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視覺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年檢
   第12版:年檢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社會創新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讓鄉村孩子找回自己的“根”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視覺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年檢

第12版
年檢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社會創新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爺爺奶奶一堂課”:
讓鄉村孩子找回自己的“根”

    孩子們學習漢劇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葉周玲(左)為學校頒發紀念銘牌

    ■ 實習記者 王心怡

    “宮燈制作是我家獨門技藝,祖訓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但家里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不愿意學習這門技藝,通過爺爺奶奶一堂課,教孩子們制作宮燈,給孩子們講授宮燈歷史,讓我這門幾近失傳的技藝可以后繼有人了。”說起“爺爺奶奶一堂課”這個項目,教授宮燈制作的程榮春老人面露笑容。

    2015年11月,“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走進福建省武平縣中山鎮中山中心學校,此項目在中山中心學校啟動初期主要通過樂捐、支付寶、微博和微信等網絡平臺進行籌款。9月27日下午,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會作為項目贊助方啟動中山中心學校“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

    “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在中山中心學校開設了我的童年、族群歷史、自然和物產、中山歷史、認識傳統生產工具、我們的母親河、我們的食物、婚迎嫁娶風俗、中山這十年、中山人物志等十個標準課程外,還根據中山鎮當地不同的人文風俗、傳統、藝術形態等方面深入了解和挖掘,加入漢劇傳唱、宮燈制作、軍家話探究、中山腰鼓、中山小導游等五個極具本土文化特色課程,這些課程在達成孩子們認識、了解、熟知家鄉文化的目標外,以期挖掘培養一批本土文化的傳播者。

    中山中心學校的爺爺奶奶們對待自己的每一節課都十分認真,在確定課時安排后,通常提前三天進行備課。在問及是否會因為個人原因不能按時上課時,老人們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會的,我們每一節課都會按時按點完成,從來沒缺席過任何一節課。”老人們還會開拓創新,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如教授宮燈制作課程的程春榮老人獨具匠心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詞制作成標牌,作為宮燈的裝飾物。

    目前除了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中山鎮中山中心學校,還有四川綿陽的金峰鎮小學、關帝鎮小學,山東臨朐中學以及阿壩州營盤街小學等,這幾所學校目前處于準備啟動階段,預計陸續在10月底和11月啟動。每所學校都會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家鄉風俗等方面的不同對課程進行調整。

    在四川綿陽的金峰鎮小學組織的一次實地參觀人民渠的課程中,一個小男孩發現渠里的一條泥鰍在逆流而上,接著一群孩子也被它吸引過來,有小朋友說它是去找它的孩子了,它肯定很著急。其中的一個小朋友無意識地從嘴里說出:“加油!”于是所有的孩子異口同聲地喊起了“加油”,一起鼓勵泥鰍逆流前進。

    “‘爺爺奶奶一堂課’讓孩子從老人的故事里了解家鄉歷史,了解大自然,認識自己周邊的環境,從而更加細心地觀察身邊事物,更加熱愛生活,無論將來走到哪兒都能不自卑、不自棄。”和川公益發展中心總干事賀瑩告訴記者,老人在這個過程中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在社區贏得尊重。除此之外,由此項目派生出許多積極功能,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教育資源缺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等。

    據了解,“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由和川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賀永強、免費午餐的鄧飛、著名作家土家野夫、北大教授金錦萍等100多位來自公益組織、媒體、學界、高校的社會人士共同參與發起,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設立專項公益基金,致力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項目通過邀請有文化、有知識、有深厚閱歷、有文藝技能的老人為孩子們上課,講述本地歷史、人物、文化、風俗、地理以及傳統技藝,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家鄉,弘揚家鄉文化。

    對話和川公益發展中心總干事 賀瑩

    《公益時報》:“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開設初衷是什么?

    賀瑩:“爺爺奶奶一堂課”讓孩子從老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根,明白我從哪兒來、我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我和環境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傳承傳統文化。現在的孩子大多缺乏與生活環境的互動,農村兒童亦是如此。許多農村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家,爺爺奶奶管吃管住管安全,因此不會讓孩子去河里捉魚、不會讓孩子去玩泥巴……殊不知這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脫節,孩子不了解家鄉,就像樹木沒有根。

    《公益時報》:“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開設近一年來老人和孩子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賀瑩:孩子們從爺爺奶奶講述的“故事”里了解自己的家鄉,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以家鄉為自豪。比如,孩子看到有人往“母親河”里丟垃圾,會及時制止;在聽了老人講自己童年的故事后,孩子們知道長輩們的童年沒有新衣服、吃不飽飯,感受到了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變得更加節約;有些孩子對家鄉某種文化特別感興趣,比如漢劇、中山腰鼓、宮燈等,以后會有深入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可能。

    爺爺奶奶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余熱,贏得尊重。相比茶余飯后的打牌、聊天,給孩子們上課,傳授自己一生所學積淀,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要更有意義。正如教授腰鼓的退休教師賴奶奶所說,“爺爺奶奶一堂課”讓她有機會重回講臺,把家鄉的文化傳遞給小孩,她感到高興。

    《公益時報》:“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開設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賀瑩:主要有三方面困難:1.項目開展不夠深入,我們希望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現有的課程還不夠完善;

    2.人手不夠,目前項目開展采取的方式是與學校或者NGO合作,未來和公益希望有新的伙伴扎根一線,把服務做好,做實;

    3.在課堂后續資料收集和本地文化的研究上存在不足,亟待有相關經驗的專家介入。

    《公益時報》:“爺爺奶奶一堂課”下一步有什么規劃?

    賀瑩:接下來一年,我們將適度調整策略,在做好現有項目學校的基礎上,從廣撒網到深耕細作轉變,選擇一兩個有文化基礎的縣,整縣域實施“爺爺奶奶一堂課”,和地方政府一起打造社會力量,協助政府開展社會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典范,為這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有效模式。當然,未來希望“爺爺奶奶一堂課”可以影響到更多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无翼乌无遮挡全彩老师挤奶爱爱帝国综合社区精品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青青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30p| 乱欧美综合|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亚洲av综合色区| 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93精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