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特別報道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特別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年檢
   第16版:年檢
7家基金會2018年環保資助約為3.25億元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特別報道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特別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年檢

第16版
年檢

新聞內容
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18環境資助者網絡(CEGA)報告》發布
7家基金會2018年環保資助約為3.25億元

    (本版圖片均來自文中報告)

    11月23日,環境資助者網絡(英文簡稱CEGA)在2018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年會上發布了《2018環境資助者網絡(CEGA)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對2018年我國環保公益領域主要資助者的資助信息和資助成果進行了集中展示,通過信息匯總、案例分析、資助者訪談等方式,透視環保公益現象,剖析環保公益生態,研判未來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2018年CEGA中的7家基金會為中國的環保公益領域提供了總計約為3.25億元的資助,項目資助占總體資助的88.4%,資助組織和個人的約占11.6%,這表明國內目前環境資助總量不大,資助者仍以項目資助為主。

    《報告》認為,中國環保NGO在十年中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組織數量翻倍,出現了一批引領性的環保組織。但更多的環保NGO還處在發展初期,核心競爭力尚未形成,人才匱乏,人員流動大。國內環保公益行業的捐贈方、資助者十分欠缺,需要資助者和環保組織打造事業共同體,推進環保公益事業向前發展。

    《報告》指出,環保公益未來將集中體現在四大方向上,機會空間挑戰不一。在生態保護領域,科學性和專業性將會越來越強;在污染防治領域,發展不均,污染調研、企業監督比較成熟,而水保護和廢棄物管理仍需提升;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基礎設施”不足,挑戰大,潛力也大,林業是其中的重要手段;在環境治理領域,仍處在摸索階段,需要與國家的環境治理體制相協調,并提高公眾參與能力。

    環境資助者網絡是中國環境資助者交流合作的平臺,由阿拉善SEE基金會、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老牛基金會、千禾社區基金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自然之友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11家基金會于2018年1月29日聯合發起創立。CEGA旨在促進環境領域資助者的合作與發展,引導更多資金進入環境公益領域,實現環境領域慈善資金社會效益最大化。

    “我們通過報告傳遞目前環境資助領域的關鍵信息,給大家的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同時更希望可以啟發大家從戰略慈善的角度探索中國環境資助方向,以實現環境資助領域社會效益最大化。”CEGA首任聯席主席阿拉善SEE基金會秘書長張立強調。

    五大發現透視資助現狀

    環境問題是社會焦點,環境資助總量規模較小也一直制約著我國環保公益事業的發展。《報告》對11家CEGA成員單位資助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呈現了環境公益領域的資金投入規模、投入方向、地區特點,為業內把脈環境資助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資助體量偏小。從資助金額來看,近一半的項目資助在10萬~50萬元之間,其次是10萬元以下的資助占近1/3,另有10個項目為50萬~100萬元,20個項目在100萬~500萬元,6個項目在500萬~1000萬元之間,資助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有3個。這表明我國現階段環保公益項目的體量還比較小,超過80%的項目資金額度在50萬以內。同時報告顯示,在對組織/個人資助金額上,10~50萬之間占64%,10萬元以下占31%,100萬以上占5%。6家組織獲得的7項組織資助超過100萬,其中4家組織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XIN伙伴戰略合作伙伴,均屬于水污染防治的細分領域。

    生態保護、環境治理領域關注多。從環保公益資金投入的具體領域來看,生態保護最多,占43%;其次是污染防治占37%;環境治理占16%;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較少,占4%。報告顯示,2018年的項目資助中,9家分享資助清單的資助者均涉及環境治理。

    細分領域有三大熱門。在細分領域中,物種保護、水污染防治和自然教育成為三大熱門。物種保護涉及項目53個,水污染防治涉及項目48個,自然教育涉及項目30個,這三個領域涉及項目數量遠遠超過其他細分領域,得到資助者普遍關注。

    大部分資助項目落地華東、華南。9家資助者資助最多的是全國性項目。其他項目從地域分布來看,在華東、華南地區開展的項目資助最多,均超過30個;其次是華北、西南、華中地區;西北和東北地區最少。在項目資助最為集中的華東地區及廣東省,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類項目最多。

    效果評估以基金會評估為主。對資助項目的效果評估,由基金會評估的占71%,第三方評估占11%。資助的監測評估,除了提交完整的項目實施、財務報告,電話、郵件、會面、實地走訪等形式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外,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老牛基金會對于資助的項目或組織會采用第三方評估,阿拉善SEE基金會對于品牌項目進行整體第三方評估,千禾社區基金會會旁聽或參與伙伴機構的重要會議和活動,并在結項前參與合作伙伴的集體總結會議,萬科公益基金會認為監測需要資助雙方共同完成,會要求資助組織隨時報告進展中發現的問題和所需支持。

    打造一個“事業共同體”

