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亟需社會組織介入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亟需社會組織介入

    1月13日,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召開。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就此展開了研討。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10年至2020年全球兒童心理疾患將增長50%。而在我國,最近幾年,校園欺凌、學生自殺、親情缺失等關鍵詞也頻頻見諸報端。

    關愛農村中小學生需要從物質幫扶延伸到心理精神層面,這已經成為包括公益組織在內的社會愛心力量的共識。但究竟該如何設計實施公益項目,去長期、可持續地改善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呢?目前并沒有多少成熟的經驗。

    針對這一問題,1月13日,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和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共同舉辦了一次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邀請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就此展開了研討。

    “我要把人類給毀滅”

    “我會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基本上都是來自于中小學,特別特別期待中小學生能夠把心理健康這份工作做得好。”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南開大學周恩來管理學院副教授蔣建榮頗為感慨。

    曾經的一次心理咨詢經歷讓她記憶深刻。“有一個咨詢對象成績特別好,考的是非常好的大學的生命科學專業。他表示將來要出國讀博士,做研究。讓人覺得特有上進心,但我問他將來要做什么,為什么要出國?他說將來要發明一種細菌,要把人類給毀滅。”

    蔣建榮聽了之后特別震驚,問他是什么原因有了這樣的想法。最初的起源居然是上小學上初中的時候,別人都有爸爸媽媽接,他沒有。

    “有的時候仇恨也可以推動一個人在他的人生成果上有所建樹。但他們將來在學業上的建樹越強,社會受到的傷害將越大。”蔣建榮強調。

    盡管這樣的案例只是個案,但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無疑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而這一時期人的心理正處于矛盾動蕩期,“他們是一群令許多成人覺得惶恐與困惑的孩子,想放手卻放不下心,想參與卻不得其門而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客座教授、心理學博士楊青強調。

    據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黨委書記喬志宏介紹,很多研究都發現有15%到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而學齡人口減少和大規模城市化進程導致的撤點并校、留守兒童等情況則加劇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自己出去打工,孩子無人看護;另一方面學校離家遠,只能寄宿。

    “青少年跟家庭脫離,被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是很不安全的,對他的心智情感各方面都是很不利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

    “60%的留守兒童都有焦慮體驗,非留守兒童只有25%。超過五成的孩子有抑郁情緒,而非留守兒童只有17%。留守對孩子的情緒影響非常大。孤獨感也很明顯,孤獨感、自責、安全感缺失這些方面,留守兒童都顯著高于非留守兒童。”喬志宏表示。

    “除此之外,他們都籠罩在另外一個更大的不利因素當中——遍及城鄉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等都有很大的影響。”楊東平強調。

    行動已經在展開

    青少年尤其是農村中小學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并開始提出措施,進行預防和改善。

    政府方面,2014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中小學心理輔導室,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201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支持和指導中小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及早發現并糾正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中科院心理所則向民政部申請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援助長期項目。據喬志宏介紹,項目同時關注留守兒童、學校教師、在外的父母和他們在當地的監護人四個方面。項目在山西、安徽、貴州、云南和四川建立了示范點,設置了心靈小屋,有游戲活動區、親子互動區,還有放松區、能力提升區,閱讀區。

    很多社會組織也在行動。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就將目標聚焦在“6~16周歲”群體心理健康問題上,設計了包括心悅課堂、心悅閱讀、心悅教師獎、心悅獎學金、心悅互動樂園在內的專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心悅行動。

    “在幫助解決中小學生學習生活困難的同時,重點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問題,給他們營造一個陽光向上的學習成長環境。”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高文柱表示。

    被標簽化、污名化的留守兒童

    真正行動起來,參與者們發現,實施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項目并不容易。

    首先是人的問題。據高文柱介紹,為了實施項目,基金會進行了大量的調研,“我們了解到農村的心理教育非常薄弱,在對貧困縣的走訪中,很多地方提到縣里沒有專業的心理老師,雖然要求配備心理老師,但很多都是政治老師、體育老師兼的。”高文柱表示。

