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人物
   第10版:年檢
   第11版:年檢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義莊,家族慈善抑或“共享主義”探索?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人物

第10版
年檢

第11版
年檢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義莊,家族慈善抑或“共享主義”探索?

    平江路是一條傍河小路,全長不過1606米,卻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條街巷,其間義莊密布,獨步全國

    華氏義莊被譽為“江南第一義莊”,華氏家族“耕讀起家,詩禮傳家”的治家育人理念更是膾炙人口

    2017年12月3日,筆者參加“姑蘇問善——2017年傳統公益研習會”。20多位來自大江南北的公益人和研究者齊聚姑蘇,分別圍繞義莊、書院、善堂、善人四個主題,立足傳統,觀照當下,探索傳統公益對當今社會的價值與啟示。

    因參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資助袁燦興博士研究并出版《無錫華氏義莊: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的個案研究》一書,此次又有幸在袁博士的親自陪同下探訪蘇州古城義莊遺址,讓我對義莊這一中國傳統慈善形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鮮活的體驗。

    蘇州傳統義莊數量的密集遠超出我的認知,僅僅一上午不到兩個小時時間,在不足三五平方公里的街區里,在輕車熟路的袁博士導覽下,我們一口氣就探訪了蘇州古城區平江路的六個義莊遺址,包括董氏義莊、潘氏松麟義莊、丁氏義莊、洪氏桂蔭義莊、蔣氏松蔭義莊和汪氏義莊。雖然這些義莊房屋現在已全部改為他用,但還看得出當年的規模和建筑品質。六座義莊,面積大小不一,大的如潘氏松鱗義莊,兩路六進,據稱房屋200多間,曾經擁有田3400多畝;董氏義莊的房屋面闊三開、七進,現在改成了客棧或門店;丁氏義莊、蔣氏義莊則都成了民居,住進了很多戶人家。據《吳縣志》介紹,清末僅蘇州城就有六十多家義莊,擁有的義田達七萬多畝。到民國時期,擁有千畝以上的義莊還有32個。看來,在范仲淹于蘇州創辦范氏義莊的影響下,義莊已成為當地名門望族普遍認同采用的家族慈善形式。

    袁燦興博士在《無錫華氏義莊》一書中簡析了義莊在中國近千年的歷史,從范仲淹創辦的范氏義莊,到明清江南地區義莊的發展,再到近代義莊的變遷和消失,并以無錫蕩口的華氏義莊為個案,對華氏家族進行述略,并對華氏不同義莊的創辦、功能描述、運作管理、與傳統社會的關系等做了全面描述。書中著重對華氏義莊在祠堂祭祀、義塾助學、義冢助葬、社會救助等方面的主要職能做了介紹,包括對其管理體制的介紹,如設董事、司事實行任期管理,決策監管層與管理層分設,聘用催租人(租扇仆)負責收租;對其運營模式的介紹,早期華老義莊主要依靠收取佃租,獲取佃米作為收入來源,后來華氏新義莊還有存典生息、投資商業的收入來源;在義莊收入分配上,最初范仲淹初創時,“自遠祖而下,諸房宗族,計其口數,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是族人的普遍福利,發展到明清時期,華氏義莊除了救濟族中貧窮及孤寡老疾之人外,還有用于宗族教育、祭祀、教化和對地方貧困人群的救助開支。書中評述:“義莊在北宋由范仲淹始創,此后連綿千余年,成為各大宗族聲望的標志。通過族產共有的形式,義莊在某種程度上平衡了貧富差距,維持秩序。義莊承載了系列社會功能,它予族內弱勢群體以贍養,為子弟提供教育,設置義冢使窮人得以體面下葬,參與各類社會公共工程等。一般認為,義莊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彌補了官方在社會治理領域的諸多不足。” 

