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張明敏 8月8日21時19分49秒,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約20千米。截至13日20時,九寨溝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難者身份已確認),525人受傷,6人失聯,176492人(含游客)受災,73671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倒塌76間)。 8月9日7時27分,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截至10日,精河地震造成32人受傷(3人重傷),307間房屋倒塌,5469間房屋裂縫受損。 短短10個小時,我國兩地接連發生高強度地震,對于在地震救災中發展起來的我國民間公益和民間救援來說,既是挑戰,也是一次接受檢驗的機會。 九寨溝地震后,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基金會救災協調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地震應急救援專業委員會聯合四川團省委設立的“四川省社會組織和志愿協調中心”于9日在成都成立,并迅速在九寨溝縣城設立工作站,協調志愿者和社會組織有序參與。 《公益時報》記者于10日中午從在中心負責協調的四川原點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長劉劍鋒處了解到,截至10日中午,工作站已登記隊伍共50支,救援人員608人,正在開展物資發放、轉移游客、調研災情等工作,壹基金的物資發放量比較大。9日一日共登記了1200名志愿者,協助發放物資等。對于接收到的災區求助、需求,工作站在核實信息后,會協調力量前往。 在前方救災的同時,后方對震區群眾的捐贈也迅速展開,多家基金會在網絡平臺為兩地救援和重建開啟籌款項目。 9日,針對九寨溝地震,民政部還發布了《關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抗震救災的公告》,對社會組織開展募捐、數據統計、信息公開等作出了要求。《公益時報》記者在第一時間對已推出兩地地震救災募捐項目的基金會進行連線,了解他們目前的救援、籌款情況和對捐款使用的大致規劃。 救援隊伍:50支趕赴災區 8日,九寨溝地震當晚,由民間組織發放的《808九寨溝7.0級地震救援社會組織信息登記表》就通過網絡等相關渠道開始傳播,這份登記表讓有意愿前往救援的民間力量通過登記獲取相關救援協同信息。 而在災害救援中,有過數次信息研判經驗的民間救援組織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承擔這次救災的民間信息研判工作。 該中心負責人郝南在接受《公益時報》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9日),根據登記表信息顯示,已抵達前方的救援隊伍數量有20支,報備和備勤的隊伍數字為70支左右,正在前往災區的民間救援隊伍為50支左右。” 這一數字也被正在一線救援現場的四川原點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長劉劍鋒證實。 “已經抵達現場的民間隊伍為20支,現場志愿者約800名,現在仍有隊伍陸續抵達現場。”劉劍鋒說。 郝南強調:“當前,災區道路已經由當地交管部門管制,所有車輛不得進入災區,只能允許災區車輛駛離,希望民間志愿者隊伍不要再貿然前往,以免阻塞交通。” 不同類型平臺承擔不同工作 基金會救災協調會由多家基金會聯合組成,視災害級別,啟動響應機制。各基金會成員單位會在第一時間對災害情況討論、研判,及時跟進最新的動態,決定是否采取聯合行動。 9日,基金會救災協調會秘書長徐凡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當前,景區仍約有3萬名游客需要疏散,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疏散景區游客,政府主要在做這方面工作。基金會救災協調會負責聯合協調,不會去指揮民間組織的具體救援行動。” 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協調委員會則是一個協調、共建平臺,并不直接開展救災工作。9日,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協調委員會將對已經抵達災區的民間救援隊伍提供協調和幫助,還未抵達或即將出發的民間救援隊伍通知等待備勤,與政府積極溝通。 