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社會創新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河邊村,一位大學教授的扶貧試驗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社會創新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7年08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河邊村,一位大學教授的扶貧試驗

    通過規劃,河邊村展露出全新的面貌

    “國家在2011年制定了到2020年消除貧困的目標,這是國家自推動扶貧工作以來決心最大、資金資源投入也是最大的扶貧行動,其力度前所未有。河邊村深度性貧困綜合治理實踐是在中國公益界集體支持下,在精準扶貧場域中發揮獨特性作用的成功案例。”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從事扶貧研究超過20年,他于2015年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河邊村注冊成立的“小云助貧中心”,做出了一個公益資源和政府資源合作的樣本,這一樣本被廣泛傳播和學習。

    那么,小云助貧中心所做出的這一成功樣本,其發起成立有著怎樣的背景?項目的模式以及產生的影響是什么?其模式是否具備可復制性?接下來又有怎樣的規劃呢?為此《公益時報》對小云助貧中心發起人李小云進行了專訪,一起來聽聽他與河邊村的故事。

    為什么做河邊村項目

    2015年3月,小云助貧進駐云南省勐臘縣瑤族村寨河邊村,短短兩年的時間,河邊村項目已經得到云南省政府的認可,并在全省推廣。

    在李小云看來,公益組織要想成為中國政治社會變革中的一個積極力量,必須明確如何和政府建立起一個比較積極的關系模式,這個關系模式基于兩個條件,一個是確保中國的政治社會相對穩定,不能制造斷裂和麻煩,另一個是服務于這個關系構建之間要能夠提高資源的互補性,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不要產生浪費。

    “政府和公益組織用于發展的資源,用于解決社會問題的資源,要能夠產生互補性,提高效率,這個互補性在于過程中民間組織本身要能夠呈現出的獨到的作用。要讓公益組織的作用、地位不可動搖,不可或缺,那么,再回過頭來看今天的公益是否做到了這點呢?還差很遠。”李小云強調。

    作為較早開始研究扶貧問題的學者之一,李小云認為在開展扶貧工作中,資金、思路、政府的領導和規劃都是不缺少的,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到達貧困的“最后一公里”,這個問題還解決不了。

    在李小云看來,扶貧工作是一項非常科學和嚴肅的工作,需要很高的技能,而公益組織應該不斷去探索和學習,因為它有這個使命。作為研究扶貧問題的學者,他想做一個實驗,看公益組織怎么在“最后一公里”做到讓政府和老百姓都需要,將政府放在“最后一公里”的錢花得專業和有效。

    上世紀90年代,李小云曾經去過勐臘縣,那時候當地留給他的印象還很不錯。兩年前,當他再次來到勐臘縣,到河邊村做扶貧調研的時候,他被村子里的情況深深觸動了。

    因為這里沒有一處像樣的房子,村里的孩童光著腳在冬日冰冷的地面上行走和玩耍。農戶居住分散、交通極為不便、生產生活方式落后、社會發育程度低、貧困程度深、自我發展能力弱、脫貧主觀能動性不足等問題突出。

    為什么不能夠沉下來,利用自己的學術成果,配合黨委、政府和當地村民一起探索實踐,為河邊村開出一副發展致富的良方?

    于是他決定留下來,在這里開始他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實驗。

    勐臘縣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與老撾接壤。下轄的河邊村是一個藍靛瑤自然村寨,背靠熱帶雨林,每到甘蔗成熟的季節,總有野象來啃食莊稼,甚至還發生過闖入村里的情形。由于交通非常不便,河邊村在整個勐臘貧困縣可以說是條件最差。

    由于交通、道路情況太差,只要一下雨,村民基本就被困在家中。并且,村里的很多人家都處于負債狀況。李小云經過調研發現,河邊村2014年到2015年的每戶平均收入是13277元,人均純收入是3193元,遠低于2014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10489元,也遠低于云南省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56元。

    因此,如何解決河邊村這樣的結構性貧困,是李小云實驗的初衷。

    為河邊村開出一副發展致富的良方

    2015年3月,小云助貧中心在勐臘縣民政局注冊成立了。勐臘縣各個部門在小云助貧中心注冊過程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縣扶貧辦作為業務主管部門、縣民政局作為登記管理部門支持小云助貧中心獲得了合法的身份。

    據李小云介紹,小云助貧中心的全職人員目前只有三人,一個專職項目官員,一個司機兼項目官員,還有一名會計。小云助貧中心項目的執行通過動員和吸收各種類型的專業志愿者來完成,這些志愿者包括李小云的同事、學生、通過招聘到的專業志愿者,例如房子設計的志愿者等。

    “對于深度貧困的群體來說,若讓他們的收入提高20%(而全國農民的收入每年增長率為9%~10%),按照這個水平,農民永遠無法脫貧,所以我們提出,河邊村要走出收入陷阱的話,收入至少提高100%。”這是李小云經過詳細計算得出來的結論。

    基于這一結論,李小云提出河邊村必須發展復合型產業。

    “我們分析了當地的特點,比如自然資源、氣候資源等,最后我們決定,可以利用當地的氣候資源優勢,比如冬能避寒、夏能避暑;同時在當地的熱帶雨林里面,有亞洲大象等自然資源、旅游資源,還有瑤族自身的少數民族文化。可以把河邊村打造成一個小型會議村,以會議、培訓為主,再加上度假、休閑旅游、親子活動等,作為一個主導產業。按照這個主導,我們有了自己的公益產品,叫做瑤族媽媽的客房。”李小云介紹道。

