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社會工作系講師 盧磊/文 社會工作在介入農民工服務的具體過程中根據服務內容和方式的不同承擔著不同的專業角色,根據實踐經驗,筆者認為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的角色主要有七個方面。 第一,直接服務的提供者和創新者。社會工作服務農民工群體的首要角色就是服務提供者,這也是社會工作應用性較強的專業特征使然。目前,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主要通過公益項目來具體運作,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理念和方法為服務對象開展服務活動,涉及個體、家庭、社區和群體等不同層面,其角色因為提供服務內容和形式的不同使得角色有所變化。 第二,發展能力的培訓者和增能者。助人自助作為社會工作的基本理念,其本質就是協助服務對象獲得能力提升并在此基礎上能夠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和困境,這也正是增權的內涵。城鎮化不只是硬生生的高樓林立和設施完備,其核心應是人的城鎮化。人的城鎮化的重點和關鍵就是農民工逐步提升適應城市新生活和融入城市社區的能力,包括工作就業、勞動保障、社會交往等,不斷提升其新型價值觀和發展能力,比如北京工友之家的“工人大學”、協作者的“農民工適應城市生活系列能力培訓”。這恰是社會工作的用武之地。 第三,社會政策的宣傳者和倡導者。農民工社會問題是較為典型的制度性社會問題,農民工還依然處在社會政策的邊緣地帶。這種制度性社會問題包含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農民工面臨的很多具體問題大都與政策法規的不足或缺失有關;二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部分農民工對相關政策法規的不了解使得他們錯失了相應的政策資源并由此帶來一些問題。社會工作在農民工服務介入過程中應扮演好社會政策宣傳者和倡導者的角色,為他們提供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同時,作為弱勢人群的代言人,社會工作者應協助農民工持續發聲并爭取積極正向的政策改變。 第四,社會資源的聯結者和整合者。資源聯結者和整合者的角色是社會工作的重要角色,這一點在農民工社會工作中表現的更為突出,這是對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福利資源傳遞率較低的突破。農民工群體問題和需求均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的特點,這就決定著社會工作在介入農民工服務不能單單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和資源。而應在充分挖掘這一群體自身潛能的基礎上,有效聯結和整合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等多方資源,在更大程度上回應和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 第五,本土服務實踐發展的研究者。現有的體制機制和如此大規模的農民工問題的交織,再加上我國社會工作還處在本土化的早期階段,這些因素使得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基本沒有直接可鑒或具有參考價值的經驗。這就賦予了農民工社會工作發展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即除了服務實踐的潛心探索外,更需要從研究的視角總結提煉經驗。社會工作者是一名服務實踐的操作者,也應是社會工作發展的研究者。即根據專業要求積累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的研究材料,并以此借助學術研究力量進一步轉化為具有理論價值和實務價值的發展經驗。 第六,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社會治理的概念,其不同于社會管理的重要一點在于更加強調了參與理念以及參與主體的多元性。社會工作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社會治理的重要選擇,這也使得社會工作在宏觀層面還承擔著社會治理參與者和建設者的角色。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能夠有效彌補政府和企業存在的不足甚至缺失,它更加關注社會邊緣人群,注重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并在當前天然地與社會公益聯系在一起。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在現階段發揮了較好的補充性作用,并逐步嵌入到主流社會服務體系之中,能夠幫助農民工群體更好地工作、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