該委員會主任委員丘仲輝表示:“九寨溝地震,隨著信息的逐漸擴散,災情也日趨明朗。一些山區不便行進地段,政府也正在逐步了解和確認情況。中國慈善聯合會當前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積極了解災情;二是就地就近為已經抵達現場的民間救援組織做好協調工作;三是讓較遠地方的組織做好備勤,與政府協同有序開展協調救災。” “當前,民間救援在公眾認識層面逐漸提高,本次多家民間機構聯合設立的四川省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協調中心,各家都承擔著不同的救災職能。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承擔協調民間組織工作,基金會救災協調會承擔基金會互通信息及協調行動、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地震應急救援專業委員會承擔災害信息技術支持工作。”丘仲輝說,“我們倡導不同類型的平臺承擔不同的協調工作。” 中國扶貧基金會: 晝夜馳援、理性救災 后期工作分四個方面 9日凌晨,首批前往災區的中國扶貧基金會中扶人道救援隊及人道救援網絡12人已在九寨溝縣扶貧辦設立了前方指揮部。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王鵬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將人員、裝備向政府部門報備,接受統一調度;同時進行災區需求評估,前期最重要的疏散游客工作昨晚基本完成,接下來關注當地群眾的生活需求,基金會已經在與九寨溝縣幾個受災嚴重的村鎮對接,統計過渡期口糧、帳篷、棉被、衣物等需要。今天(9日)下午,根據需求調研情況,首批129頂救災帳篷、1000床棉被、2000件防雨布、2000件雨衣已經從成都備災庫起運至災區;還有就是進一步了解災區房屋倒塌情況、貧困戶情況,為過渡安置和災后重建做基礎性調研。” 王鵬認為,這次地震雖然震級很高,但由于震中在景區,人口密度不是很高。而且當地政府經歷過幾次重大地震災害救援,經驗豐富,此次應急處理非常高效。所以,如果在緊急救援階段,政府力量能夠覆蓋,那么社會組織應該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入到過渡安置和災后重建方面。 在籌款方面,截止到10日中午12點,騰訊公益網友、支付寶平臺網友分別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257萬余元和105萬余元。此外,廣發證券、天齊鋰業和一汽大眾各捐款100萬元,方正證券捐贈55萬元,東興證券、山西證券各捐贈20萬元,還有很多愛心企業和合作伙伴正在積極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溝通中。 對于救災捐款怎么花,扶貧基金會已經有了基本的計劃。 “我們一直倡導‘以人為本,理性救災’。震中阿壩州及震區附近的文縣、舟曲等地本身就是國家級貧困縣或省級貧困縣。而因災致貧、因災返貧是我國貧困問題的重要成因之一。地震前,當地有的縣本來已經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這一震,房子塌了,老百姓可能重新陷入貧困。這是社會組織應當關注的問題。”王鵬說。 王鵬表示,不管能籌到多少資金,中國扶貧基金會計劃20~30%的資金會用在緊急救援階段,做好災區百姓的生活保障;70~80%資金將關注過渡安置和災后重建等長期可持續性救災扶貧項目,主要用于四個方面。 一是受災貧困家庭的過渡安置。有的群眾房子雖然沒倒,但是墻體開裂,不能再住,至少得半年時間住在安置房,基金會將根據調研情況、政府救助情況來考慮建設臨時板房或開展住房補貼項目。 二是災區貧困縣內貧困鄉村的重建發展。基金會可以把“美麗鄉村”、“善品公社”等品牌項目的成熟經驗、發展模式帶到災區,幫助災區貧困百姓脫貧。 三是災區貧困家庭的教育和醫療支持項目。前不久中國扶貧基金會和螞蟻金服啟動了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希望把這個項目引入,減輕因大病而陷入貧困的家庭的經濟負擔。 四是社區減防災項目。中國是地震災害頻發的國家,四川盆地處在龍門山地震帶,對于當地的老百姓來講,怎樣提升災害防范應對的能力非常重要。基金會將從災區中小學生入手,做減防災教育培訓。希望通過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通過家庭帶動社區。 壹基金: 募捐總額超1300萬元 8支隊伍前往災區 在此次九寨溝地震救災中,壹基金救援聯盟和聯合救災網絡響應十分迅速。 (下轉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