    在對義莊與中國傳統慈善機構、與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進行比較后,袁燦興博士在書中得出結語說:“歷史上的各個義莊,形成合力,關注于宗族、地方慈善事務,著力于贍養孤老、撫育嬰幼、支持教育,以及地方上的衛生事業,成為維持社會穩定、普及教化、促進向善的重要力量。創設義莊是幾代人的努力成果,創辦之后,更能維系百余年。在傳統社會中,義莊能夠從統治者手中,剝離出一片天地留給社會,并以血緣為紐帶凝聚社會力量,共襄善舉,可謂有益于宗族、有益于社會”。

    透過袁燦興博士對華氏義莊的個案描述和分析,結合我們實地考察的蘇州義莊,讓我們一覽中國傳統義莊近千年的歷史風貌,感受中國傳統慈善的歷史悠久和曾經成效的輝煌。的確,中國傳統慈善,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區,以義莊為主體的宗族慈善,以善堂善會為主體的區域慈善,以行會、會館為主體的行業社團、地域同鄉互益組織,都特別繁榮和活躍,成為扶貧濟困、服務民眾、維系族群鄉情、傳承文化的重要平臺和手段。在那個歷史時期,這些中國傳統公益慈善組織在彌補社會福利保障的不足,尤其是在災害戰亂時期,發揮著重要的社會救濟、倫理教化、社群自治多方面的巨大作用,是社會重要的穩定器,也是政府支持的治理社會的工具。

    讀《無錫華氏義莊》和參觀蘇州義莊,聯想到今天中國當代慈善家的善舉,還有盧德之先生的“走向共享”的倡導,他們一脈相承,有很多共同點。盧德之先生是一個企業家,也是著名的慈善家,還是一個慈善理論家。他在繁重的企業管理和散財做慈善的同時,不斷思考和筆耕,構筑他的當代“資本與共享文明”理論體系,不斷探尋當今中國人的財富觀和人類的文明歸宿。從最初他提出“資本精神”概念,把“拼命地賺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為神圣的事業花錢”作為資本精神的內核,進而研究資本與共享的關系,認為讓資本走向共享是財富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最好歸宿。在其最新出版的著作《論共享文明——兼論人類文明協同發展的新形態》里,他更進一步從中國最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看到了人類共享文明的發展新形態,提出“走向共享,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歸宿”。

    實際上,不論是最早的北宋時期的范仲淹,還是明清時期創建華氏義莊的華麟祥、華進思、華鴻模,還有蘇州建松鱗義莊的潘遵祁,建丁氏濟陽義莊的丁錦心,建蔣氏義莊的蔣兆烈,他們都是中國傳統士紳中的精英,從小接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教育,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做官時治理社會、造福百姓,回鄉后與族群鄉里共享財富。范仲淹在為官時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晚年想到的身后事是用養廉薪俸購置田地,讓范氏族群共享。而他的創新性制度設計是將自己積攢下的俸祿購置田地捐出,轉而變成一個有獨立財產權和運作分配規則的可持續公益性實體,讓宗氏族群及孤寡鰥獨者共享租佃收入。因此九百多年前的義莊,已經很類似于今日臺灣所稱的公益財團法人,與我們今天大陸的公益基金會法人治理結構也很近似。由義莊到善堂、善會,到今天的慈善會、基金會,將共享、救助的對象由族群擴大至鄉里,乃至全社會需要救助的弱勢群體,這是近現代中國慈善的發展演化,但從本質上看,從范仲淹到今天的中國慈善家群體,他們都是超越個人對財富的擁有、追求個人精神價值實現和人間大同的“共享主義”踐行者。因此,由范仲淹創設的“范氏義莊”可否稱作中國最早的民間慈善基金會?其開啟的義莊慈善實踐,可否視作近千年來中國士紳開展的族群“共享主義”實驗?

    從豐富的中國傳統慈善中發掘價值,觀照今天中國的公益慈善現象,從古今中外的慈善異同比較中來鏡鑒今天中國公益慈善界的創新創造,才有視野和境界!

    (本文作者系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

    ■ 劉選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成人伊人亚洲人综合网站222|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激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伊人成年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色狠台湾色综合网站|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