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14個世紀前,晉代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都到過釋迦牟尼誕生地——尼泊爾的藍毗尼,唐代著名的尺真公主與松贊干布的聯姻更是成為一段佳話。 14個世紀后,在中國倡議“一帶一路”與中、尼兩國建交60余年的大背景下,兩國紐帶的維系和加固更迎來了新的機遇,一批中國民間組織紛紛開始嘗試“出海”。 2017年7月1日,300輛山地單車踏著西行的足跡,飛躍喜馬拉雅山脈,向著釋迦牟尼誕生地尼泊爾定向投放,為當地山地居民的出行尋找解決方案。 開車僅能行駛一小時的國度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傷亡人數過萬。北京一家名為慈愛公益基金會的公益組織負責人曹翔前來參與民間救援工作,這支基金會中大部分成員來自一個組織“越野e族”,有著越野經驗的同時,讓他們對于道路出行格外關注。 其后,曹翔又多次和朋友們來到尼泊爾,與當地居民深入交流后,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擺在了曹翔的面前。曹翔發現在尼泊爾當地車輛所能行駛的道路非常有限,大多數尼泊爾居民均居住在山間與山為伴,出行均靠步行,孩子們為了上學或者歸家,一旦出行需要走上4天的時間,即便當地有汽車,但限于山路繞彎,不易通行,孩子們只能步行就學。 經過多方調研后,一拍即合,曹翔決定通過基金會的資源向尼泊爾捐贈一批山地單車,一個名為“佛國單車”的山地居民出行計劃就此成行。 根據北京慈愛公益基金會的計劃,今天將向尼泊爾方面捐贈300輛山地單車,未來陸續會有更多輛山地自行車捐贈到這里。 同時,根據當地居民的出行習慣,基金會還為單車進行了改良,安置后座承載物品。 據悉,此次北京慈愛公益基金會在尼泊爾捐贈山地自行車的善舉受到尼泊爾政府高度重視。7月3日,尼泊爾總統班達拉在總統府親自接見基金會成員一行,并詳細了解捐贈項目狀況,感謝中國民間組織對尼泊爾人民的幫助,期望未來有更多的公益項目落地尼泊爾。 多元方式,讓公益不難 2017年7月1日,基金會正式將“佛國單車”項目落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日后將考慮以多種方式幫助項目可持續發展,比如“以商養善”、“海內外項目結合”、“多元合作”等。 王璇是北京慈愛公益基金會的秘書長,有著多年民間組織從業經歷和社會創業經歷的她儼然已經成為公益慈善界的“老兵”。在王璇看來,用商業的模式解決公益的問題,是使公益項目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另外,基金會的慈愛體育項目也將與尼泊爾地方體育運動融合,將已有資源的社會價值最大化。 創始成員國受益“一帶一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尼泊爾作為最早響應的20個創始國家之一,在受惠于“一帶一路”的同時也成了最早一批支持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友好鄰邦。 6月20日,中、尼雙方舉行了第十一輪外交磋商,要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入開展各個領域的互利合作。包括高層互訪、貿易投資、能源、旅游人文等,其中有一個災后重建,內含公益慈善。 這是雙方公益領域合作的一個新起點和其中的一個側面,在捐贈形式、公益深層次形態和公益走出國門上都有重大的創新,有利于中國民間組織走出去。 “‘一帶一路’海外扶助項目是中國非常重要項目,鼓勵中國民間組織走出去過程中,受到政府的非常大的支持,帶著物資和項目來到這里,希望能夠給尼泊爾人民帶來物資和精神上的一些影響,前期將300輛單車投放加德滿都的山地地區,給這里的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未來會有更多輛單車逐步投放。”王璇說。 尼泊爾前總理、尼泊爾聯合馬列黨派主席奧利先生也光臨現場,他高度評價這一項目,并表示近年來,中尼兩國在各個領域的雙邊互動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公益慈善領域的合作讓他感到兩國的合作關系又上了一個新的層次。 毫無疑問,中尼兩國的關系正處在歷史最佳時期,再加上“一帶一路”的倡議,如今一批批公益先行者,紛紛跨出了國門。 “中國民間組織的海外步伐是在欣喜中伴隨著種種挑戰,而相比于商業組織,民間組織的這種挑戰甚至于更大,所以每一次行動的成果都是來之不易,也讓人倍感欣慰。”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海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包勝勇教授說。 (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