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國際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社會創新
   第16版:
我國防災減災教育亟待常態化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國際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社會創新

第16版

新聞內容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我國防災減災教育亟待常態化

    壹基金5·12防災減災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壹基金供圖)

    2018年5月28日,“壹基金九寨地震災區安全農家項目”在九寨溝縣舉行啟動儀式(壹基金供圖)

    ■ 本報記者 皮磊

    應急避險演練、災害模擬逃生、消防急救培訓……自10年前國務院批準設立“全國防災減災日”后,每年5月12日全國各地都會舉行不同形式的防災減災教育活動。經過10余年的探索,防災減災教育已由學校逐步深入社區,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

    作為獨立于政府和企業的第三方力量,社會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揮更好的補充作用。2012年,壹基金發起“兒童平安計劃”,通過減災示范校園、小課堂和安全訓練營三個項目在社區和校園開展減災教育活動;同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設立“5·12博愛家園建設基金”,在易受損地區開展“社區為本防災減災項目”;2017年,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小學生防災減災教育指南》,重點關注兒童防災減災教育……

    在政府防災減災教育規劃和內容設置的基礎上,社會組織可以進一步細化和設計更好的防災減災教育活動,讓防災減災教育更加有趣、有效,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提升防災減災教育效果。

    不過,雖然目前國內的防災減災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體而言,我國的防災減災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教育形式相對單一,很多災害類型尚未被關注或關注度較低,全民參與程度不夠。因此,系統化、標準化、常態化推動防災減災教育,仍是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及社會組織等今后應重點關注的方向。

    防災減災教育逐步系統化

    剛剛過去的5·12防災減災宣傳周,全國各地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

    5月12日上午,在成都-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壹基金聯合多家公益機構、企業及學校,共同開展了5·12防災減災安全教育主題活動,以靈活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掌握基本的防災減災、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

    與此同時,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國家預警中心)主辦的2019“向災害SAY NO”暨小小減災官全國公益科普活動在北京啟動。除繼續在各地中小學開展倡導活動外,今年科普活動受益區域還將持續擴大。此外,為帶動更多年輕人關注兒童防災減災項目,中國扶貧基金會還邀請蔡徐坤擔任減災形象大使,推廣防災減災公益項目。

    憑借自身資源和專業性等優勢,各地社會組織都開展了不同主題的防災減災教育活動,其中很多內容已經形成固定項目,實現了可持續性運作。而在官方層面,防災減災教育體系也在逐步完善。

    兩年前,江蘇省高郵市教育局出臺了《高郵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手冊》《高郵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規范》等多項制度,將防災減災納入學校綜合治理和平安校園建設工作中。針對城市內澇、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火災、燃氣泄漏等突發災害事件,當地制定了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在其他地區及學校,定期開展災害應急演練、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等,也已成為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為推動全國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2013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中國教育學會在全國建立安全教育實驗區,開展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學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研究,探索和創新安全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推出了安全教育平臺。據報道,截至2019年初,已有300萬名教師及1.2億名學生在安全教育平臺上開展安全教育學習活動。

    “目前,安全教育平臺的覆蓋面還在不斷增加,這個平臺也代表著汶川地震后我國在安全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發展:嘗試系統化、標準化、常態化地推動安全教育問題。這是我國在安全教育上取得的巨大進步。”壹基金減災與重建部項目官員陳漢信表示。

    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政府、學校及社會組織等各方共同參與。在這方面,一些社會組織走在了前面。

    2012年,壹基金發起兒童平安計劃,通過減災示范校園、小課堂和安全訓練營三個項目開展減災教育活動。該計劃采用體驗式、參與式教育方法,支持社會組織與當地教育局、學校合作,為教師提供減災教育能力建設,為學校提供減災教育盒子及校園安全應急箱,為學生開展安全教育課、校園主題活動,提升校園安全管理能力,提升6至12歲兒童的安全意識和能力,減少兒童受災害和意外傷害的影響。

    “這套課程整體設計思路非常完善,內容獨特,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在一起,生動有趣并切入重點,是孩子喜歡并且需要的,如有可能建議推廣到更多學校。”來自江西南昌的老師王顏博表示。

    提升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同樣重要

    在各級學校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固然重要,但在專業人士看來,防災減災教育不應只在學校層面開展,提升社區的防災減災能力同樣重要。