    其次是理念問題。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本身不應該再次帶來心理傷害。但很多無意識的行為卻會導致這一后果。例如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已經有很多人擔心“留守兒童”這一稱呼被標簽化、污名化。

    “留守兒童實際的處境并不都那么悲慘,因為他們家長在外面打工,家庭經濟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對留守兒童的關注要聚焦,聚焦到最危險、最困難的人群。”楊東平強調。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副研究員張興利則表示:“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預言的自我實現,我們會給他一個標簽,反而讓他更容易作出這樣的行為。例如留守兒童和父母外出工作兒童兩個概念,留守兒童會讓人產生自卑孤獨的印象,而父母外出工作兒童的評價則是比較獨立、不是很愿意打開心扉。這種語言帶來的印象往往會加劇孩子的消極傾向。”

    再次是本土化的問題。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的原因因地、因人而異,即使是正確的理念,也需要本土化。而目前這方面還處于拓荒階段。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為了對老師進行培訓曾尋找過相關教材,“很難找到合適的培訓教材。”基金會秘書長張世杰表示。

    探索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面對種種困難,社會組織究竟該怎樣做?避免單打獨斗,探索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成為專家們的共識。

    第一,“要在國家制度建設背景下來定位基金會或者項目應該怎么做。”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童小軍表示。可以爭取國家在兒童福利方面的試點項目,配合國家政策的推進。目前國家通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在社區里面開展兒童和家庭服務,“心理和社工可以互相配合。”童小軍強調。

    施建農則認為:“基金會很重要的使命就是通過探索解決社會的問題的同來創設一種模式,讓這種模式更有效的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第二,要調動學校、老師、社區的積極性,培養能夠留得下來的力量,構建關愛體系。首先,“能夠讓當地財政出點力,也許是最好的方式。”張興利表示,她認為要讓校長看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讓當地各個學校樂于加入,才能可持續性。

    其次,就地取材,培訓當地的人。“我們走了之后還能有一批隊伍能夠做這件事情,是保障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張興利強調。通過培訓可以讓老師的水平提高,可以把真正感興趣也愿意為孩子服務的老師留下來。

    再次,要突破學校的地域限制,考慮到社區、家庭在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家長和學校究竟怎么形成一種互相支撐有機的關系,這個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喬志宏表示。

    第三,要建立三級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在喬志宏看來,有些被嚴重欺凌的、有創傷的孩子,課堂已經解決不了,必須得有一些有治療性的心理治療,甚至是兒童精神科醫生的參與,這是第一級;有一般心理問題的需要個別輔導,這是第二級;開展預防保健的,這是第三級。

    喬志宏建議:“如果學校體系內很難做到,我們可以嘗試在在一個學區內資源共享,相近幾個學校人員隊伍共享。一撥人專門針對這個地區的孩子開發課程、活動、訓練;一撥人專門聚焦于解決出現的問題;還有一撥人就是幫助學校做家長監護人教育。” 

    “社會組織可以以一個鄉為試點,幫助幾個學校組建一支隊伍,就服務這幾個學校,開展不同層次的工作,持續兩三年下來,希望能夠形成一個創新的機制和創新的服務。”喬志宏表示。

    成立專門研究機構

    將理論、方案落到實處,需要深入的探索與研究,為此,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發起成立了心悅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專門開展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公益項目不僅要有穩定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整套科學嚴謹安全高校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張世杰強調。

    據張世杰介紹,中心由基金會全額資助,將邀請來自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專業院校的專家,以青少年群體成長環境的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創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方面作為工作核心,開展課程研發、教材編撰、人才培養以及項目評估,學術交流等工作,以支持包括心悅行動項目在內的相關公益活動,實現專業化、科學化、系統化和個性化發展目標,全面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我們致力于改善援助地區的心理教育現狀,希望探討出一條適合農村貧困地區心理教育的模式,編寫出一套教材,爭取在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全國推廣。”高文柱表示。

    ■ 本報記者 王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 伊人成色综合网|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丁香五月综合久久激情|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成人伊人亚洲人综合网站222|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不卡|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狠狠色综合日日|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