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年10月21日,第16屆喀山世界游泳錦標賽男子100米金牌獲得者、亞洲游泳歷史創造者寧澤濤出現在上海熱跑陸家嘴暨第十屆陸家嘴金融城文化節“白領健康跑”的現場為開跑鳴槍,這是他繼今年1月成為“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青春公益大使”后又一次為公益站臺。 小時候,因體質較差被父母送入體校鍛煉,寧澤濤在游泳這條道路上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作為唯一一名進入里約奧運會100米自由泳半決賽的亞洲選手,他實現了亞洲游泳史的突破。對于第一次在奧運會中亮相的成績,寧澤濤表示“已盡力,發揮正常”。如今,寧澤濤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公益項目之中,并表示在一段時間休養后,將會繼續游泳訓練。 現在,寧澤濤的泳道正向公益進發,并不斷釋放著正能量。2015年11月,在網友投票評選出“中國90后十大影響力人物”中,寧澤濤名列第三。有理由相信,寧澤濤在公益泳道上的行進也將同樣精彩。 默默擔任“公益大使” 2015年4月9日,NU SKIN如新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于開展先天性心臟病救助項目,預計將有1萬名貧困家庭患兒受益。 而做出億元捐贈的NU SKIN如新,更希望能夠攜手一名“公益大使”共同推進公益項目前行。多番物色后,有著正能量形象的寧澤濤被“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看中,幾經接觸,寧澤濤欣然接受邀約。 2016年1月10月,游泳世錦賽金牌獲得者、“亞洲飛魚”寧澤濤正式受邀成為“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青春公益大使”,帶動全社會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群體的關注與關愛,幫助他們及早得到手術救治,獲得全新的生命。 而當時的授予儀式很質樸,沒有大張旗鼓,雙方都很坦然。 “就在中國青基會的會議室里舉辦了授予儀式。活動形式雖然簡樸,但大家對于先心病救助都充滿了熱忱。”屠波說。 屠波是NU SKIN如新大中華區品牌傳播公共關系總監,全程見證了當時的授予儀式。在屠波看來,授予儀式中寧澤濤表現出來的低調,更印證了當初選擇的正確。 2016年10月21日,上海熱跑陸家嘴暨第十屆陸家嘴金融城文化節“白領健康跑”如期舉行,寧澤濤作為“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青春公益大使”為開跑鳴槍。 活動后,寧澤濤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小時候體質弱,被家人送入體校學習,希望有個強壯的身體,通過關注公益項目,更理解了身體健康的含義。兒童運動關乎到家庭健康和祖國未來,希望通過一己之力號召更多朋友共同關注孩子健康。” 預見更好的自己 2016里約奧運會歸來后,寧澤濤對媒體表示兩個字“正常”,稱自己能夠站在奧運賽場上感覺“非常開心、非常榮幸、非常驕傲”。 身為“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青春公益大使”,結束奧運之旅的他便立即投入到公益活動中。 第一次來到醫院看望先心病兒童的探訪經歷,令寧澤濤感觸頗多。在采訪中他表示,從ICU病房出來之后,自己的眼淚已經打濕了眼眶。尤其是看到一位只有兩歲卻剛剛做完手術的孩子,他嘴唇完全是發紫發黑的。醫生告訴寧澤濤,這個孩子是一年前被父母遺棄在醫院門口的,他們救治了一年并將手術做成功。此時,寧澤濤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給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成長環境,寧澤濤說:“父母常對我說,你只要健康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我也想起了我的妹妹,她在我12歲那年得了重病,當時去醫院看她的時候,她在化療,頭發都掉光了,但還一直對著我微笑。一個10歲的小姑娘面對病魔和困難那種積極樂觀的心態,讓我從那時就有了做公益的動力。我也被這些可愛的醫生和護士深深感動,也希望能夠通過我的努力感染更多的人,讓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關愛兒童的健康成長。大家一點小小的舉動對他們的成長就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我今后會一直堅持和努力做的事情。” 15年前,剛出生的王婭芝(化名)面臨先心病、雙腎積水等先天性疾病,家人的努力和求生意識的頑強使得她存活超13年,堪稱生命奇跡。