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一場未成年人群志愿服務的公益試驗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學生志愿服務項目:
一場未成年人群志愿服務的公益試驗

    “大朋友帶小朋友”的志愿服務模式,充分調(diào)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受訪者供圖)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一角(受訪者供圖)

    中國社會進步與發(fā)展中,社會組織的參與尤為重要,志愿服務組織作為社會組織的一部分發(fā)揮著重大作用,青少年現(xiàn)已成為志愿組織發(fā)展中的重點領域。

    按照志愿服務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強調(diào)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必須要有成年人陪同,教育部門也加大志愿服務力度,對中、小學校均提出了參與志愿服務的要求。但關于未成年人如何參與志愿服務卻不太明晰,合適年齡段的服務項目整體顯現(xiàn)社會準備不足。

    本報專訪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郭新保,講述他眼中中國未成年人志愿服務體系的探索之路。

    現(xiàn)狀:適合未成年志愿服務崗位不多

    志愿服務有著一套完整的教案,因需設立項目尤為重要,了解并滿足志愿服務需求是志愿服務的核心。

    當前,全國志愿服務大多為單向服務,即主辦方提供場地讓志愿者前來服務,但志愿者通過服務能形成項目體驗和學習的并不多見,這對未成年顯得吸引力不夠。撿煙頭、擦護欄等傳統(tǒng)型志愿項目,家長們因外部安全、空氣污染、手足口病菌等也有所顧慮而望而卻步。一些地方為了證明孩子做了志愿服務,在志愿服務窗口擺放幾張抹布,遇到前來為孩子登記志愿服務的家長,就讓孩子拿著抹布現(xiàn)場擦拭后給予認證志愿服務行為。盡管愿意孩子多參與志愿服務,奉獻愛心,但這些項目不符合未成年人的真正需求。

    這些問題反映出針對未成年人志愿服務崗位研發(fā)的不足。

    國家推動志愿服務政策上有四個維度:一是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無論國家政策、法律、志愿服務條款都有著具體內(nèi)容規(guī)定;二是鼓勵多成立志愿組織,培育志愿組織,支持組織,鼓勵志愿組織為社會提供服務自我生存;三是研發(fā)志愿項目,針對需求研發(fā),通過項目化管理推動志愿服務行為;四是大力激勵宣傳志愿服務行為。通過政策、隊伍、項目、宣傳這四個維度可以更好地推動全民志愿服務發(fā)展。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認為:“第一,應把志愿服務納入教育全過程,學校課程、課外活動以及校內(nèi)輻射的范圍內(nèi)大力開展志愿服務;第二,倡導社會以及社會組織志愿服務,大力開發(fā)適合未成年人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讓志愿服務在身邊、在家庭、在居所、在學校周邊就能開展;第三,發(fā)展志愿家庭。推薦未成年人為戶主,將未成年人的親戚、同學、朋友作為家庭成員,以家庭為單位參與志愿服務。這從法律上來講解決了成年人陪伴下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要求,攻克了未成年人志愿服務中的一個難點。”

    不過,這一情況正在發(fā)生改觀。

    當前,博物館、圖書館、公共設施等在檢索、碼書、圖書交換等志愿服務崗位中已經(jīng)能看到未成年志愿服務的身影,還有些閱讀志愿者,通過自己的有聲行動為助殘、助盲機構(gòu)的孩子閱讀。

    這些無疑豐富了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務崗位。

    探索:“中學生志愿服務”試驗

    每年高考期間,北京四中要求各班學生提建議、報項目,進行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今年6月,北京四中高一八班的43名同學來到了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開展為期5天的小朋友互動體驗項目講解,成為中心首批“中學生志愿者”服務團隊。為完成“社會實踐活動”目標,他們通過志愿服務為參加體驗活動的小朋友們提供講解展項所涉知識內(nèi)容,引領小朋友們完成互動體驗。為激發(fā)志愿團隊創(chuàng)新思維,中心的老師在悉心講解互動體驗項目內(nèi)容基礎上鼓勵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設新的互動體驗形式。同學們分組對負責服務區(qū)域內(nèi)的展教活動進行探究,通過自行設計、制作、角色扮演、模擬體驗等形式,反復研討,修改方案,最終創(chuàng)新完成了十個展教項目,為中小學生的體驗活動增添了新的元素。參加志愿活動的程遠同學表示,這樣的活動增進了同學們彼此的了解,促進了感情,也深刻地感受到工作的不易,更珍惜學校的生活。

    學校有理念、中心有思想、孩子有創(chuàng)意,北京四中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從設計、創(chuàng)意、執(zhí)行完全依靠同學們完成。在中心的志愿服務中,他們需要找到小朋友的興趣點,研究、學習,再通過創(chuàng)意、智慧、合作、執(zhí)行完成。這種“大朋友帶小朋友”的獨特志愿服務模式,不僅鍛煉組織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表達能力,還將人與物、人與人的關系綜合起來,充分調(diào)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到哪都會受歡迎。

