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地方動態
災區需要一支“永遠不走”的社工隊伍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7年05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災區需要一支“永遠不走”的社工隊伍

    社工趙文艷包湯圓給特殊人群

    5月1日,初夏的映秀鎮還有些許寒意。

    趙文艷一如往常般早起,穿上社工專有的橙紅色馬甲,從汶川縣城坐公交車趕往映秀。在這地廣人稀的縣城,她當社工8年來,幾乎一半時間都在趕路。

    2009年11月,在廣東省對口援建工作組的幫助下,汶川成立了第一家社工組織——廣東大同社工站,介入災后重建。2009年底,辭去了民政局的工作后,趙文艷成了大同的一名社工。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不僅改變了山川容顏,也改變了與災區相連的個體命運。和趙文艷一樣,無數社工和志愿者的人生軌跡因地震而改變。

    災后重建的力量

    9時20分,公交車停靠在映秀鎮衛生院附近,下車后,趙文艷腳步匆匆,快步趕往映秀莞香廣場。

    鎮上的志愿者們已經搭好場地,歡迎游客的橫幅已高高掛起,40余名穿著民族服裝的志愿者悉數到場等候召集。

    趙文艷叫上幾個駐村社工,很快把志愿者組織起來,在廣場上一字排開。志愿者們被分成3個組,為有需要的游客指路、帶路,提供開水、創口貼及藿香正氣水。組織完后,趙文艷和其他社工也加入志愿者隊伍,為游客介紹映秀。

    有同事勸趙文艷中途休息下,趙文艷搖搖頭表示拒絕,“現在人不多,不累”。

    這是為了慶祝“五一”而舉辦的一場志愿者活動。自2009年加入大同社工站以來,這樣的活動趙文艷組織了無數次。

    趙文艷是土生土長的汶川人,不是社工專業畢業的她,卻對這份工作有種近乎癡迷的熱愛。

    時間回到2008年5月,汶川人趙文艷還是北京科技大學大三的學生,5月12日地震時,她正在綿陽市區,從驚嚇中恢復過來,確認家人都平安后,就趕到了綿陽體育館當志愿者。

    平常就熱心助人的趙文艷,面對無數的傷者,一股無力感卻涌上心頭,“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發發物資”。

    趙文艷說,這種無力感持續到遇見大同社工站的創始人劉靜林和周小燕。

    2009年6月,大學畢業的趙文艷回到汶川,成為縣民政局的一名合同制工作人員。而彼時,社工輔導工作正式納入廣東援建的一部分,剛剛從廣東來到汶川的劉靜林和周小燕,正著手成立大同社工站,因為經常到民政局辦事,他們很快熟絡起來。

    周小燕向趙文艷描述了未來社工的重要性,尤其在汶川災后精神家園重建過程中。受其影響,趙文艷也逐漸意識到,社工對于剛剛經歷過地震的汶川人民的緊迫性。

    2009年12月,大同社工站在汶川掛牌成立,在廣東省對口支援汶川縣恢復重建工作組的支持下,廣東援建組援助資金424萬元。

    趙文艷在機構成立之時就辭了職,加入了大同社工站。

    在汶川的社工中,與趙文艷有相同經歷的不在少數。2010年,作為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一名志愿者,畢業于南方醫科大學的荊志花來到汶川,兩年后加入大同社工站,成為一名專職社工。

    同是西部計劃的志愿者向梅,服務期滿后,選擇留在了汶川縣做一名社工。

    逆境中重新出發

    對剛走出校門的年輕大學生來說,社工的生活有著難以想象的艱辛。

    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社工們分小組到各個鎮駐站,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幾年。趙文艷被分到水磨鎮,剛到時,她找到社區,在辦公室搭了張床就住下了。

    社工收入也不高。2010年底,趙文艷的男友歐陽海兵也應聘進了大同社工站,成為一名社工。兩人初進大同時,每月只有1500元的工資,即使現在,月收入仍然只有3000多元。

