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勇 捐贈票據是捐贈者證明自己進行了捐贈的最權威的憑證,受捐機構也有義務為捐贈者開具捐贈票據。然而,在互聯網捐贈時代,要取得捐贈票據并不容易,如今這一狀況有望得到徹底解決。 4月中旬,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螞蟻金服公益平臺開出了首張電子捐贈票據。捐贈者完成捐贈填寫相關票據信息后,就可以收到一張和紙質捐贈票據同等效力的電子捐贈票據。 那么,電子捐贈票據究竟是如何開出的,背后有著怎樣的秘密?其他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要實現這一功能該如何做?一個月過去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螞蟻金服公益平臺實現的推送給捐贈者電子捐贈票據的功能運行狀況如何? 每天2000張以上電子捐贈票據 電子捐贈票據是如何開具的呢? 在螞蟻金服公益平臺,選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我送盲童一本書、殘疾兒童助養、腦癱兒童滋養計劃、假肢矯形適配救助”等項目進行捐贈。 在捐款成功頁面(無論捐多少都可以),點擊申請捐贈發票,填寫發票抬頭。一般等待10-20分鐘,就可以在支付寶發票管家中收到電子捐贈票據。 有多少人會開具電子捐贈票據呢?“現在我們每天網上公眾小額捐贈的開票量是兩千多張。上線這一個月,開票量超過5萬張。”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宣傳活動部副部長常達表示。 “我們第一次補丁升級的時候一直推遲到凌晨三點才開始,因為每個小時都有人選擇開票。這一個月的量其實已經遠遠超過我們去年在線捐贈紙質票據的開票量了。”常達強調。 實際上,《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明確規定“平臺應為慈善組織履行開具捐贈票據的義務提供便利,并為用戶提供發票申請渠道。” 但由于此前慈善組織開具的是紙質票據,一方面,捐贈者很多不知道可以開具發票,或者知道但因為需要向慈善組織再提交相關信息以開具并接收捐贈票據而放棄了; 一方面,慈善組織開具紙質票據耗時耗力。“例如像99公益日這種,大家都來捐,然后要票的人也挺多,財務一個個填捐贈人信息一張張打印,這得打到什么時候。”常達表示。開具之后需要寄送,寄送成本很多時候甚至高于捐贈額。 小額捐贈的票據問題越來越成為許多慈善組織的“不能承受之重”,螞蟻金服公益平臺負責人劉琴表示,很多機構不得不通過設置捐款最低限額才開發票、提供票據,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機構的公信力。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個人捐款比例低一直是困擾我國公益行業發展的難題,毫無疑問,捐贈電子發票的推廣有助于提升公益慈善機構的透明度,推動我國小額捐款的增長。” 電子捐贈票據背后的秘密 那么,捐贈者拿到的電子捐贈票據究竟是如何開具,又是如何推送到捐贈者手中的呢?據常達介紹,這其中涉及捐贈者、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財政部票據監管中心、螞蟻金服公益等多方。 第一步,捐贈者在螞蟻金服公益頁面申請捐贈發票時需要填寫發票抬頭。 第二步,螞蟻金服公益會將捐贈者的相關信息推送給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業務系統,基金會會根據交易訂單號自動核實捐贈是否付款成功。 第三步,基金會開具生成含有單位簽章的票據信息后,通過系統自動上傳到財政端,財政端驗證電子票號唯一性、單位簽名有效性無誤后,追加財政監制簽章,制作生成完整的財政電子票據。 第四步,票據被推送給基金會和支付寶的發票管家。捐贈者的支付寶里收到提示,就可以點擊票據管家去查詢了。 由于整個過程是系統自動完成的,還減少了人為的干預。“所有的這些數據都是通過加密來傳輸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幾方也是不會獲得用戶的真實的手機號碼,充分保證每一個捐贈人的隱私。”常達表示。 從試點到全面普及 據常達介紹,考慮到有些地區可能還沒有開展電子票據試點,所以基金會保留了紙質票據的開具功能,“開了電子票之后我們的財務人員還是可以給捐贈人換開紙質票據。” 常達提到的試點,是指從2017年開始的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試點。 2017年6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穩步推進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的試點方案》提出,要實現財政電子票據開具、管理、傳輸、查詢、存儲、報銷入賬和社會化應用等全流程無紙化電子控制。即以數字信息代替紙質文件、以電子簽名代替手工簽章。 首批選擇北京、黑龍江、浙江(寧波)、福建(廈門)、貴州、云南、湖南、重慶等地區,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大學等中央單位,試點開展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工作。 