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社會創新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年檢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災害應對需要更多樞紐性救援平臺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社會創新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年檢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災害應對需要更多樞紐性救援平臺

    目前,社會組織已經被引入政府救災體系。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在第28個“國際減災日”前夕,10月12日,以“減災教育與政社協同”為主題的第四屆公眾減災教育論壇在成都舉行,吸引了包括壹基金、四川省減災中心、四川省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統籌中心、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等80余位國內外防災減災行業內專家、學者參加,以期在理論、政策和實踐層面達成更多共識并有所產出。

    當日,政社協同中的“中間支援組織”“屬地救援”“災害意識”等話題成為熱議的焦點,還有一些在救災中不可回避的話題也被頻頻拋出。

    壹基金主持機構日常工作的副秘書長李弘表示:“減災、救災和重建中,公眾參與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是捐款者或志愿者,每個人都能提升自我應對能力減輕損失就是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的一種體現?!?/p>

    “樞紐型”平臺逐步建立

    當下,民間救援力量已經成為我國自然災害搶險救災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員。

    2008年汶川地震,民間救援力量首次在國內嶄露頭角,剛剛成立不到一年,號稱為中國民間專業、獨立的純公益緊急救援機構“藍天救援隊”參與到緊急救援中,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務,贏得公眾贊譽。

    民間救援力量在汶川地震中的出色表現,使得各種民間救援力量相繼出現。但在歷次災害救援中也有一些不經報備、不聽指揮的民間救援隊,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眾對民間救援的信賴。

    如今,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民間救援力量也日益成熟,有若干個具有相同屬性的平臺型、樞紐型組織出現——“壹基金救援聯盟”“基金會救災協調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人道救援網絡”“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等各種救援平臺相繼成立。 

    2009年5月12日,壹基金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基于汶川地震中眾多民間救援力量發揮的巨大作用,正式成立“壹基金救援聯盟”,為民間志愿救援隊提供支持和服務,聯合全國各地的志愿救援力量,逐步完善、整合、擴大救援隊伍,普及公眾安全和救生常識,以更好地配合政府應對和防治各種災害,開展救援工作。

    2011年和2014年,壹基金又分別成立了基于社區賑災和服務等公益組織協同的聯合救災網絡和發揮企業特長的企業聯合救災平臺。

    2013年4月29日,雅安地震后第十天,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壹基金聯合發起的“基金會救災協調會”正式成立?!盎饡葹膮f調會”有三項職能:促進基金會救災行動與政府救災計劃的融合與互補;對參與救災的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團隊進行聯合資助;促進基金會之間互通信息及協調行動。

    2014年4月7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防災減災宣教中心舉行了“人道救援網絡啟動大會”。國際美慈組織、藍天救援隊等國內外29家公益組織共同組建。

    2016年6月13日,“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在北京宣布成立,主要職能是:參與防災、減災、備災、救災相關政策的制訂,建立社會力量救災協調機制,建立民間防災備災體系,搭建慈善救災信息溝通平臺,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和技能培訓等。目前包括單位和個人在內共有53家成員。

    李弘認為,中國社會組織參與民間救援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資源較為充裕;第二類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第三類資源和救援力量相對薄弱,但參與救災的意愿強烈。這三類中,不論哪一類型都需要相互協調、協作,實現高效有序救災。

    基金會統一與政府對接協同配合,這有利于國家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浪費、不重復,有效投入到補充的角色中?;饡绾螀f調發揮自身角色這是其一。另外,基金會如何與政府合作,這需要政社對接的機制來實現。

    在李弘看來,這種協同,一是體現社會組織在資源上高效協作;二是體現在回應社會問題需求上高效協同。社會組織之間因為使命不同回應的專業內容也不盡相同,在專業需求和匹配上,這些網絡已經十分清晰,明顯發揮著作用。以前,社會組織大多根據自身資源、捐助方要求和機構使命直接回應社會需求,這就顯得單一和無序,現在有相同專業目標和相同協作的社會組織協作起來,針對某一個社會議題擴大項目范圍和項目量,從而產生更大社會效應。目前災害救援中,社會組織分工協作越來越井然有序,也越來越高效。

    救援網絡倡導“屬地化”

    李弘介紹說,壹基金參與社會組織協作相對較早。2009年成立“壹基金救援聯盟”后,2011年成立“壹基金聯合救災網絡”,到目前已經推動19個省一級的當地社會組織形成協同、協作的救援網絡。壹基金的理念是要把屬地的社會組織培養起來,災害一旦發生,根據需要,省、市、縣各級社會救援力量就地參與救援,不再需要更遠距離的社會組織趕赴救援。