    中心表示:“這是一種方向。原來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基本還是簡單勞動,義務勞動,真正以智力為服務內(nèi)容的還真是不多。實際上,當前適合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項目太少,中學生志愿服務是一個實驗性和示范性的項目,通過項目實驗,引領項目發(fā)展。”

    當前,大學屬于青年志愿者、中學屬于志愿小老師、小學屬于伙伴體驗師(小小志愿體驗師)三個階段。小小志愿體驗師因年齡差不多彼此間相互玩耍,屬于伙伴式教育,這個概念作為志愿服務的延伸是適合的。

    中心希望為志愿家庭、青少年志愿者、中學生志愿者和低齡志愿者打造一個全齡段都能來參與的志愿服務機構(gòu)。

    融合:雙向“育人”教育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是國家級青少年交流、交往、活動平臺,有著大量的未成年在這里開展活動。

    如何讓未成年人更好地實踐志愿服務水平,提升志愿服務能力,一開始就擺在了決策者前面。

    “高中生們在老師心中是大孩子,在小孩子面前是小老師,在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間又是志愿者。通過體驗奉獻時間、精力和愛心,帶著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體驗并照顧他們,培養(yǎng)同伴文化和同伴教育。”

    現(xiàn)在大多孩子為獨生子女,通過志愿服務重塑同伴文化,讓大孩子帶著小孩子玩耍,用相近年齡段孩子一起玩耍的伙伴式教育模式,大孩子對大人的思維理念易于接受,大孩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更易讓小孩子接受,大孩子顯得更懂得孩子的心。

    中心正在打造雙向育人教育平臺,既要打造通過展示教育活動育人的平臺,也要打造大孩子提供奉獻、回報社會來培育公益心、誠信心、關愛心的教育平臺。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和‘寓教于志’,帶領未成年人項目體驗受教育,服務未成年也受教育,形成兩個維度的雙向教育。

    讓兒童體驗項目,天性得到發(fā)揮,通過引導互助、助已助人、樂己樂人,親和力和團結(jié)力明顯增強。兒童的本性是別人高興我也快樂,在中心的活動由孩子來組織,并從帶領者角度去對待其他孩子,給后來孩子示范,這讓孩子的組織和領導能力無形中得到提升,讓孩子具備更多組織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領導能力,更加出類拔萃。

    中心表示:“一些新來中心的小朋友需要帶領,這給有過體驗經(jīng)歷的小朋友在領導力培養(yǎng)上迎來機會,通過體驗的先后順序,自然形成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孩子們不善言辭到表達流暢,能力從無到有,從而形成領導力的培養(yǎng)過程。”

    發(fā)展:“常態(tài)崗位”和“課程研發(fā)”并舉

    北京四中率先提出小假期、實驗期的理念,選擇一周時間走進中心,以志愿者形式參與服務未成年人,在一同體驗的過程中進行志愿服務,這等同于大孩子自己也受到了教育。

    對于下一步發(fā)展,中心表示:一是制度化將其變成常態(tài)崗位。通過網(wǎng)絡和線下對接個人、班級和學校,形成個人報名、團體報名和學校共建的三種模式。二是將志愿服務模式通過研發(fā)課程向深入開展,通過課程活動化達到志愿服務的目的。

    一般人認為志愿服務就是活動,但將活動課程化的倒不多。課程活動化是整個綜合實踐課程研發(fā)的總方法,里面含有教學成分,包括教學目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通過課程活動、講解體驗、分享總結(jié)形成課程化內(nèi)容,按照教學流程、教案要求,專人開發(fā),將活動變成課程。

    周一至周五學生在這里開展拓展類、體驗類、實踐類課程,包括教學內(nèi)容及音、體、美課程延伸,其中德育領域的志愿服務課程,通過培訓讓青少年了解志愿服務的基本理念和思想,以及志愿服務的基本知識,通過項目實踐體驗和分享總結(jié),感受志愿服務的不易和付出的快樂,啟發(fā)自己將志愿服務當成生活習慣、生活方式。

    另外,制度化是中央對志愿服務工作的總體要求,通過制度化的方式來踐行志愿服務行為,從而形成常態(tài)化,中心將打造全齡段都可以找到的合適志愿服務項目,這個方向和空間很大,可以有很大的想象力。

    中心在下課后、周六、周日、寒暑假均長期為青少年提供志愿服務崗位。另外,開設志愿服務實踐體驗課程,連人帶講現(xiàn)場服務,服務完之后彼此分享、點評,形成完整過程。

    中心表示:“分享是激勵機制的一部分。當前,國際上通行做法,一場志愿服務結(jié)束后快樂與痛苦、收獲與感悟均通過分享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這是志愿服務提升的核心理念,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系列综合区| 欧美精品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国产在线五月综合婷婷|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青青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播放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天天在线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欧美亚洲综合色|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色综合婷婷在线|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欧美日韩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