    據壹基金減災與重建部項目官員喻東介紹,在汶川地震以前,我國政府就已經開始關注社區減災能力的建設問題。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明確要求在全國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2007年9月,民政部制定并印發了“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標準,在社區減災機制、應急預案、減災基礎設施、減災宣傳教育和居民減災意識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湖南、河北、陜西、浙江等多個省市出臺了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設標準。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國家加大了在安全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方面的推動力度。2012年,中國地震局發布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區管理暫行辦法》,對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建設提出明確標準。

    “社區防災減災不是說災害發生在社區,或者在社區層面開展防災減災活動,而是以社區為行動主體,在外界支持下,將社區組織起來成為社區減災能力建設活動的主體,提升社區自身預防及應對災害的能力,這才是社區防災減災的核心。”喻東談道。

    2015年12月,壹基金安全農家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通過資助社會組織駐社區工作的方式,在災害風險較高的社區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建設社區志愿者救援隊伍。目前,項目已在四川、云南、陜西、山東等省份的111個社區建立了社區志愿者救援隊伍。

    項目通過配置應急工具裝備、組織標準化應急技能培訓的方式為隊伍賦能,通過支持他們參與制訂“農戶-隱患點-社區”三級應急預案、開展社區應急演練及宣傳等活動,全面提升社區應對災害的能力。

    2018年6月至9月間,四川省雅安市頻發暴雨天氣,壹基金安全農家項目一期、二期共32個項目社區的志愿者救援隊紛紛組織起來,持續開展災害隱患點巡邏工作。在發生險情的社區,救援隊積極組織群眾疏散并開展搜救、警戒、監測等工作,并在發生泥石流災害前組織社區居民提前避險,在災情應對中充分發揮了社區的主體作用。

    就社區防災減災而言,我國并不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起步晚,只是因為我國地域遼闊,城鄉差異比較大,所以雖然目前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整體上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以美國為例。1985年,美國洛杉磯消防局提出了志愿者救援隊(社區應急響應隊)的概念,并推出相關培訓,以應對地震的威脅。很快,該模式被美國其他地州的消防局采用,包括面臨颶風威脅的社區。在此基礎上,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在1994年擴充了培訓內容,以便應對多種災害,并在全國推廣“社區應急響應隊”項目。此后,數以千計的專業培訓師、機構和普通民眾學習了新技能,為有效應對災害做好充足準備。

    推動常態化任重道遠 

    同樣作為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我國的防災減災教育同鄰國日本也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在學校層面,日本規定所有學校每年必須舉行至少兩次防災演習,這是最低限度。實際上很多學校每個月都會舉行防災演習,每年會拿出1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開展防災減災教育活動。特別是針對小學生,學校會安排學生們首先學習如何應對學校周邊可能會發生的災害。

    據日本著名減災教育專家諏訪清二介紹,日本教育系統開展防災教育活動主要有以下方式:將防災教育和普通的學科教育相結合,比如在社會課、語文課等課程中教授相關知識;在綜合學習課教授防災知識,每周大概有一小時的學習時間;在特殊教育活動中導入防災教育的內容,以年為單位舉行教育活動。另外,日本的學校和老師以及社會組織也會采取相應辦法,讓家長參與到防災減災教育中。

    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在國內一些地區尤其是縣域及鄉村學校,防災減災教育開展并不充分,鄉村學校與城市學校或發達地區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外界及自身資源匱乏等現實原因,這些學校開展防災減災教育活動的形式及內容都比較單一,開展時間和頻次也不固定,形式化、表面化特征比較明顯。

    此外,防災減災領域專家也指出,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一年四季會發生不同性質的自然災害,比如夏季的洪澇災害、冬春的森林火災等,目前我國的防災減災教育主要是針對地震展開的,還有很多災害類型沒有關注到。在災害面前,社會組織的力量還很弱小,專業技術能力也有待提升。

    “防災減災關系到每一個人,社會力量在其中發揮的最大作用就是溝通、凝聚、協作和共建。這是一個很艱難、很漫長且需要持續探索、不斷強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組織有自身的優勢,但也只有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完成項目目標共建,才能更好地保證項目的可持續性。”喻東表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天天干天天射综合网|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欧美在线观看综合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99综合电影在线视频好看|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自拍三级综合影视|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