    一組統計數據也為壹基金推行的社會力量屬地化救援作出了應證。

    根據壹基金披露,2017年壹基金救災聯合網絡參與救災共有90多次,但壹基金員工到達災害現場不超過5次,大部分救災行動通過在區域中心城市屬地建立備災倉庫,由壹基金聯動企業和籌款平臺支持當地社會組織開展救援。

    “屬地社會組織通過聯合救援機制進行協作,哪些災害需要省會城市組織趕赴救援、哪些只需要市、縣級組織趕赴救援,壹基金在其中起到物資協調和支持的角色。在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和地方災害管理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構建這個系統后使得社會組織有序、規范、高效運作,細分化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幫忙不添亂?!崩詈胝f。

    “政社協同”的政策推進

    早在2015年10月8日,民政部就發布了《關于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的指導意見》,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堅持“政府主導,統籌協調。鼓勵支持,引導規范。效率優先,就近就便。自愿參與,自助為主”的原則,根據救災工作不同階段的任務和特點,在“常態減災階段、緊急救援階段、過渡安置階段、恢復重建階段”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充分發揮優勢,積極參與救災工作。

    2016年5月5日,民政部救災司會同國家減災中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愛德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在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舉行了主題為“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協同”首屆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桌面演練。

    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2017年1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各級政府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加強政府與社會力量、市場機制的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017年9月20日,四川省有關部門正式批準成立“四川省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統籌中心”,承擔全省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日常協調、信息溝通和資源統籌等工作。據悉,政府采取組建專門事業單位的形式,對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進行統籌,這在全國尚屬首創。

    李弘認為,民政部建立應急協調平臺,四川省民政廳積極響應民政部門指導意見,推進成立“四川省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統籌中心”是一種信號,中心成立本身就是政社對接的標志。

    李弘說,四川中心成立前后,全國十幾個省(市、區)都已經先后出臺了關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的省級意見,并通過設立各種類型機構協調政社對接工作,這表明社會組織參與救災工作已被納入政府規劃,從而實現高效有序的目的。

    提升每個人的災害應對能力

    設立防災、減災機制的根本目標是讓每個人都掌握應對災害的知識和技能。李弘表示:“無論是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學校、社區,壹基金的愿景是,在災害領域每一個人并不一定是捐款者或志愿者才是盡我所能、人人公益,如果每個人都能提升能力應對災害,有效減少損失,就實現了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當災害發生時,每個人都能達到自救、互救,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當大部分災害在家庭和社區層面就能完成救援,不需要政府救援時,就能節省政府很多公共資源,這對于整個社會的效益來說是最大的?!?/p>

    “應提醒每個公眾重視安全、重視教育、重視減災意識養成?!崩詈胙a充道。

    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鄭增儀也認為,要把各地區各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利用,建立防災減災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域外>>>

    美國救災志愿組織聯盟(NVOAD,以下簡稱為“聯盟”)作為成功運行四十多年的社會組織,不僅成為美國社會組織災害應對的樞紐型行業機構,還獲得美國政府的認可,于1997年與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簽署了正式備忘錄,成為國家應急反應協調中心常設的非政府組織代表成員,從而形成了政府與社會在災害應對領域的共治格局。

    1969年“卡米爾”颶風造成259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7.8億美元。當時很多社會組織涌進了災區,但由于缺少信息溝通和總體協調,導致各組織救助出現重復性甚至惡性競爭,使得災害救援工作受到了極大影響。

    為此,美國紅十字會、救世軍等七大社會組織于1970年發起成立了該聯盟。經過四十多年的磨合發展,該組織已經成為美國政府和志愿者、社會組織都認同的,致力于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社區抗逆力建設的非營利性且無黨派性質的會員制聯盟組織。

    目前,聯盟是享有501C(3)條款免稅地位的社會組織,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的阿靈頓,在美國所有州和海外領地都建立了分支機構,已經形成覆蓋全國的救災網絡。目前聯盟會員包括有影響力的56家全國性組織,以及56個州級救災志愿組織聯盟,這些聯盟分支還代表著地方各級聯盟以及數以百計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會員組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成人|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 18和谐综合色区|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曰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络|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0|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亚洲VA欧美va国产va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