    在此基礎上,李小云理出了河邊村的項目模式:

    第一,發展主導性產業,河邊村這個地方有著很多的優勢,全方位的氣候資源、熱帶雨林景觀、附近還有望天樹景區這個旅游資源。基于這樣的判斷,李小云計劃將河邊村打造成高端會議經濟旅游小鎮。房子蓋好之后,前來旅游、開會的人可以住在瑤族人家的客房里,與他們一起生活,形成“嵌入式”居住,讓農民的收入實現大幅度的提高。這是李小云勾畫的脫貧藍圖上的主導性產業。

    第二,發展輔助性產業,“小云助貧”項目組通過微電商平臺,瞄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中高端消費人群,打造河邊村小組“天然雨林雞蛋”品牌。“天然雨林雞蛋”直供上海、北京等地,賣到10元一個,為村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據李小云介紹,未來還將開發包括古法紅糖、蜜柚、芭蕉、木瓜、蜂蜜等在內的一系列天然產品,同時,也會發展冬季蔬菜,增加輔助性產業的內容。

    第三,發展基礎性產業,即當地現有的種植業,比如水稻、玉米、甘蔗等。

    “這三個層次加起來,農民的收入就不止原來的水平了。”李小云說,不解決收入增長的問題,他們就只能在貧困的陷阱里打轉。

    “我們計劃在三年的時間里,實施以生態健康和經濟宜居為原則的人居系統的建設,幫助村民擺脫居住和環境對收入積累的消解;完成村內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基本建設,使其不再成為改善升級和生活的障礙;建設高產值、市場導向型的生態型生產升級系統,擺脫對雨林資源的依賴和破壞以及長期低收入的狀態;發育人人參與的公益型鄉村治理模式,改變貧困鄉村服務和治理的落后局面。”李小云表示。

    實現政府資源與公益資源的結合

    規劃的落實需要資金的支持,通過與政府、公益力量的結合,中心找到了一條協力發展的路徑。

    來自政府的配套資金有1000余萬元,用于建設住房和基礎設施等。為了不增加農戶的債務,小云助貧中心先后于2015~2016年兩年,通過騰訊“99公益日”為河邊瑤寨的村落建設和瑤族媽媽的客房建設進行了公眾籌資,分別籌集善款110余萬元及60萬元。通過與具有公募資質的機構——愛德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簽訂了項目執行協議,全程監管善款的使用情況。

    通過這種機制小云助貧中心還吸引了招商局基金會、澳大利亞大使館等機構對項目的捐贈,由“99公益日”籌集的善款及其他資助機構獲得的善款共計達300余萬元,主要用于村落景觀建設、示范樓居、示范客房的建設以及瑤族媽媽客房裝修的材料補助等方面。

    “99公益日籌款的那部分錢會給農民部分補貼,一戶兩萬多元,用于窗戶、被褥、燈飾等錦上添花的裝飾。例如做瑤族媽媽的客房,如果沒有政府投資建設的房屋和基礎設施,我們的工作也是無法開展的。這就說明了公益資源一定要用到技術含量最高的地方,不能取代政府的資源。”李小云總結道。

    “做一件事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有創新、要專業。我們的工作方式就是在政府的領導下,補充政府工作之不足。通過彌補政府工作的不足,創造公益組織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在政府開辟的場域中發展,呈現自己獨到的作用,進而從根本上奠定公益組織在社會中的作用,讓大家看到你的價值。做出成績后,社會就不能否認你的價值。”李小云強調。

    在這種扶貧模式下,政府和公益組織實現了很好的結合。然而,這樣的結合也存在很大的挑戰。

    “小云助貧中心把一種非常現代的理念植入到了一個非常傳統和落后的村莊里面,這中間存在一個很大的斷層,在管理、市場化方面都存在斷層,農民跟不上,也不可能組織起來做這樣的事情,所以這也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如何同農民建立一種關系,一種機制,去展開工作。”

    李小云告訴記者,他們在當地遇到的問題是其他公益組織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是更深層次的問題。“第一,公益組織把一種先進的、現代化的理念引到鄉村以后,如何讓這些理念變成鄉村自己的?這個挑戰是很大的,我們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們在探索,因此現在放慢了速度。第二,公益組織創新到了第二階段之后,如何能夠幫助農民創新,讓農民自主和市場對接,這個難度太大了。現在一般的做法是公司加農戶,但有的時候這種做法并不理想,所以我們現在做的事情確實是遇到了公益行業的一個瓶頸,治理和創新能力不足。現在的問題是,當地農民還是依賴小云助貧,而外界還沒有真正了解當地人自身的需求,以及他們的能力在哪里。”

    “小云助貧計劃在楚雄幫助UNDP和云南省婦聯做一個項目點;計劃在五指山幫助UNDP和海南省政府做一個項目點。在恩施,我們將為新湖集團扶貧社區提供公益方案支持。這說明我們的項目模式是可以復制的。”談到小云助貧未來的規劃,李小云談道。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和市場對接,如何營銷。目前的情況是,當地項目還不能離開小云助貧中心,當地政府也沒有能力接手,所以我們也有一個規劃,未來可能通過社會企業的形式來做這些工作。”李小云強調。

    ■ 本報記者 李慶 皮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亚洲图片综合区| 久久一本综合| 色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综合色|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欧美久久天天综合香蕉伊|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欧美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0|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狠狠色综合网站|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久久青青色综合|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