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環保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推動國有企業綠色供應鏈模式復制 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因認為在巴黎協議中美國承擔不公平的責任而退出該協議不同,在、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副主任賈峰看來,中國正進行著一場生態革命,而這場革命的目的,是通過資源約束、環境約束,讓后代人的發展機會不被當代人所剝削,而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中國正在不斷努力。 “中國新的五年規劃中提出要加速推動電動汽車、核能、風能、太陽能產業,2015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投資額達到了1029億美元,占全球投資總額36%,而截至201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從2010年的25%提高到了36%。”賈峰說道,“除了在清潔能源方加大投入力度,在環保領域的法制建設方面我國也在不斷完善,隨著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截至目前審結的環境資源案件達13.3萬件,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2.9萬余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法院共受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一審案件112件。這些都表明我國政府正在不斷加強環境治理。” “不可否認,我國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依舊嚴峻,但要實現碧水藍天,不能單單依靠政府,而應該讓更多的企業與公眾參與進來,企業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應該積極參與,此前阿拉善所推行的房地產綠色供應鏈行動經過1年多時間的實踐,已經形成了成功模式,讓企業自主加入,自覺遵守環保公約,在整個行業的供應鏈中實現綠色、低碳、環保,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環保部已經著手在國有企業中推動綠色供應鏈模式的復制,讓更多行業、更多企業通過這樣的模式,實現綠色環保,成為政府力量外的有效補充。” 阿拉善SEE基金會理事長許小年:保障公眾對環境資源的“確權” “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發展之快,時間之久在世界范圍內非常罕見。但在高速發展的背后,是不斷的壓縮成本,這其中包括環境成本,只是一味地強調發展速度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后果非常嚴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說道:“現在我國環境污染非常嚴重,脆弱的生態已經無法再支撐社會的高速發展,因此必須停下來認真關注環保問題,從過去關注增長速度轉向如今關注增長的可持續性,而公眾在物質生活水平提升后對環境訴求的提升讓環境保護成為了當前擺在政府和社會面前的重大課題。” 對于中國式環境治理的關鍵,在許小年看來是政府角色的轉變,以及讓每一個公眾成為檢查者、監督者,實現公眾對于環境資源的“確權”。 “過去的環境治理,中國采用的模式可以稱之為‘外部效應’,即無人承擔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后果,最終由政府來承擔,成為政府一家的事情,隨之出現的情況就是職能部門四處奔波,疲于奔命,并且與污染源之間出現了捉迷藏現象,治理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公眾沒有參與;如今,政府要實現角色轉變,把包括空氣、水等環境資源的權利賦予公眾,也就是確定權利的主體,實現政府從環保監督者向環保權利保護者的角色轉變,讓公眾共同享有環境資源的權利,一旦周邊的企業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由公眾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利,并要求企業進行環境治理,讓每一個人成為檢查者、監督者,讓企業承擔環保成本,而政府需要做的是保證公眾享有環境資源的合法權利,積極推動環境資源的‘確權’,支持民眾及民間環保組織參與環境治理。”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企業家應合力形成行業標準 環境保護議題,在當前中國關系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所以無論在政府或是民間都非常關注,但是在章新勝看來,目前中國環保領域,民間力量的參與依舊不足。 “從三中全會到五中全會,政府一直都在強調簡政放權,建立負面清單,把不該政府管的還給企業,這當中,環保領域無疑是重要的一塊,但是這些年中國民間力量的參與仍有待提高。”在章新勝看來,民間力量如何提出環保的治本之策,如何影響社會、影響政府政策至關重要。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作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民間環保組織,一直致力于中國民間環保事業的發展,2015年該協會攜手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旨在號召房地產企業響應加入,堅持綠色采購,從原材料開采源頭、生產過程、終端消費等多個角度入手,綠化供應鏈,截至目前已有89家房地產企業響應加入,占行業總規模16%,而其在活動現場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白名單》共包括577家包括鋼鐵水泥、鋁合金、木材、木制品甲醛控制四大品類577家合規企業加入。 但對于這樣成績,在章新勝看來仍舊不夠。“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作為致力于推動中國環保領域發展的企業家團體,在發展過程中推動企業倡導環保、踐行綠色低碳、運作環保項目方面都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嘗試,但作為企業家聚集的團體,如何能夠建立更具影響力的行業標準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和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同樣作為企業聚集而成的團體,都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非常強的影響力,并且制定了權威的標準。阿拉善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斷凝聚更多不同行業的企業家,推動建立更多的行業標準,并且在不斷深化和踐行中讓其成為具有權威性的行業標準,進而推動政府政策的制定。”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五任會長任志強:環保,需要接力完成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于環境保護的認識并不全面,處于逐步認識的階段。”、華遠集團原董事長任志強說道:“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之初,是希望通過治理阿拉善的荒漠,解決華北地區的沙塵暴,但在實際治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單獨治沙無法解決問題,于是我們修改了范圍‘基于阿拉善但不限于阿拉善’,我們發現要治沙就需要治理水問題,而在治水的過程中,我們又開始關注水中的生物多樣性問題,以及濕地、灘地的保護,這就是一個對環保問題不斷認識的過程,在不斷的認識中,阿拉善從沙漠中走出來,走向了全國各地。” 對于當前社會所面臨的環保問題,任志強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說:“新的時期,我們所面對的環境問題也在改變,如當前不斷出現的清潔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也帶來了新的污染,如太陽能發電需要的發電板在生產時產生的污染問題;新能源汽車在生產中所產生的污染問題,這些污染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將污染從城市轉向了公眾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新的污染問題不斷出現,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任志強看來,環保問題不再是簡單的幾家企業能夠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眾多企業攜手接力。“我們希望凝聚更多的企業,通過共同探討,共同努力,來應對可能出現的不同形式的環境問題,企業之間相互接力,環環相扣,才能實現真正的綠色環保。” ■ 本報記者 菅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