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多措并舉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中,廣東民政部門大力推動社會組織黨的組織覆蓋和黨的工作覆蓋,消除黨建“空白點”;農村社區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作用得到切實發揮;著力探索社會工作新路徑,穩定一線隊伍、規范機構發展,增強社會工作服務力量。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廣東全省社會組織共有59455個,已建黨組織8099個、黨員近10萬名,其中直接隸屬省社會組織黨委的黨組織361個。 創新發展是城鄉社區治理的驅動力。以廣州市越秀區、南沙區,深圳市羅湖區、坪山新區,佛山市南海區,珠海市香洲區等6個“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為載體,深入開展社區多元治理、綜合服務、智慧服務,力求探索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模式。深圳市羅湖區社區多元融合新機制、“活化賦權”社區治理法治化建設、光明新區社區基金會助推社區治理創新、龍崗區“民生大盆菜”創新社區治理新模式、坪山新區樞紐型社區服務平臺建設等創新經驗獲得了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獎及提名獎。廣東省確定5個地級市、14個縣(市、區)作為省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單位,農村社區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25521個村(社區)基本建成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站),覆蓋率達98.4%。全省建有2769個家庭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社區服務。 社工方面,截至2016年底,廣東全省持證社工近6萬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1254家,社會工作投入總金額超過60億元。 為提高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加強基層民政工作和社會服務力量,今年廣東省民政廳啟動了“雙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五年計劃”(以下簡稱“雙百計劃”),在粵東西北地區和惠州市,肇慶市,江門市臺山、開平、恩平等地建設200個鎮(街)社工服務站,招聘的940名一線社工全部將扎根最基層,為城鄉社區居民提供近距離的專業服務。“雙百計劃”5年將投入資金約3億元。 (據南方網) 山東:2017年社會組織發展資金項目實施方案出爐 近日,山東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印發了《2017年山東省社會組織發展資金項目實施方案》,明確2017年全省社會組織發展項目資助范圍和資助數額等內容。 在省級社會組織發展項目方面,方案提出要對社會組織創新示范點創建項目、初創期全省性公益社會組織培育項目、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項目及對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在新舊動能轉換、制造業發展和扶貧工作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省級社會組織發展項目給予資金資助。 在市、縣社會組織發展項目方面,資金將采取因素法對各市切塊分配。為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對已出臺支持社會組織發展資金政策的地區,在資金安排方面予以傾斜。今年,山東省將重點支持市、縣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建設,每市遴選不少于2家社會組織服務平臺,根據進駐社會組織個數和吸納就業人數,給予每處不超過10萬元的獎補資金;重點支持符合一定條件的初創期公益社會組織,每家給予不超過5萬元的扶持資金;重點支持參加與行政機關脫鉤試點工作的行業協會商會;重點支持承接過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獲得社會組織創新示范點創建項目支持的市、縣社會組織,不再重復支持。(據《大眾日報》) 安徽:出臺意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 近日,安徽省民政廳制定出臺了安徽省《關于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在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方面,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和嘗試。 一是拓寬參與領域。除日常減災、緊急救援、過渡安置、恢復重建、救災捐贈等五大類具體工作之外,拓寬參與領域,提出“探索參與防災備災工作”,進一步增加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路徑,豐富參與方式。 二是提升綜合協調能力。搭建服務平臺,推動建立公益性的常設救災綜合服務組織。鼓勵社會力量加強與其他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的社會力量和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聯系和協調,促進供需對接匹配,實現防災減災救災資源高效優化配置。 三是注重培育成長。大力培育和孵化防災減災救災領域各專業類型和服務特長的社會組織,加強對社會力量的普及培訓和技能培訓,幫助社會力量提升參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四是探索參與新模式。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納入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之中,加強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平臺化、組織化、專業化建設。推動“互聯網+防災減災救災”與災害治理深度融合。 五是規范參與行為。研究制定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相關規范和標準,探索建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社會力量的評估機制,完善考評進退機制,保障他們參與防災減災救災活動科學、規范、有序。(據民政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