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年檢
   第14版:年檢
   第15版:年檢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公益也能推動商業轉型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年檢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年檢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廣州市一百零八度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公益也能推動商業轉型

    大學教授、企業家、投資人……精英人士聚集在一起做公益,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2016年9月,多位大學教授、企業家、投資人共同發起成立了廣州市一百零八度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108度公益基金會),基金會通過整合全球各領域一流的精英資源,彌補現階段教育體系的不足,為中學生進行人生規劃和智慧輸出,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基金會也會關注老師和家長群體,希望在教育體系內建立“學生—老師—家長—教育公益組織”的聯動機制,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教育公益生態。

    “讓現在社會中的精英人士去影響未來的精英群體。”108度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葉峰表示,“我們的做法可能在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并且通過自己的堅持,帶領更多公益組織去做這樣的事情,肯定會產生質的變化。”

    作為一名“70后”,葉峰有著多重身份:戰略管理專家、108度資本創始人、戰略學與哲學博士、國內多所一流高校商學院兼職教授、多家基金會理事……不同身份的疊加讓他對公益與商業的關系、公益行業的發展有著獨特而深刻的見解。近日,《公益時報》對葉峰進行了專訪,希望為大家呈現公益行業內另一種聲音。

    推動智慧公益

    《公益時報》:108度公益基金會定位為一家專注于教育公益的智慧型公益組織,如何理解“智慧公益”?

    葉峰:基金會定位于教育公益,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在我們的發起人群體里,很多企業家都有大學教授的背景,所以大家實際上是有一種教育情結的;第二,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所有的社會問題基本上都是由教育缺失引發的,解決了教育問題也就解決了根源上的問題。

    明確了定位之后,我們也在思考另一個問題:金錢和物質上的幫助能解決根本問題嗎?我覺得解決不了。我們所說的“智慧公益”,首先要去改變大家看待世界的方式,提高大家的認知能力,認知轉變了,他的世界自然就會發生變化,社會也會進步。當然,我們的這種做法可能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但只要堅持下去,并且通過自己的堅持帶領更多公益組織去做這樣的事情,我相信肯定會產生一些質的變化。

    《公益時報》:如何才能實現你說的“智慧公益”?

    葉峰:我們選擇以省級示范高中的優秀學生作為智慧公益的對象,而且希望從高一開始,因為高一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階段。我們的項目圍繞兩方面展開:第一,邀請專家,幫助學生們了解世界前沿科學;第二,幫助學生建立以哲學和歷史為核心的正確的三觀。因為我發現現在很多學生都面臨同一個問題,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么。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教育失敗的地方,缺乏人文方面的熏陶。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的專家就是孩子的人生導師。

    《公益時報》:對于專家導師的人選,基金會有什么要求嗎?

    葉峰:我們選擇的導師需要符合以下條件:第一,本科階段必須是在211、985等重點大學畢業;第二,碩士教育必須是在歐美50強或100強大學畢業,因為我們覺得接受過精英教育的人,他們的眼界一定是非常開闊的,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示范;第三,他們從事的行業也要有代表性,比如金融行業、投資行業,或者在政府部門工作。當這些榜樣來到中學講課,告訴學生面對未來該怎么做、應該建立一種怎么樣的認知時,肯定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打造教育公益生態

    《公益時報》:基金會提出,通過在教育體系內建聯動機制,打造點線面結合的教育公益生態。你理解的教育公益生態是什么?

    葉峰:在教育鏈條里,有三個核心角色:學生、老師和家長,把這三個環節打通,形成一個閉環,教育教學就會很順暢。在我們的教育活動中,雖然以老師和學生為核心,但也有針對家長的培訓。如果孩子每天都在成長進步,家長只是原地踏步的話,兩代人之間就會出現隔閡和不理解。因此,如果這三方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我們的教育就一定會上一個臺階。這就是我們理解的教育公益生態。

    具體到項目的運作,我們首先和當地的教育局簽協議,然后由教育局和各個學校進行聯系。一旦達成合作,我們就會長期在合作學校開展下去。目前我們覆蓋了30余所學校,而且基本都是省級示范高中。今年我們計劃覆蓋108所學校,這個數字看似不多,但需要很多的工作。未來,我們還會建立一個追蹤系統,和學生保持緊密聯系,方便及時接收各方反饋。

    《公益時報》:很多公益組織和企業都熱衷于做教育類的公益項目,你覺得目前教育公益存在哪些問題?

