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10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委員進行大會發言。在發言中表示,應針對不同養老需求,靶向服務,重點解決好以照護為主的基本養老服務。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占總人口17.3%,也就是說每6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養老新模式,如:在養老機構設立醫務室,實現醫養結合;建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醫、助餐、助浴等“十助”服務。在各項政策措施綜合作用下,全國養老服務體系、產業規模、發展環境、服務市場、服務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國注冊養老機構近3萬家,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13萬余家,各類養老床位740余萬張,比2012年底增加超過一倍。近2300萬困難老人納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圍,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養老護理補貼基本實現省級全覆蓋,有效緩解養老難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諸多老年人從中受益,獲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強。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的城市,正在探索超大城市養老服務模式,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推進“長三角養老一體化”等。至2018年底,全市有養老機構712家、床位14.7萬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80家,日間服務中心641家,社區老年人助餐點815家,老年活動室5828家,郊區示范睦鄰點1000家;實施“老伙伴計劃”,4萬低齡老年志愿者為20萬高齡老人提供互助關愛服務,老年人“幸福指數”大幅提高。 中國老齡化發展迅速,到202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養老服務供需矛盾將進一步顯現。陳百靈建議,應針對不同養老需求,靶向服務,重點解決好以照護為主的基本養老服務。 一是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整合家庭照護支持政策,通過適老化改造、上門服務、家庭病床,讓居家養老得到專業服務。同時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老年人的經濟負擔。二是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便利化。發展城鄉社區為老服務中心,提供日間或短期照護服務、配餐陪伴、應急救助、文化娛樂等,讓社區支撐家庭養老,以低投入解決90%以上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三是推進機構養老服務標準化。注重醫養結合,建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和評價標準體系,養老機構向品牌化、專門化發展,滿足不同群體特別是高齡、獨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四是推進服務隊伍職業化。加強職業資格認證和業務技能培訓,實行分層分類管理。同時積極探索機器人等智能照護,提升科技支撐養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