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12版) 同樣,倪良正也是在用嚴謹的企業家的專業的思維,來審視施一公辦西湖大學這件事。通過和施一公接觸,他發現施一公除了有辦好西湖大學的激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無論通過其個人學識、管理才能,還是交際能力和口才,都能看出施一公是具備辦好一所大學的能力的。“和施一公見過多次,他的邏輯很縝密。他提供的資料和所講的都是相符的,這證明辦西湖大學這件事情是經過他自己反復思考的。” 2019年3月,關于倪良正創業故事的《木匠浙商》一書出版,封底寫著施一公對倪良正的評價:“他雖言語不多,但內心大愛和待人真誠已深深感染我。我很慶幸自己結識了一位樸實善良而又有情懷和擔當的同道朋友。作為改革開放后這一代民營企業家的杰出代表,良正兄彰顯了積極向上的社會責任感。” 浙江文史館館長、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永昌對倪良正的評價是:他出生于木匠,如今卻把“木匠”做到極致;他低調樸實,卻把企業經營得格外“亮麗”;他自稱文化水平低,卻把一大批頗有智慧的人才匯聚在身旁為其所用;他的企業實力雖日益增強,但規模并不算很大,卻在慈善事業上舍得花大錢,做得有聲有色。 倪良正說,做企業要在法律道德和責任的準則下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利于客戶、員工有利于社會的事情要多做,要做到極致,無可挑剔。倪良正自己就是將“木匠”這件事做到了極致,從而締造了自己的家具王國,也恩澤了眾生。 對話 《公益時報》:施一公校長用什么打動了你,讓你愿意出資億元支持西湖大學? 倪良正:施一公校長是一位有情懷、有知識的國際頂尖的科學家。在他個人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還熱衷于國家的社會力量辦學路線,令人欽佩。他辦西湖大學的優點很明顯:年富力強、能說會道、重實干、思路清晰、眼界開闊,善于謀劃,創新意識強。 還有,施一公身上的愛國精神,也是他成為辦大學的合適人選的原因。他也很有眼光,將地點選擇在杭州。浙江省政府對他很支持,他需要什么,政府連夜辦公。這種支持力度是他創辦西湖大學的堅強后盾。 原來我在家種田,一天只能賺一塊多錢。我能有今天,是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給予的機會。自2009年后,每年我們要引進幾百名大學生,如果沒有這么多的人才,我們的企業很難做成現在這樣。如果沒有黨和國家的支持培養,也不可能有這么多優秀的大學生。 我的學齡期恰逢“文化大革命”,讀了沒幾年書,30多歲,讓我寫個借條都寫不起。可是如果我沒有讀那幾年書,我企業也搞不成這樣,這是教育的重要性。我們企業發展的機會來自于黨和國家,我們的資源來自于社會,我們的財富就應該回饋社會。理所應當,在社會需要的時候回報社會。 施一公辦的大學,就是需要我們民營企業的時候。也許我們的捐贈派不了多大用場,但這是代表杭州和浙江人民對他的支持和信心。 《公益時報》:通過和施一公校長的接觸,你對他的什么印象最深刻? 倪良正:施一公要對標全球最優秀的大學——斯坦福大學,這個很打動我。還有他要去采取的措施,招全球最好的老師,按照全球行業的標準來支付他們薪水,和營造適合他們的環境,這個也很打動我。也許有的人對標很高,但是方法不是很有效。但我和施校長見過多次,他的邏輯很縝密,都是經過自己反復思考的,他提供的資料和講的都是相符的。 《公益時報》:在捐贈后,你會以何種的形式去關注西湖大學? 倪良正:有關于西湖大學的信息,我都會看;西湖大學讓我做的事,我都會作為最重要的事情去做。但我從來不會提什么要求。我的捐款代表的是民營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和對施一公校長的信任和期待。 我自己高中都沒有上過,上世紀90年代到杭州時,都搞不清楚大學里的專科生和本科生哪一個學歷更高,所以我也不要求去參與什么。(西湖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劉旻昊補充:這就是倪總的高度和情懷,從學校的角度說,倪董是我們的創校榮譽董事,校董會希望倪總參加能夠對學校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公益時報》:通過這次捐助你和企業有哪些收獲? 倪良正:我們(對西湖大學)有參與、有捐贈,肯定會牽腸掛肚。施校長每次發給我關于西湖大學進展的情況,他的文字、他的功底,都值得我們學習。(劉旻昊:倪總說得讓我很感動,把施校長發的西湖大學的進展情況,都當作是學習,倪總一直把自己擺在學習者的位置上,這個非常了不起。) (圣奧慈善基金會會長鄭明治補充:倪總在捐贈之后,在浙商之中形成了大家都去關注西湖大學辦學的氛圍。浙商都會討論,哪個浙商捐了?形成關心教育的良好的風氣。另外,倪總對西湖大學的捐贈提高了圣奧集團和圣奧基金會的檔次,覺得圣奧確實在為社會做貢獻,無意當中樹立了企業的形象。而倪總作為負責任的浙商形象,無形當中,也就樹立起來。倪總不是追求這個,但是無形之中就來了。同時,作為圣奧的員工,也感到了榮譽感。) 《公益時報》:怎么看待浙商這個群體的慈善表現?以及你有哪些慈善經驗可以分享? 倪良正:別人怎么做慈善,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我更多是關心自己應該怎么做。只要符合“助學助老,助困助殘”四個方面的,我有能力就會長期去做。我談不上有什么慈善經驗,只要有確實存在困難需要幫助的,我就去做。 《公益時報》:從20多年前創業時的搭貨車吹冷風回家過年,發展到如今的身家數十億元。在這期間,有哪些比較讓你難忘的事情?另外,出版描寫你創業經歷的《木匠浙商》這本書的初衷是什么? 倪良正:沒什么(讓我難忘的事情)。既然我選擇做辦公家具,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做。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做到不放棄,只要還有一口氣,就做下去。曾經一起在做家具的同行很多,后來有一些覺得太苦、太累、利潤低,早就不做了。我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對于幫助我們的人要有感恩之心。 我出(《木匠浙商》)這本書,一個是希望有人能夠從我的創業故事中得到啟發;另外,也是彌補我記性差的缺點,希望能夠用文字記錄下我創業的過程。 《公益時報》:希望外界對您有怎樣的評價?認為你是個怎樣的人? 倪良正:木匠,希望外界對我的評價就是個木匠。是我自己堅持用(“木匠浙商”)這個書名的。倪良正就是個木匠。我堅持用木匠精神做這個行業。家具制造是我的主業,我這一生都是木匠。(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