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心怡 截至11月5日8時 一周前,環球科學(Scientific American)微信公眾號發布《人類糞便里首次發現多種塑料!白色污染終讓人類自食其果?》一文,文中稱“塑料自從發明以來就充斥人類生活每個角落,其被當做垃圾處理后會分解成微小的‘塑料顆粒’。無論是深海還是高山都能檢測到這些顆粒存在。最新研究告訴我們,這些顆粒還存在我們的糞便中。” 如今,網購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消費方式,然而它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數以萬計的快遞塑料袋,這些快遞包裝引起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是不容小覷的。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近207億件,編織袋31億條,塑料袋82.68億個,封套31.05億個,包裝箱99.22億個,內部填充物29.77億個,膠帶169.85億米,相比2014年同比增長均超過45%。而這個數字隨著每年“雙11”、“雙12”的購物熱潮仍在高速增長中。 對此,企業、社會企業把目光放在研發環保快遞包裝上。今年的雙11,菜鳥啟動全新升級的“回箱計劃”,范圍將拓展到全國百城5000個回收點。電商消費者可以通過高德地圖搜索到最近的回收點,完成紙箱捐贈,使用淘寶、支付寶、菜鳥裹裹的APP掃碼即可獲得螞蟻森林的綠色能量。 VLOOP蔚路循環經過半年市場調研和一年多產品研發,設計出可循環使用30~50次的全生命周期環保的蔚路循環袋,和歸還循環袋的蔚路循環桶。在循環使用30~50次后,循環袋即使婆娑,也將被收集起來,作為原料再加工成新袋子或在堆肥條件下回歸大自然。但在循環過程中,消費者需為循環袋繳納一次性押金9.99元,并在每次歸還時繳納0.5元。 無論是菜鳥還是VLOOP蔚路循環,都是在減少快遞帶來的白色垃圾的同時,為消費者帶來不同程度上的消費,如菜鳥的地圖搜索回收點、掃碼獲能量的時間消費,VLOOP蔚路循環需繳納押金及0.5元的資金消費。對此,有網友認為為了保護環境,在時間或資金上消費是正常的,環境并不是可以被每個人無償消費的。同時,也有網友認為保護環境就是公益事業,這個成本不應該由個人來承擔。 就此話題,《公益時報》聯合新浪公益、問卷網和鳳凰公益推出本期“益調查”——為環保快遞袋付費你怎么看? 調查自2018年11月2日至11月5日,共995名網友參與。調查結果顯示,約有82%的網友在每次拆快遞時都會想到這么多的快遞包裝需要怎么處理,由此可見大部分網友已經開始關注塑料包裝造成的環境問題;表示從沒想過快遞塑料包裝所帶來的環保問題的網友僅占18%。 環保快遞袋收費的問題,70%的網友表示環保快遞袋的生產成本比普通的塑料袋高,為了減少白色垃圾,愿意為環保快遞袋付費;18%的網友認為保護環境是公益事業,所產生的成本不應該由個人來承擔;12%的網友表示如果環保包裝袋普及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可以為環保快遞袋付費,如果自己的城市沒有全面實行環保快遞袋的使用,還是會繼續使用現在的快遞袋。 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快遞包裝帶來的白色污染,76%的網友表示要靠政府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引導和鼓勵消費者自覺減少不必要的快遞采購服務,自覺進行垃圾分類,自覺抵制過度包裝,自覺配合快遞企業的回收行為,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15%的網友認為企業、公益組織應加強環保快遞包裝的研發,降低消費者環保成本。 網友留言: 冬這個冬:環保快遞袋如果比普通的貴,普及起來會比較慢,雖然每個人都有一顆環保的心。 Sbblzf:就像10年前開始為超市的塑料購物袋付費一樣,為了保護環境,愿意為環保快遞袋付費。 謝小胖不妥協:收費的快遞包裝袋如果沒有政府的強行出文推廣使用是沒有市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