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11月28日11時 2016年10月14日,《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在湖南衛視播出,在原有爸爸帶著自己孩子一同上節目的模式上,本季增加了“實習爸爸”。于是,董力和阿拉蕾這對非親屬關系的“父女”進入了觀眾視野。節目中,4歲的阿拉蕾曾童言無忌地向董力說:“長大后媽媽把我嫁給你?!边@二人間的互動在打動觀眾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近日,網上出現一封出自于一名準媽媽的信,信中提到:這封信,不是質疑董力、阿拉蕾真會發生什么,而是要說,《爸爸去哪兒》這樣有全國影響力的親子節目,可能對全社會尤其是孩子們,造成極廣泛的誤導和負面效應。對兒童防性侵教育而言,更是打破了基本底線,充滿了錯誤的示范。 在兒童遭遇性侵犯的案件中,“熟人犯罪”屢見不鮮。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統計,2015年,僅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就達340起,幾乎每天就有1起兒童性侵事件被曝光。其中,熟人犯罪(公開報道未提及雙方關系的未統計在內)有240起,占70.59%。2014年,被媒體曝光的案件高達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其中熟人犯罪有442起(公開報道未提及雙方關系的未統計在內),占87.87%。 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全國兩會期間召開的研討會上,民政部領導和專家教授都坦言:“被曝光的案件是少數。”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也曾指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換言之,一起性侵兒童新聞的曝光,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 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孫雪梅表示:“作為母親,我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和非爸爸的異性同吃同住同睡,雖然是做節目周圍有工作人員,但這樣還是會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我相信節目組對這對‘父女’之間友好的互動是在傳遞有愛的情感,但作為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客觀上看這個節目中的個別情節,容易模糊看到這個節目的小朋友的認知,模糊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的身體界限。女童保護者們花了很長時間教孩子們怎樣保護自己,可這個節目播出以后,如果有人去模仿節目中的情節讓孩子和他去做游戲,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p> 就此話題,《公益時報》聯合新浪公益、問卷網和鳳凰公益推出本期“益調查”——你認為《爸爸去哪兒》第四季是否存在誤導受眾?本次調查自11月25日16時開始,截至11月28日11時,共有1002名網友參與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六成網友曾在童年遭遇過熟人的過度親熱行為,但僅兩成網友曾因此向家人或其他人尋求幫助。 近半數網友認為,節目中的一些設計會給未成年的女性觀眾帶來不良示范,降低她們對陌生男子的戒心,模糊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的身體界限。三成以上網友認為公眾對這一事件過度解讀,還有16%的讀者認為,節目本身問題不大,反而是公眾的反映會傷害董力與阿拉蕾。 近六成網友認為,節目可以展示明星與孩子的親昵相處,但同時也應該強調關于兒童安全防護方面的訊息。 網友留言: 有態度網友06q8Tb:陌生叔叔讓人家叫爸爸,然后可以抱抱,一起睡,教育意義在哪,對那小女孩好嗎?而且這樣也會誤導看節目的小朋友。 黑玫瑰的廣島之戀:童言本身是無忌的,只是常常有人妄自猜測,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事物,公平嗎? 夏振彬:兒童安全教育事關重大。此類節目有必要在節目設置、編排、剪輯的過程中更加謹慎、細致,有必要請專業人員來把關、指導,甚至形成機制,以避免在不知不覺間形成錯誤引導。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