2014年初,13歲的王婭芝得到“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關注,前后經歷7次手術,重獲健康,擺脫病魔威脅。 此前,寧澤濤曾通過公益活動探望王婭芝,并鼓勵她快樂成長。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奧運結束后,他收到了王婭芝寄來的畫,畫中的“超人”和“夢想”二字的配文讓寧澤濤印象深刻。 今年9月15日,寧澤濤將這幅畫發布于個人微博之中,引發網友熱議,瞬間評論超過18萬條,而這也是寧澤濤完成奧運之旅后的首條微博。 王婭芝的“超人”漫畫給了寧澤濤莫大鼓舞,面對奧運首秀的成績和公眾的期待,寧澤濤說:“小時候在成長過程中有過不少痛楚,但病童們的經歷使自己覺得成長的陣痛并不算什么,應克服困難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90萬撬動政策響應 在寧澤濤努力為公益踐行的同時,早年一批企業和機構開始承擔起社會責任,將先心病的診療關口前移。 早前,國際上要篩查兒童先心病至少需要檢查7個身體指標,如果僅有部分指標得到確定并不能確診為先心病,仍需篩查剩余指標。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賈兵和醫療團隊覺得應該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篩查方式,并提出篩查2個身體指標就能判定先心病的科研構想,但當時苦于研發經費有限,篩查新方法的研發進展較慢。 當前,中國醫療界的研發經費基本分為縱、橫兩條線。縱向基本由中央和各級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支撐,橫向由企業和社會資本進行專項扶持,由于之前NU SKIN如新參與過先心病診療項目,賈兵覺得應該讓社會資本“一試身手”。 很快,NU SKIN如新開始與賈兵聯手推動“新生兒先心病篩查”研究項目,并拿出90萬元人民幣作為先期研發經費,隨后賈兵又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分別從國家衛計委(原“衛生部”)和上海市政府申請到400萬元和800萬元人民幣,湊足近1300萬元的項目研發經費。至此,“新生兒先心病篩查”研究項目正式運轉開來。 2014年4月,黃國英、賈兵與研發團隊其他成員的研究成果被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刊載,SCI(中文名“美國科學引文檢索”)評分42分,成為中國兒科學術論文歷年來最高分。 科學技術更多在于運用。 2015年,賈兵向上海市政府建議對新生兒進行先心病篩查,這一建議很快被上海市政府采納,并被授予當年“最佳政府政策建議獎”。今年7月1日,上海全境已建成4個新生兒先心病篩查診治中心,形成無盲點覆蓋,并通過互聯網數據實施共享。 賈兵對于《公益時報》記者表示,“如今,上海新生兒在72小時內,通過篩查2個身體指標,就能判定先心病患否,這給隨后的檢查、診療、康復贏得了寶貴時間。這一切得以與社會資本參與社會公益的有效結合,使得社會效益最大化。” 十年公益成長 十年前,時任NU SKIN如新東南亞區域總裁的范家輝在東南亞地區發現很多孩子因為出生時心臟帶有先天性疾病夭折或后天生活困難,隨即萌生了建立一支公益基金來幫助這些地區中的困難孩子的想法,在被調任到大中華擔任區域總裁后,他也把這個公益項目帶到了中國。 隨后,這支公益基金開啟了自己的成長模式,各地開花。 2008年11月,NU SKIN 如新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贈成立“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幫助貧困先心病患兒得到及時救治,并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簽訂基金定點救治醫院協議。 2013年12月,捐贈500萬元人民幣,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其下設立“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開展先心病兒童的救治、診療工作。2015年4月9日,向中國青基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將1萬名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列為受益對象。 當前,NU SKIN如新已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臺灣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臺大醫院附屬兒童醫院和香港兒童心臟基金會等多家慈善機構和醫院,共同為整個大中華區的貧困先心病患兒提供幫助。 截至目前,整個大中華區NU SKIN如新已救治超過5000名貧困先心病患兒。 (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