2017年底,財政部又選擇了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第二批試點地區和單位。 2018年11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的通知》,要求將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推廣至所在地區的全部單位和全部財政票據種類。 “向小額捐贈人推送電子捐贈發票,是順應信息化的大趨勢。”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張雁華表示。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就是在看到財政部推廣電子票據的文件之后,在2018年年中開始啟動電子捐贈票據的工作的。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可以感知到這一點——很多城市居民在就餐之后都已經可以開具電子票據。 電子票據替代紙質票據已經是大勢所趨,公益慈善行業也不可能例外。尤其是,電子捐贈票據的開具,將為公眾小額捐贈減免稅提供便利。 “有了電子捐贈票據,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很容易就能進行核實。從捐贈到電子捐贈票據到電子票據線上辦理抵扣稅,這條線如果都通了,那我覺得其實能反過來促進我們國家個人的小額捐贈的發展。”常達強調。 機構如何申請開具電子票據 對于慈善組織和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來說,實現電子捐贈票據的開具功能已經是早晚的事。那么,究竟該如何實現這一功能呢?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已經趟出了一條路子。 作為電子捐贈票據的開具方,慈善組織首先要行動起來。 具有捐贈票據領取開具資格的慈善組織可以向財政部門申請在線開票功能。表單、申請流程等在財政部票據監管中心的網站上都可以找到。 “財政部門一直是很積極地想要推動電子票據的事情,而且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行業、更多的領域來使用電子票據。”常達表示。 據常達介紹,由于此前并沒有開具過電子捐贈票據,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申請后,財政部票據監管中心制定了電子捐贈票據的票樣,為其他機構的申請掃清了障礙。 在提交申請后,財政部信息網絡中心會在10個工作日內為單位制作UKey,單位使用UKey登陸財政票據管理系統開具票據。(簡言之,每次登錄財政系統的網站開票)。 單位也可以采購簽名驗簽服務器,申請進行系統對接,之后通過系統對接方式開票。(簡言之,可在自己的系統開票)。 開出電子捐贈票據之后就可以推送到捐贈者了。到這一步,其實電子捐贈票據工作已經完成了。不管是小額捐贈者,還是大額捐贈的企業與慈善家,都可以在捐贈后提供信息給基金會,由基金會開具電子捐贈票據,再發送給捐贈者。 如何實現互聯網即時票據推送 基金會能夠開具電子捐贈票據,不等于互聯網捐贈者就可以實時獲得捐贈票據。如何實現這一步呢?“我們多想了一步,就是有了電子票怎么給C端的用戶去發送。我們用了很長開發周期去想怎么樣能滿足這一點。”常達表示。 這就需要實現基金會、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財政部票據監管中心三方的對接。“我們在向財政部票據監管中心申請的同時,找到了支付寶這邊,他們也很積極,說早就想做這事兒了。”常達表示。 螞蟻金服公益開發了申請捐贈發票的功能,讓捐贈者在捐贈后可以填寫發票抬頭;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原來的捐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做了相應的升級和改造;財政部票據監管中心分別和基金會、支付寶進行了對接。 “這等于是一個三方聯動的過程。”常達強調。 系統改造之后,三方進行了聯調,做的最多的是壓力測試。“因為互聯網捐贈的量很大,如果上線以后很多人開票,幾方的服務器能不能負擔得了?”常達強調,“我們怕一旦垮掉了、癱了,公眾可能不會理解,會覺得這是不是騙人的。” 為此進行的峰值測試從十幾萬、30萬,到60萬,一點點不斷提升。 “整個設計過程中,我們其實一直是站在捐贈人的角度在思考,就是捐贈人需要花多長時間可以收到這張票。”常達表示。 最終基金會選擇的是T+0的方式,來實現電子票到用戶端的獲取。經過一個月的運行,基本上可以做到捐贈者申請后10到20分鐘就可以收到電子捐贈票據了。 “小額捐贈者能夠及時獲取票據,可增強其捐贈現實感,這也是基金會落實捐贈者服務的一個重要舉措。”張雁華強調。 經過實現了這些功能,但其成本并沒有太高。“其實還是用基金會現有的網絡資源在做,我們并沒有太多的額外的網絡資源去投入進去。”常達表示。 “我們當時在做的時候,跟各方談的就是我們不是做一個特例的東西,一定是我們做出來之后,其他基金會是可復制的。”常達強調。 下一個慈善組織、下一個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會是哪家呢?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