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益創新、公益慈善研究、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等因素能帶給公益慈善以更多可能性和發展力量,但現代公益慈善起步晚、累積少、人才缺口大和發展環境弱等問題一直阻礙和困擾著我國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的起步與發展。這就需要有意識、有規劃地增設與發展公益慈善專業,以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載體加強中國特色公益慈善研究,再將公益慈善創新實踐與基礎研究、學科建設有機結合。 公益慈善事業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亟待發力。與上述我國公益慈善、慈善組織(社會組織)的頂層設計和發展現狀相比,公益慈善學科創立和專業發展則十分緩慢或嚴重滯后。從當前現狀和未來趨勢來看,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和社會組織人才匱乏將持續成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重大瓶頸。益慈善事業尤其是慈善組織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亟需培養一批能夠滿足行業發展需要、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專業性人才,以回應國家戰略、行業發展和未來趨勢的多重需求,增強公益慈善從業者的專業化水平。這就需要依托力量更加強大和更具持續性的公益慈善專業教育,源源不斷地輸送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同時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經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專業委員會專家組原則通過了將會員管理師和勸募師納入到新修訂的職業大典,進入專業技術人員序列,這為公益慈善事業職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往往任何職業的有序發展都需要學科建設和專業教育作為重要基石和鋪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公益慈善事業持續和長遠發展的核心和根基。 我國高等教育中與非營利組織(公益慈善組織)相關的學科專業則比較有限,雖然部分高校或研究機構開設有公益慈善相關學歷教育,通過在公共管理專業下設“非營利組織管理方向”的方式進行公益慈善高層次人才培養,公益慈善作為一個專業還尚屬空白。這與當前我國公益慈善事業人才匱乏的現實狀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此情況下,我國下設社會組織管理方向的培養層次通常以碩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培養為主,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等,以及在本科設立了公益慈善專業方向的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但是,這還有著其突出弊端,一是基本都是專業方向而非專業,因此在招生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依然有較多限制;二是其總體人數與人才需求相比顯得十分微小且能夠真正投身到公益慈善事業一線的畢業生寥寥無幾;三是公益慈善是一個強調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專業,需要大量的實踐訓練和公益情懷培育。 綜合上述各角度分析,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迅速,亟需培育慈善組織、培養公益慈善專業人才,而目前已有和正在培養的專業人才與國家戰略、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滿足都有真巨大差距,需要大力推動公益慈善學科建設和專業教育,培養一批又一批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并在現代社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社會工作系講師 盧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