    大同社工站人最多時,有30多個工作人員,在趙文艷進入機構后,陸陸續續有人離職,流動性比較大。

    趙文艷說,有的社工來了汶川,很快被艱苦的環境嚇跑;有的上有老下有小,無奈離開;還有一些人想幫災區,但空有理論知識,缺乏實際經驗。曾有持心理咨詢師證書的志愿者去安慰受災者時,聽了幾句哭訴,自己便失聲痛哭起來。

    按照約定,廣東援建出資購買項目的期限是3年。趙文艷的家人曾擔心,社工的工資低、工作穩定性不夠,曾一度勸趙文艷回體制內工作。

    家人的擔心正逐漸變成現實。

    2013年3月,3年的服務即將到期,機構的經費來源成為一大難題。當時,機構的人已經走了一大半,慢慢地,由于各種原因,其他社工也逐漸離開,最后只剩下趙文艷和歐陽海兵兩個人。

    這樣的困境,在汶川的其他社工機構中也存在。趙文艷說,除了大同社工站,其他之前進駐汶川的志愿者工作站,因人員缺乏等問題,陸續關停了。

    在趙文艷的堅持下,社工站有了轉機。2014年,汶川縣政府決定,給予包括大同在內的3家社工組織每年60萬元的購買服務,針對學校、社區、志愿者等開展項目,這可解了趙文艷的燃眉之急。而在此之前,趙文艷已經欠下了不少外債。

    “永遠不走”的隊伍

    早在機構成立之時,趙文艷和同事們就做了大量調研,了解到災區人們對心理援助的需求日漸明顯。

    在映秀做社工服務時,趙文艷了解到,當時經歷過地震的人都有心理創傷,尤其是在地震中失去小孩的母親,趙文艷說,在走訪過程中看到,有些母親精神恍惚,在家一坐就是一天,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對于這種情況,有時趙文艷竭盡全力,也無法慰藉絕望的求助者,有時求助者會因為趙文艷持續的開導,而慢慢敞開心扉。

    映秀人沈阿姨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沈阿姨在地震中失去了小孩,趙文艷帶著社工去她家,陪她聊天,一待就是半天。對于社工的開導,一開始沈阿姨基本都不理會,時間一長,也就慢慢打開了心扉。如今,沈阿姨也當起了志愿者,每次只要一有活動就會參加。

    災后重建完成,傷痛也隨著時間被抹去。擺在趙文艷面前的,是如何轉變大同社工站的服務方向。

    “災區的社工服務,要從關注精神家園的建設向關注群眾生計問題轉變”,在多年的工作中,趙文艷逐漸摸索出這條道路,“一來可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二來可以使他們的生活有奔頭”。

    地處偏僻高山的映秀鎮黃家院村是當地的典型貧困村。趙文艷從2015年起帶著社工團隊到村做工作,情況令人始料不及,“震后村民們養過蝎子,結果虧了不少錢,就灰心喪氣地等幫扶資金過日子。看見我們不是來送錢的,就趕我們走”。

    團隊沒有放棄,多次跋涉上山,挨家逐戶上門了解村民的需求,漸漸獲得群眾理解。“我們爭取到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支持,帶領20戶農家組成互助小組,以扶貧基金補助一部分、農家互助一部分的形式,養起了‘跑山雞’,并請畜牧專家上山培訓村民。”最后,這20戶人家每年都得到了幾萬元的收入。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機構成立至今,汶川大同社工站累計服務過當地10萬余人次,組建了一支130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經常服務的有300人。承辦過50個民政部、兒童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的項目,并且已經順利結項。

    趙文艷時常想,如果沒有地震,也許她會和愛人到更遠的地方看看。經歷地震后,她覺得自己要為家鄉的重建做一點事,汶川需要的是一支永遠不走的社工隊伍。

    (據《南方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亚洲欧美综合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综合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熟女少妇色综合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