    葉峰:我覺得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有些機構和個人對公益的理解還存在問題,甚至不清楚公益和慈善的界限。我個人覺得,慈善實際上是一種以扶貧幫困為主的行為,這也是慈善的核心;公益則是通過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方式。對概念的不理解會導致公益機構在自身定位上出問題,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最后的結果就是,看到其他人做什么,他就會跟風去做,但他看不到表象背后的邏輯。

    另外,一些機構對教育并不是太理解,不知道教育存在什么問題。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在跟其他教育公益組織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連應試教育的優勢和劣勢都不清楚。因此,我們特別強調兩點,一是做公益的決心,二是發心。“決心”決定你能不能走下去,“發心”決定你能不能做好。我們要把公益當成目標來看,商業只是實現公益的一種手段,這樣的話就不會走偏。

    《公益時報》:你擁有多年一流商學院教學經驗,同時在商業領域也非常成功,而且你一直都在參與公益事業,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公益與商業之間的關系的?

    葉峰:公益和商業是沒有邊界的。如果從本質上去看,我覺得商業本身就是一種公益行為,因為商業首先為社會解決了就業問題,替每一個員工解決了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此外,如果你的公益行為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就必須通過商業的方式去實現。商業領域談的是MBA,工商管理;公益領域談的是MPA,公共管理。而現在我們的公益行業缺少的是用MBA來指導MPA的戰略思維。

    從全球范圍來看,很多公益項目的運作主體都是商業機構,但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商業一定是手段,公益一定是目標。

    《公益時報》:你曾經提出公益能夠推動商業轉型升級,這一點怎么理解?

    葉峰:如果說我們把公益理解為目標的話,那么在商業實踐中,就可以把公益當成企業發展的一種商業模式,實現共贏的目標,這個目標既是商業,又是公益,也是社會。

    從實踐的角度來說可能更容易明白。去年我們做了一件事,就是股權捐贈,等于說是把企業的基因改造了,讓基金會成為公司的股東,這樣一來基金會也有了一個實現長遠發展的基礎。今后,我們除了為各自的商業目標而戰,也會為公益事業的目標而戰,我們把公益的目標和個人賺錢的目標統一了。在業務上,我們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和公益掛鉤。比如說投資版塊,我們會從投資收益中拿出5%捐贈給公益事業;體育版塊,比如我們的戈壁徒步活動,你走一公里我們就捐一塊錢;還有自駕活動,只要你參與,我們就會捐108塊錢……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把一家企業變成了由公益主導的企業,但商業目標不會受影響。相反,良好的公益形象和公益基因,能夠讓企業的美譽度和品牌價值得到更廣泛的認同。

    《公益時報》:去年的股權捐贈中,基金會接受了包括你在內五位股東的股權捐贈,如何看待這一舉措的意義?

    葉峰:去年捐贈的股權大概占到公司股份的10.5%(按當前股價計算,超過5000萬元)。對于股東來說,我覺得主要有三方面的意義:第一,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參與公益,支持基金會發展;第二,可以讓基金會發展得更快更大;第三,他們的行為能夠對子女產生積極影響,我們也鼓勵這些捐贈股權的企業家,讓他們的子女在未來投身公益事業。另外,與現金捐贈不同的是,股權有一個變動的可能性,尤其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股權的價值會越來越大。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捐贈股權就是讓企業、企業家、基金會共同發展。

    《公益時報》:怎樣能夠讓員工認可公司的公益理念?在運作管理上,基金會采取了哪些辦法?

    葉峰:首先,作為基金會的發起人,我們每天都在身體力行地為基金會工作。另外,因為基金會本身就是公司的股東,且我們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帶有公益成分,所以在職能設計上,我們要求每個人都在基金會兼任職務,實際上就是雙重或多重職能。

    我們鼓勵員工要有社會責任感,每個員工每個月要捐108塊錢,管理層翻倍,但這完全是自愿的。不過,如果員工愿意捐錢,愿意參與公益,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晉升和發展機會。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機制讓大家明白兩點:第一,員工自身的發展是和社會的發展同步的,當你兼顧這兩方面的時候,企業也會給予你更多的發展機會;第二,雖然員工的捐款并不能為基金會帶來多少收入,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種做法可以讓公司文化更加深厚,而文化產生的凝聚力會讓企業在市場中更有戰斗力。

    此外,我們的做法也會帶動更多股東效仿,進而參與公益。這樣一來,我覺得今后不論是從影響力的角度來講,還是從實際收益的角度來說,基金會都會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本報記者 皮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台湾佬综合娱乐|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 伊人色综合久久|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炫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区在线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久久一本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