機制上的設計時,騰訊公益高級產品經理彭湃坦言:“目前社會上還沒有一套標準去衡量項目好不好,如何向用戶展現項目好不好是有困難的。我們的解決方法是,讓項目執行效果來說話,于是建立了一套透明機制,讓公眾具體了解這些項目的進展、財務和效果。我們的愿景是倡導“理性公益”,但這件事情想做出效果,不僅僅是平臺,更是媒體、公眾、政府、公益機構一起合力推動才能構筑。”

    將公益扎進年輕人的圈子

    互聯網公益十余年,傳統媒體的社會新聞和公益內容結合,已經不算新鮮事。孫春龍、王克勤等新聞人轉型全職公益人,成了行業一道靚麗風景線。但還有一伙自媒體人,從最初的躍躍欲試,到真正將公益扎進了“80后”、“90后”的圈子。

    在2015年99公益日期間,自媒體創造了一個溫暖小奇跡。由騰訊公益和新榜共同發起的《最后一條給抗戰老兵》,聯動700個公眾號的最后一條推送留給公益,行動開始之后的第19個小時,南京姑娘經育文看到推送后,發現其中一位老兵疑似是其失聯的三爺爺,最后確認,并讓這位99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回家了。

    在2019年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期間,騰訊公益聯合自媒體“雜亂無章”發起了“臨時哭泣點”項目,通過漫畫的形式講述年輕人在城市打拼,如何面對挫折,引發大家對抑郁癥的關注,閱讀數突破50萬+,官方留言上千條。

    對于如何在90后群體中,用內容創意打動用戶?“雜亂無章”創始人張荊棘說:“用戶的身份認同很重要,關注是第一步,真正讓大家參與進來才是好項目,感受到自己是受益者也是公益者。”

    同樣作為受年輕人喜愛的公眾號“我要WhatYouNeed”執行主編吳耀鋒表示:“可愛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細心發現的話,會讓讀者他們覺得這些人可愛,我要向他學習,把這份可愛告訴更多的人,這是公益傳播的過程,這種氣質也是跟讀者反復對話中找到的。”

    公益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內容創造者、公益項目和公益平臺的聯動。騰訊基金會副秘書孫懿表示:“99公益前,我們將推出‘媒體大咖公益行動計劃’,通過平臺的流量、獎項、項目,以此激勵更多有心的內容創作者一起攜手為公益加一把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天综合网|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 日韩无码系列综合区|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久久综合成人网|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色婷婷综合在线|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五月六月综合欧美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色综合婷婷在线|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 久久综合色老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综合久久精品色|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亚洲综合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