    隨著環保資助力量的整合,未來資助將會在整體布局后,通過分層、分領域的資助,激發環保NGO組織發展的積極性和緊迫感。同時,借助各資助組織的專業度和各自特色,開展更專業、更聚集的環保公益工作。這也讓資助者在進行資助決策時,對資助對象的專業能力、團隊、經驗,以及具體資助內容對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創新性、可復制性,甚至制度優化的貢獻等都將有所考量。

    從目前來看,我國環保組織的發展水平尚處于初期階段,資助者建議資助對象:要充分調研所在領域和所在行業,探索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專業度,找準機構定位,連結公眾,與資助者建立“事業共同體”。

    CEGA的環保資助者在提供資金支持外,普遍都為受助者提供成長相關的能力建設、交流網絡及資源鏈接等。能力建設上有的機構提供導師輔導、線上線下培訓,有的邀請合作伙伴參與集團內部的管理者培訓等;交流網絡上有的建立了伙伴社群,有的為被資助者搭建的專業交流網絡,有的推動被資助者與領域內國際聯盟型組織合作并將資助案例推廣到國際性平臺;資源鏈接上有的為被資助者提供會員資源,有的提供的理事機構資源等。

    《報告》指出,目前,多數環保公益組織調動社會資源的意識較弱,能力不足,而緊靠環保公益組織自身的力量難以推動環境問題的解決。這就需要打造多方參與的平臺,廣泛動員社會資源,包括企業、公眾、媒體等以多樣化的方式參與環保公益。

    對于社會資源動員不足的現狀,CEGA成員認為首先是傳播問題,很多專業環保組織生產出有知識有觀點的內容,但傳播范圍和引發的社會關注有限,沒有突破環保圈層邊界,觸達公眾、企業或政府,這種情況下動員社會資源是比較困難的。而反思傳播,有時候是沒有找到與每個人生活理念更為貼切的傳播方式,如物種多樣性保護與大眾生活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在項目資助流程中缺少了社會影響力方面的引導以及協助被資助者自身思維的轉變。

    四大方向挑戰

    對環保公益領域的展望,CEGA成員均表示科技創新、公眾喚醒、領域分化、專業組織品牌項目、跨界合作將是環保公益未來發展的趨勢。科技創新和公眾喚醒將是在環保公益領域發力的兩大主要方向,科技創新主要用于防治污染、推進綠色低碳產品與行為、促進環保產品與技術的研究開發,公眾喚醒主要在于公眾的公益、環保意識的提升與倡導。領域分化則既有政策導向原因,也有資源導向原因。此外,未來還會出現一批更具專業性的本土NGO和品牌項目,善于利用互聯網渠道,與公眾、捐贈人互動能力強,善于與政府部門形成合作關系。

    就未來重點資助方向,CEGA成員對四大領域做出了新的研判。

    生態保護領域。多家資助者認為該領域科學性和專業性越來越強。該領域的民間組織在數量和成功模式上有所發展,越來越重視公民科學,注重于義務教育系統的合作,以及助力政府保護政策的落地。這一領域越來越多“小而精”的機構將會脫穎而出,得到政府及相關公共部門的認可和服務采購,由此向“分布式存在”、“精細化專業分工”方向演進。

    此外,公益保護地是一個成熟的公益模式,已經有一些示范,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資金和捐贈者進入該領域。同時,物種保護組織的科學研究和保護工作將會越來越專業,但物種保護與社區發展如何和諧進行還需更多努力。

    污染防治領域。這一領域發展不均衡,污染調研、監督企業信息公開等方式方法越來越成熟,一些組織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試圖提供更多的污染問題解決方案,而水保護和廢棄物管理上,由于水環保領域NGO普遍起步較晚,發展不完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升。在廢棄物管理領域,戰略性關注和支持太少,與政府和社區需求相比差距巨大,這個問題不僅是環境問題,需要多元、多方、多角度的應對。

    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這一領域“基礎設施”不足,挑戰大但潛力也大,林業是其中的重要手段。該領域剛剛引起關注,缺乏系統了解和參與,挑戰較大,表現在公益資源投入稀缺,參與的公益機構極少;資助者和運作機構能力薄弱;以倡導居多,應對和專業研究有限;與境外同領域機構的交流和合作戰略性不足。但是該領域成長潛力也大,主要機會在于,我國中國政府的作為在國際上可圈可點,對社會領域帶動性強。未來,多重效益的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包括林業碳匯項目、碳中和項目、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等,以及林業碳匯納入全國碳市場大有可為。

    環境治理領域。這一領域仍處在摸索階段,民間發展狀況差強人意,環保組織試圖按照西方環境治理的邏輯框架工作,與我國環境治理體制嚴重錯位;作為社會組織鏈接公眾與環境議題或者公共政策的功能沒有實現,環保組織普遍動員和組織能力較弱,僅有個別公眾參與案例出現。

    ■ 見習記者 劉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四虎|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天堂|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综合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青青综合在线|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日韩欧美综合|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 狠狠色综合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网五月|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