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認為,中華民族是有偉大學習精神的民族,今年剛好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對中華民族來講收獲了兩樣東西,第一是收獲了現在全球第二的GDP,40年經濟持續增長使我們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外,我們今天還收獲了一個公益的平臺。40年的經濟成長給中國人精神帶來了相當大的變化,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關注公益。現在的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并沒有常規走向金融機構和企業,而是投資于公益。我認為改革開放四十年,包括今天對我們作一個回望,我們不僅僅收獲了經濟成長,而且收獲了人們對公益的關懷,是民族在精神上的升華。 我們經過40年經濟發展以后,今天面臨的很大危機就是環境的變化。我們現在不能輕飄飄地說環境污染這四個字,輕飄飄地說中國現在環境污染是不夠的。人的生存有三個最深層基座:水、空氣、食物。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經過40年發展以后,整個生存基座受到嚴重破壞。大家知道,我們健康飲水已經非常稀缺,為什么?長江、九大湖泊基本都受到污染。我們說空氣,大家生活在北京都非常清楚,經常會出現霧霾爆表。還有食物的污染,因為土污染重金屬過多,導致大量食物都是重金屬超標。外國人嘲笑中國人,說我們中國人躺下去是一張元素周期表,中國人站起來是鋼鐵俠,因為所有人體內重金屬都嚴重超標,我們這種環境污染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怎么樣解決環境問題? 我認為中國的環境污染雖然有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共精神的缺乏,我們的環境執法人員和企業排污就像打游擊戰一樣。山東有一個很大的國有企業,污水打到1000公里的地下,導致整個系統水體污染,這既有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共精神的匱乏導致污染。 日本怎么解決環境問題呢?日本在1964年開第一次東京奧運會的時候,在此之前日本環境也是有很大問題。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由于垃圾沒有很好處理,垃圾上蒼蠅的覆蓋到了學校,學生們要花很多時間來打蒼蠅,情況非常嚴重。今天到日本去看,真是青山綠水,看不到一點點垃圾,日本是沒有環衛工人的國家,街上看不到垃圾筒。日本如此重視環境花了50年,訓練國民的公共精神來治理環境,解決垃圾污染問題。有一次和我朋友在日本奈良,因為他住的家沒有按照垃圾分類時間把垃圾送走,結果我們三個人每個人提一大包垃圾從奈良坐車到關西機場把垃圾放下去。 大家知道,我們去臺灣,我們會看到那的環境非常好。臺灣有一個現象,下午四點鐘的時候,垃圾車開過來,放著音樂,很多人排隊提著垃圾來放。日本和臺灣這兩個例子說明,要解決環境問題,除了政府政策以外,民眾公共意識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認為,在中國我們也應該去培養公眾的公共精神。我認為對公益組織來說,我們的使命就是培養公共精神,這種公共精神靠什么?我認為靠教育。石門坎基金會是在云南和貴州交界的地方,主要是苗人生活。基金會從2011年開始,就已關注少數民族兒童作為重點,為苗族的孩子辦教育。我們認為,我們今天討論重點是教育問題,人類社會有兩種知識,一種知識是我們給一個既定條件,給受控條件,得到結論的知識,我們把它稱為科學。人類社會還有第二種知識,就是人對生命的態度,我認為這種教育比第一種教育更加重要,我們現在的學校和大量家庭,其實沒有完成第二種教育。對教育大家談到很多建議性意見,我認為在當下中國來講,我們第二種教育把人對生命態度的教育應該做一個非常重要的議程提出來。 當代公益人的使命就是要促進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思想的源泉是什么?中國人的公益和公益事業源泉有兩條,第一條是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到現在的紳士精神。中國作為軸心文明傳統,仁義之心,天下為公,都是這種精神的源泉。中國公益人的使命是推動中國公共精神的發展,公共精神發展要靠教育,教育重點要發展第二種教育,培養人對生命的態度,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