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什么叫社會企業?我畫了一個靶向圖。有的企業在0環,甚至是脫環,是污染環境、制假售假的無良企業,損害員工利益、生命安全的血汗工廠;我認為,中國企業大多數處于5環上下,離靶心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有一部分企業是能夠達到6至7環的,這些企業是能依法納稅、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企業;8環的企業是哪些呢?是實施戰略公益的企業,把公益原則滲透到產業鏈當中的良知企業;9環的企業,用優質產品服務滿足社會需求,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環是打中了靶心的,滿足社會剛需、指向社會痛點、精準解決社會問題,是把這些作為目標的企業。 舉個例子,綠康,這是臨床醫生卓永岳創辦于2006年的機構,定位于失智失能老人的醫養護理,形成了醫、養、護、康、教、研六位一體的健康養老產業鏈。這個機構首先抓住了社會痛點。這些老人是醫院往外推、家庭難照料、社會有剛需、國家應擔責的。對這些老人,政府十幾個部門都有分工,但是“九龍難治水”,政府自己干不好。所以,對于這種社會痛點,政府有錢有權有責任,該做做不好;NGO無錢無權缺能力,想做做不了;企業有錢有權有能力,趨利不愿做。 天降大任于社會企業。綠康在過去的8年的“民非”身份中,從25張床位做到700張床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養老機構。2014年得到投資后,在四年時間,床位超過了1萬張,成為亞洲最大的醫養結合的集團,而且收費不高,因為好多項目是公建民營,是政府的設施,由它來運營。 我認為,中國將成為影響力投資世界第一大國。三條理由:理由之一,中國20年前即有了“民非”制度,它的起始是吸引商業投資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現在“民非”有40多萬家,其中80%以上是商業投資的。 理由之二,在世界各國,社會企業主要是關注金字塔底部人群,是挖掘金字塔底部財富,支持弱勢群體自立自強。所有社會問題都蘊藏著商機,只有把解決社會問題變成有利可圖的事業,社會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影響力投資的市場規模,從養老產業、醫療健康產業、民辦教育、環境環保產業、普惠金融、扶貧產業、有機農業、殘疾人就業、社區服務、家政服務、分享經濟平臺,一共加起來幾十萬億元。這是補短板、惠民生,屬于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范圍,也是十九大提出的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的范圍。 理由之三,影響力投資很快進入了市場主流。上世紀90年代,華爾街的多米尼女士在上市公司當中找到了400家關注社會的企業,建立了多米尼400社會投資責任指數。這一指數頭十年年化收益率是20.83%,而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率為18.7%。經過了金融海嘯的2010年,在20年的節點時,多米尼社會投資責任指數的收益率高于標普70%,現在美國已經有9%的投資資產屬于影響力投資。 而作為公益的基金會,怎么樣在社會企業、公益創投、影響力投資領域發揮作用?這就要講到現在最新的詞——“混合金融”。 在純資助端,南都基金會做了與項目相關型的投資,即資助、獎勵、無息貸款,給予初創的社會企業。2009年以來,南都投入近2億人民幣,通過資助、獎勵、免息貸款支持160家伙伴的發展,其中1/3是社會企業。我們資助的景行計劃,其中有一家叫做“親近母語”,是做母語教育的,這家機構4年前得到了南都基金會的資助,資助了127萬元,純資助。他們的項目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商業模式,今年拿到了禹宏資本的1600萬的影響力投資,估值應該在幾億。對基金會來講,第一,要有風險意識,敢于資助它們;第二,要有胸懷,它們的成功就是基金會的成功,說明資助對了,所以不要說糾結在是否要取得股權?不需要。 在投資端,第一是紅杉資本的LP進行資產保值增值,給了我們非常好的回報,6年差不多有3倍回報。基金會的投資一部分用在影響力投資,這個投資叫做宗旨驅動型投資。5000萬進入禹宏資本,做禹宏資本的LP,這個是股權收益,投出去是要有收益的,追求社會目標和財務收益的同步,形成了影響力投資打通了基金會混合金融的價值鏈。這在中國是第一家全部打通的,在國際上也是少數幾家基金會能夠做到這個程度。 希望明年,混合金融成為很多公益基金會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