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在從傳統慈善向現代慈善不斷過渡的過程中,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面臨著較大挑戰,包括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十分匱乏、慈善組織內部治理能力弱及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較低等。 頂層設計關注公益慈善人才 2016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八十八條,明確提出“國家鼓勵高等學校培養慈善專業人才,支持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慈善理論研究”,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進入了法治時代。這為公益慈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提供了法制保障。 前不久,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共同發布的《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把社會組織人才工作納入國家人才工作體系”,慈善組織是社會組織的重要構成,這一規定有助于公益慈善人才的社會認可和職業發展。《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更清晰地提出,“加快慈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大型公益慈善組織,加快培養慈善事業發展急需的理論研究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項目運作人才、專業服務人才、宣傳推廣人才等”、“加強慈善學科建設,制定慈善教育計劃”。 國家和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公益慈善事業的良好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有序發展和價值彰顯則需要專門專業的人才培養,這就需要一個全新的培育公益慈善專業人才的新專業、新學科,即公益慈善專業。 公益慈善事業展亟需大量人才 近些年來,我國在公益慈善事業上取得了諸多成效,同時這些成效也伴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主要體現在: 一是作為現代慈善事業重要主體的公益慈善組織(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生長,但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匱乏,從業人員缺乏公益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經驗,嚴重制約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據民政部《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66.2萬個,比上年增長9.2%。其中,社會團體32.9萬個,比上年增長6.1%;各類基金會4784個,增長16.2%;民辦非企業單位32.9萬個,比上年增長12.7%。2010年12月發布的《中國公益人才發展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顯示,公益慈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巨大,65.7%的機構未來一年有人員擴張的計劃,而且這已成為常態。2014年9月發布的《中國公益行業人才發展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公益基金會以每年30%的比例擴張和增長,每年創造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新生機構存在著較大的人才缺口,整個公益領域人才亦供不應求。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亟待建立起來。 二是社會捐贈總量較大且不斷增長,但缺少有效使用和透明化管理,這也需要公益慈善專業人才的職業參與。據民政部《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全年共接收社會捐贈款654.5億元,其中:民政部門直接接收社會各界捐款44.2億元,各類社會組織接收捐款610.3億元。另外,全年有934.6萬人次在社會服務領域提供了2700余萬小時的志愿服務,對于志愿者的服務與管理也是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內容,需要引入專業人才積極提升志愿服務與管理的整體水平。 三是企業社會責任踐行程度大大加強,成為公益慈善新動力,但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慈善行動依然較為粗放、專業性較弱,需要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助力“企業公益慈善效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5)》顯示:2009年,中國企業300強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為15.2分,整體處于旁觀者階段。2012年,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達到23.1分,整體從旁觀者階段進入起步者階段。2015年,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達到34.4分,同比2014年提升1.5分,整體仍處于起步者階段。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群體較為缺少公益慈善的專業教育和訓練,也就是說企業社會責任領域也亟需公益慈善專業人才。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社會工作系講師 盧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