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為一家NGO,古村之友致力于保護鄉土文化設施、保護古村落,并用“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在全國培養了規模可觀的志愿者和“新鄉賢”群體。 激活鄉村社區,比較難做到的就是找到有愛心敢于做公益事業的牽頭人。 對于新鄉賢,我們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敢于為鄉村做好事,做好事就是鄉賢的重要特征。當前的鄉村發展不起來最大的原因就是失去的凝聚力,什么是最好的凝聚力?就是搞這一些具有文化和榮譽感的事業,會有大量的人因為這樣的公益事業凝聚起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破舊老房子的修復。鄉賢向我們申報,我們啟動籌款,籌款的過程當中形成本地力量的凝聚。而本地力量凝聚之后動員線下資源,形成各種非貨幣型資源的供給,比如說捐書、捐建材、捐設計的,同時媒體也參與。干成之后上功德碑,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修好之后最后變成當地的一個公共空間,而背后就凝聚了這一個地區的活力。 讓公眾通過自發的力量搭建平臺籌建起來,比房子重要的是我們重新激活了一個鄉賢,讓鄉賢參與到新時期的鄉村治理和發展中。新鄉賢先做好事,做好事帶動生產,最后形成鄉賢理事會,還有鄉賢基金會。 與城市社會發展相反,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文化發展反而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因為只有文化和社會凝聚力的形成,才能夠解決廣大鄉村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